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探讨

2018-06-14吴金凤孙娣徐海萍简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4期
关键词:肢体依从性小儿

吴金凤 孙娣 徐海萍 简丹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450052)

一直以来,儿科临床护理始终是临床护理中的难题,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未发育成熟,使成人的护理服务措施无法有效实施,多数患儿没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遵医行为较差,因此需探索新的护理方法,改善儿科护理的困境[1]。肢体语言沟通是护患沟通的新模式,更适用于沟通困难的小儿患者,为进一步探讨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以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36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7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36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3例。观察组男93例,女90例;年龄8个月~9岁,平均年龄(4.85±4.12)岁;住院时间 6~12 d,平均住院时间(9.04±3.21)d。对照组男96例,女87例;年龄7个月~10岁,平均年龄(5.14±4.58)岁;住院时间 5~12 d,平均住院时间(8.57±3.45)d。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准入标准 在本院住院5 d以上者;无认知障碍和智力发育障碍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患儿常规护理,包括治疗性护理、健康指导和饮食干预等。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肢体语言沟通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与患儿建立友好互信的关系。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要温柔、耐心地对待患儿,护理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面带微笑,治疗过程中避免带给患儿恐惧和紧张的情绪;护理人员运用温柔的语气和眼神安抚、鼓励患儿,逐渐消除患儿对护理人员的抵触感和恐惧感,为后续的肢体语言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2)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首先,应保证病房内干净整洁,定时开窗通风;其次,及时调整病房内的温湿度,使患儿体感舒适,避免因环境不适引起患儿躁动;最后,增加卡通装饰物、毛绒玩具等物品,增加病房童趣,使患儿感觉愉快。(3)分年龄段实施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过程中,在患儿不反感的情况下,可以经常抚摸患儿,但是需要根据患儿年龄差异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1岁以下的患儿,认知能力有限,主要采取拥抱、轻拍等方式安抚患儿,也可将患儿抱在怀中轻拍或抚摸,耐心聆听患儿咿呀的发声,与其进行亲切互动;1~3岁的患儿,也要采用舒缓而又温柔的肢体语言安抚躁动或哭闹的患儿,改善患儿对治疗行为的恐惧,日常护理中可拉着患儿的小手,用赞许和鼓励的语言与患儿交流,或者采用模仿动物、动画人物等的动作,吸引幼儿的兴趣;3岁以上的患儿,对大人的肢体动作领悟能力较强,可采用抚摸、轻拍和拥抱等各种肢体语言,同时可用手势表达对患儿的鼓励,如握拳加油、竖起大拇指点赞等,根据患儿的反应采用不同的肢体语言[2]。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治疗依从性评估:住院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儿的遵医行为及治疗依从性情况,在患儿离院前评估其治疗依从性[3]。依从性良好:可顺利配合治疗,严格遵从医嘱;依从性一般:可配合治疗,但不完全遵从医嘱;依从性差:能配合治疗,不遵从医嘱。(2)护理满意度评估:采用本院自拟的小儿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患儿家属在离院前完成问卷填写,对护理技能、态度和服务效果等项目进行评分。该调查表评分0~100分,评分85~100为非常满意;评分70~84分为基本满意;评分60~69分为一般;评分0~59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样本数-不满意)/样本数,该问卷的Cronbach α 系数是 0.8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依从性良好和依从性一般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27%,高于对照组的8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烦人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小儿对医院有恐惧感,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遵医行为较差,其临床护理工作也极为复杂,护理难度较大,是临床护理中的棘手问题[4]。近年来,关于儿科护理的临床文献报道显示,采用肢体语言沟通的方式有助于更好的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护理人员与患儿的关系[5]。

本院总结儿科护理经验,将一套肢体语言沟通干预的方式运用在本研究中。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依从性良好和依从性一般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肢体语言沟通干预明显提高了患儿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应用效果良好。此外,本次研究还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27%,高于对照组的8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儿家属对肢体语言沟通干预的效果较为满意,其临床实施的可行性和适应性良好,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笔者认为,在肢体语言沟通干预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首先与患儿建立友好互信的关系;再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从而为肢体语言沟通干预营造良好的条件;最后,再分年龄段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措施,根据患儿的个体特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综上所述,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增加肢体语言沟通干预,可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有助于保证临床疗效和改善医患关系。[1]邓慧芳.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6):130-131

[2]周群,章国梅.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0):127

[3]李文英.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29):111

[4]郝颖.探究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结合应用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2):140

[5]张立霞.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8(24):205-206

猜你喜欢

肢体依从性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