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争论与反思
2018-06-13李东林
李东林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全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步伐加快,但能否顺利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则仍受到多方质疑,本文就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争论质疑的问题进行反思,从多方面角度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对象以及哲学入手,对多个教育问题进行反思阐述,进而实现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争论;反思
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在2015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中提出的,不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并没有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认识理解,比如说“为何要面向全部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为何强调实践而不是理论”“為何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教育而不是简单设置几门课程教学”等等,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所以,目前必须从某个角度针对这些富有争论性的问题进行反思,以切实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
一、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的反思
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首要明确的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我国教育界人士对此有不同的理解,有学者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从广义上去理解,认知范围不能太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似乎合情合理,但是仔细揣摩却也有不合理之处,如此一来可能会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左右摇摆,无法给出明确的方向,甚至可能会给中国创业者带来误导。因此,又有学者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育未来企业家的先进教育。这种观点直截了当,说服力强,但也呈现出一个问题,即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归结为“培育企业家的教育”,将其视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唯一目的,这难免有失偏颇。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应是将素质与职业相结合的教育,两者必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与西方的教育不同,他们从小就进行全民创业创新教育,时间长,过程细,但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大学才开始启动,可以说是在我国大学生巨大的就业压力下迅速启动的,这种“快”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让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无可比拟的初始速度,不过在快速发展一段时间后,我们应该放缓脚步认真反思其随之带来的问题,应该在“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平衡,在“泛”和“窄”之间平衡,走出一条两者兼具的道路,只有将两者充分结合,统筹兼顾,才能让创新创业教育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意义与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的向前发展[2]。
二、创新创业教育对象的反思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个原则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很多人觉得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及适合创业的并不多,绝大多数学生毕业都是去企业寻求一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的工作。况且,如果所有人都去创业当老板了,那社会里还有谁当员工的,因此,他们觉得创新创业教育没必要成为大学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可以将其视为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学习,尤其是那些毕业准备创业的学生。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观点也是有其道理的,向全体大学生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有极大可能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毕业后一般都会选择找工作给老板打工,而不是一毕业就选择创业。那这是否说明推行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失败的呢,如果不是的话,那又能如何解释,这里有人就会说,创新创业教育其实目的是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办企业只是其中的一个内容而已,也不是根本的目的。那按照这种说法,可否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不为创业而进行的创业教育呢”?要想解答好这些问题,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协调统筹好创新创业教育中面向全员和分类教学的关系,应该充分意识到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针对有创业动机的学生进行分类教学的可行性。在让全体学生感受创业氛围的同时对有意向创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创业教育,才是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3]。
三、创新创业教育哲学的反思
教育哲学无非就是深究教育的本质、目的以及价值,创新创业教育哲学也遵循这三点。不过,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仍归类于教育学,因此其本质、目的与价值基本上与教育无异,换句话说,就是简单照搬教育的本质、目的以及价值。但是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即创新创业教育会缺少针对性,与其真实需求相违背。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在一般教育的指导下探讨研究其真正的本质、目的和价值[4]。虽然教育哲学在根本方向是正确合理的,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哲学与其高度一致的话就会让人思索创新创业教育的独特之处在哪里、有何不可替代性,如果找不到的话就会失去其存在的基础。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目的以及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在这里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哲学的特指,即具有主动性本质、超越性目的以及转化性价值。主动性本质,即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具有主动性的教育,意在将创新创业当作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潜力与本能,形成一种创业的自觉性;超越性目的,即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意在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人群,让他们充满对未知的渴望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转化性价值,即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不断在转化的艰难的过程,将意识转变为实际行动,将理论知识转变为资本,在转化过程中彰显其价值[5]。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多个角度如教育概念、教育对象、教育哲学等入手,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研究,对如何顺利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出了详细的阐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其普遍与特殊之处,相互结合,相辅相成,进而切实有效的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卡尔·施拉姆.创业力——美国的经济奇迹如何改变世界,改变你的生活[M].王莉,李英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1).
[2]杨利军.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的目的与定位问题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08).
[3]王古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论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02).
[4]刘劲松.创业教育似无需“全面推进”——兼与中南大学杨芳商榷[J].中国人才,2010(11).
[5][美]杰弗里·迪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M].周伟明,吕长春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