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质护理服务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2018-06-14李爽
李爽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多发于青壮年的精神疾病,患者一般会存在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1]。加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利于其病情的缓解,本文就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1月~2017年8月,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评分为A组(36例)和B组(36例)。A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38.5±4.7)岁;病程1~7年,平均(3.3±0.8)年。B组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8.9±4.9)岁;病程1~8年,平均(3.5±0.9)年。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进行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排除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者,严重脏器受损者,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入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A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优质护理小组。优质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下设两个专业小组,每组由1名组长和6名责任护士组成,每位责任护士负责5~7例患者。明确每位护理人员的职责,由护士长负总责,指导和监督护理方案的制定、落实,其他责任护士做好对自己负责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②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语言安慰和鼓励,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治疗信心。如患者有暴力、自杀倾向,则需告知主管医生,并协助主管医生开展治疗。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认真倾听患者想法,把握其思想动态,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③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安静、干净、整洁、通风,控制好病房温湿度,保证光线充足,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2]。④生活护理。围绕患者回归社会、药物自我处置、症状自我监控等内容,对其开展技能训练。⑤开展各项文娱活动。依据患者的兴趣和特长开展各项文娱活动,增进患者与他人的交流,培养积极的心态。
B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3]。
1.3 评价标准
1.3.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 治疗依从性具体可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三类,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病例总数×100%。
1.3.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发生出走、不合作、暴力行为、自杀、自伤等不良事件的例数和总发生率。
1.3.3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采用临床症状量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得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4]。
1.3.4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采用本院精神科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表对所有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可分为不满意、满意、很满意三类,满意度=(满意+很满意)/病例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B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A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4.4%,显著高于B组(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A、B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n)
2.2 A、B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A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3.9%)显著低于B组(4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B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2.3 A、B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量表评分对比 A组患者偏执、攻击性、抑郁、思维障碍四项临床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A、B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量表评分对比(x±s,分)
2.4 A、B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2%)较B组(80.6%)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A、B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精神压力不断增大,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5]。精神分裂症是一类病因尚不明确的重性精神病,其病程一般迁延,易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可引起精神残疾,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可痊愈[6]。凌璇[7]的研究显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提升其治疗的依从性,利于其病情的稳定。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类科学、人性化的护理方法,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从患者的需求出发给予其高质量的护理干预[8]。本次研究中从生活、心理、环境等方面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后,其治疗依从性显著提升,达到94.4%,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13.9%,偏执、攻击性、抑郁、思维障碍四项临床症状量表评分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以上指标相对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李波的研究结果类似[9]。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转变护理观念,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0]。
由上可见,优质护理服务在住院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周娟,陶亚琴,单建华.优质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11):179-180.
[2] 黄子琼,赵柏,董春杏,等.优质护理服务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403-1405.
[3] 于洁,黄燕.优质护理服务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4,22(1):49-50.
[4] 李菲菲,李志新,吴艳.精神科医护人员与住院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的差异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9):2295-2297.
[5] 丁寒春,詹少虹,王果仙,等.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219-220.
[6] 温紫娴,徐敬文,黄永烽.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4):172-173.
[7] 凌璇.优质护理服务与常规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8):104-105.
[8] 杨玲花.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路径管理与实践[J].中国民康医学,2012,21(21):2669-2671.
[9] 李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2,10(6):532-534.
[10]王敏.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6):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