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018-06-15米春洁
米春洁
(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一病房,辽宁 辽阳 111000)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与致死率[1]。临床上常使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但是如果缺乏专业的护理,其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本文通过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分析运用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为45~73岁,平均年龄为(55.1±4.6)岁;发病到接受治疗时长间隔为1~4 h,平均时长为(2.3±0.5)h;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47~72岁,平均年龄为(56.2±3.7)岁;发病到接受治疗时长间隔为1~4 h,平均时长为(2.1±0.6)h;所有患者均同意护理与研究工作的开展,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情况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所示:
1.2.1 术前护理:由于患者病发突然,患者与家属在心理上缺乏足够的适应过程,同时由于对疾病知晓程度弱,从而会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需要寻找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根源,而后针对其不同文化程度、性格、宗教信仰、家庭情况做针对性的心理安抚与疏导[2],让其情绪得到平缓,提升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果患者缺乏对所说的信任度,可以播放以往成功案例视频材料或者让即将康复出院的患者做现身说法,提升患者信任度。尤其是科技技术不断发展,护理服务中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工作都需要随之信息化,避免陈旧方式的低效率与低效果状况。做好患者各项术前准备,辅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同时依照医嘱要求做好抗生素使用。
1.2.2 术后护理:术后保持仰卧位,将头部做20°抬升,引流管置于床头区域,确保引流管畅通,观察记录引流颜色、量、性质。如果管内有较多暗红色血液,引流袋中有大量鲜红血液,需要做好再出血防控,及时告知医师并做好辅助处理[3]。要做好引流管稳固,避免扭曲、压迫、松脱。要做好患者皮肤与口腔清洁,做好床单被褥的清洁更换,辅助患者做好定时翻身,避免压疮。做好血压监测,了解血压波动变化,将血压管控在安全范围,降压处理中避免过快降速,防止心脑灌注指数下滑。术后强化巡查频次,注意病情变化状态。做好心电监护,了解患者意识状况。做好术后并发症防控,防控高热、应激性溃疡、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多种问题。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n(%)]
1.3 评估观察: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长,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颅内感染、脑梗死、肺部感染、切口脑脊液漏、应激性溃疡、再出血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将护理数据通过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差异:见表1,在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长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差异(±s,分)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差异(±s,分)
注:两组对比,P<0.05
分组 手术时长(h) 住院时长(d)观察组(n=40) 3.71±1.04 21.08±1.79对照组(n=40) 6.06±1.45 34.91±2.52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见表2,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7.5%,对照组为37.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而围术期护理干预则是从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生理、心理的诉求做逐一的满足,从而有效的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治疗工作顺利展开,促使患者术后更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升治疗舒适感,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1] 顾彩萍,倪志宏,马颖君,等.综合护理措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手术的护理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4):1311-1312.
[2] 王冠,郑姣琳.前瞻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病人早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2):223-225.
[3] 郭宝兰.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及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