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哮平喘汤辅助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和免疫的影响
2018-06-14赵朋飞
赵朋飞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安阳455000)
支气管哮喘(Infantile Bronchial Asthma)是一种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急性发作时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引起窒息死亡,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1]。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有研究显示,呼吸道感染、过敏源接触、气候变化、情绪剧烈波动、剧烈运动等均会导致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上多以抗炎、扩张气道、吸氧等常规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欠佳,患儿停药后容易再次复发[2]。本研究旨在探讨息哮平喘汤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及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 5~11周岁,平均年龄(8.3±0.7)周岁;病程0.4~3.5年,平均病程(2.1±0.5)年。观察组男27例,女 26例;年龄 5~12周岁,平均年龄(8.4±0.8)周岁;病程0.5~3.8年,平均病程(2.2±0.6)年。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儿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关于儿童支气管哮喘和《中医内科学》中关于哮病的诊断标准,属于轻中度哮喘,发作期在5 d内,发作期3 d内未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患儿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肺发育不全、血液恶性肿瘤、有药物过敏现象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炎、营养支持、吸氧、舒张与支气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国药准字H20140475)治疗,取2 ml药液用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注入雾化器,患儿清洁口腔后取舒适体位,将喷雾器连接在氧气筒上,取下湿化瓶,调节氧流量为6~10 L/min,进行雾化吸入,于15 min左右吸入完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息哮平喘汤联合治疗,1剂/d,1 L水煎至300 ml,早晚两次趁热服用。方剂组成:苏子、茯苓15 g,葶苈子12 g,苦杏仁、白芥子、射干、地龙各10 g,麻黄、陈皮、法半夏、桔梗各6 g。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与标准 (1)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 (FEV1、FVC、PEF) 和 T 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统计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咳嗽、胸闷、喘息、肺部哮鸣音。(2)疗效标准:根据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和肺功能恢复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3个等级。控制:日间无症状(或≤2 d/周),无夜间症状/憋醒,无活动受限,无需使用缓解性药物(或≤2次/周),肺功能大于正常预测值或本人最佳值的80%,定级标准为满足前述所有条件;部分控制:日间有症状(>2 d/周或<2 d/周),但多次出现,有夜间症状/憋醒,需使用急性缓解药物(>2次/周),活动受限,肺功能小于正常预测值或本人最佳值的80%,定级标准为在任何1周内出现前述1项特征;未控制:在任何1周内出现3项以上“部分控制”中的特征。治疗总有效率=(控制+部分控制)/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
时间组别nFEV1(L)FVC(L)PEF(ml/s)治疗前53 53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P对照组观察组P 53 53 1.34±0.32 1.32±0.28>0.05 1.82±0.36 2.27±0.41<0.05 1.52±0.43 1.51±0.39>0.05 2.01±0.48 2.48±0.52<0.05 209.17±18.42 210.43±19.63>0.05 287.25±21.61 339.18±22.57<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CD4+与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比较()
时间组别nCD4+(%)CD8+(%)CD4+/CD8+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P对照组观察组P 53 53 53 53 38.26±2.17 38.43±2.21>0.05 39.17±2.35 45.79±2.28<0.05 25.36±1.97 24.65±2.18>0.05 25.78±2.09 32.75±2.37<0.05 1.51±0.63 1.56±0.59>0.05 1.51±0.65 1.40±0.72>0.05
2.3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咳嗽、胸闷、喘息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组别 n 咳嗽 胸闷 喘息 肺部哮鸣音对照组观察组P 53 53 7.64±0.81 6.15±0.79<0.05 6.93±0.72 5.46±0.68<0.05 7.15±0.86 5.97±0.82<0.05 5.13±0.81 4.28±0.69<0.05
2.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病原因极为复杂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显示[3],有多种炎症因子和免疫细胞参与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反应,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对于缓解气道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力、预防哮喘复发具有积极意义。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气道上皮细胞,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缓解呼吸功能障碍。布地奈德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通过诱导脂皮素的合成而抑制磷脂酶A2活性,进而减少白三烯、前列腺素等脂类炎症因子的释放,加强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以促进黏膜血管收缩。布地奈德还具有增强机体对β2受体激动药的敏感性,抑制白介素-1、白介素-3、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对缓解气道炎症反应具有积极作用[4]。传统中医认为[5],支气管哮喘属于“哮病”,主要由于痰伏于肺所致,而急性发作多是由外邪入侵、内失情志所引发,临床治疗应以活血利肺、行气散邪、疏通经络为主。息哮平喘汤由苏子、茯苓、葶苈子、苦杏仁、白芥子、射干、地龙、麻黄、陈皮、法半夏、桔梗等药物组成,方中苏子降气消痰、平喘润肠,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葶苈子泻肺降气、祛痰平喘,苦杏仁镇咳平喘、抗炎镇痛,白芥子温肺豁痰利气,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地龙清肺平喘、通经活络,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法半夏宣肺祛痰,辅以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全方共奏通利肺气、开窍通络之效[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CD4+与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咳嗽、胸闷、喘息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应用息哮平喘汤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
[1]李红霞.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4):451-453
[2]方春仙.小青龙汤加减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5):1246-1248
[3]徐友文,李婉红,张亚琼,等.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血CKLF-1、IL-4和IFN-γ水平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6):992-995
[4]徐敏洁,宋丽萍.布地奈德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7):565-568
[5]张歧.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6):1203-1204
[6]高璐,姜丕政.息哮平喘汤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免疫功能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效果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17,46(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