APP下载

从问题入手 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8-06-15王智耕黄庆生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探究思维数学

王智耕 黄庆生

[摘 要]

问题是自主探究的开端,问题对于自主探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问题为导航,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探究

古人云:“学贵有疑。”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问题能激发人的思考,导致探究和创造活动的出现。我们的教学理念也极力提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自主探究。下面,本人就谈谈如何以问题为引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一、针对提问,明确探究方向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把教材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编写成自学提纲呈现给学生,这样使教学目标和任务更加突出明确,真正起到问题导航的作用。

例如,《比的意义》的教学片断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比的意义”,关于比,还有许多丰富的知识。大家想让老师告诉你,还是自己做主人,自学了解?

生:我们要自学了解。

师:真是好样的!那就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课本吧。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比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什么叫作比值?怎样求比的比值?比值是什么数?

(3)比有几种表示形式?

(4)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5)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

这样的问题,给学生自主探究指明了方向,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教师所预设的问题必须依据教学目标,问题具体明确,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另一方面预设的问题不可太难,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即可。

二、开放提问,训练选择探究

所谓开放提问,就是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要使答案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想象力,从广度上选择探究。它区别于传统的提问方式,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开放式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位的探究活动。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教师有意识地用一些答案不唯一、条件不唯一、解法不唯一、策略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来提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及直觉思维,有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比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突出要求把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去探究。接着让学生猜一猜,怎样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呢?学生猜想,将图看成长方形,将图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将图转化成梯形或三角形。再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已准备好的学具操作,推导出图的面积公式。由于出现了多种可能情况,所以在操作和交流时,学生分别从不同的拼法中找到了圆的面积公式的不同推导方法,体验到创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三、梯度提问,引导深度探究

梯度问题,不仅促进学生学会探究环环相扣的问题,而且还通过对话交流、列算式、展示学生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围绕核心知识点和关键点展开交流和思考。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通过梯度的问题,自己发现结论,学会探究,即分步骤多次设问,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分一分(一)”的教学片断

师:(拿出对折一次的正方形纸)我现在将这张纸对折一次再对折,平均分成几份?

生:4份。

师:(课件出示)涂上一份,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

师:每次我们只能取一份吗?你想取几份?涂色部分用哪个分数表示?

生:3份,用 [34]表示。

生:4份,用[44]表示

师:([44])相当于什么?

生:全部涂完了。

师:也就是涂了这个正方形的(生:全部),我们可以用1表示。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四个分数结合图形来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生:涂的份数不同。

师:什么地方相同?

生:都是平均分成四份。……

[ ]

师:观察这3个分数对应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涂色的份数越多,表示部分就越大。

师: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在研读教材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要,适当调整和拓展,设计梯度问题,使之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究。

四、着实巧问,实现有效探究

善于从关键处选好提问的“突破口”。俗话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要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就要激发学生迫切的学习需要。

例如,《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片断

(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

师:观察图中的信息,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2件上衣和3条裤子,一共可以搭配出几种不同的穿法?

……

师: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学生举手)把你想到的几种搭配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展示交流,如下图:

1和1 1和2

2和2 2和3

1和2 1和3

师:看得懂吗?1和1是什么意思?

生:第一件上衣和第一条裤子搭配。

师: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好,用数字来代替,可以少写很多字。

生:(激动地)老师,我发现了问题了,他出现了两次“1和2”。

(其他学生也激动地附和)

师:是啊,重复了。我们一起想想,为什么会出现重复搭配呢?

生:因为搭配时没有按顺序,搭配过的又写了。

师:看来,搭配时要注意按顺序搭配。

(教学中,教师着实巧问,启发诱导,学生通过自己发现,自主探究,深化理解了這个知识点)

所以,课堂教学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自主探究”,当学生发现问题或产生新困惑时,教师并不急于给学生答案,而是放手让学生合作和交流,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不教;当学生讲解不到位时,让其他学生帮忙补充完整,课堂中呈现的都是学生的交流、思考的过程。学生经历了发现知识的过程,这种体验要比直接告诉学生结果更重要。

总之,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不断的学习自主探究中,达到促进他们自主创新学习的目的,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陶红梅.有效提问成就精彩课堂[J].小学教学数学半月刊.河南教育报刊社,2015(9).

[3]和云霞.问题导航抓住关键[J].小学教学数学半月刊.河南教育报刊社,2016(5).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探究思维数学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