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作用研究
2018-06-13孙梅娟
孙梅娟
【摘 要】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及实践是在其音乐教育的框架下建立的音乐教育体系,但理论中的一些思想理念可以脱离音乐活动本身而存在,可以为其他的幼儿园活动作指导。本文所选取论述的“原本性”“即兴性”“节奏训练”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众多理念中比较具有代表性。通过对这三者在幼儿园活动中渗透作用的分析和论证,可以看到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活动中所具有的活力。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幼儿园活动;渗透作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7-0172-01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幼儿园活动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19世纪40年代以后开始创立并发展。经过70多年的发展,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与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并列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最核心且最具有旗帜意義的就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原则。
(二)幼儿园基本活动分类及介绍
幼儿园活动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五大领域的分类分为“科学活动”“健康活动”“艺术活动”“社会活动”“语言活动”。各领域活动要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从不同角度,多方面促进幼儿情感、智育、德育、技能等能力的发展。
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可能会因为存在着一些共同点,所以发生一些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就如笔者所要探究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幼儿园活动之间的渗透作用。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作用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的“原本性”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作用
1.“原本性”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表现形式。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原本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距离我们现在十分遥远的远古社会,那时的人们,在野外打猎或在家中劳作,这是为了满足他们“活下去”也就是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而当这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他们又有了新的需求——活得更好,也就是发泄和娱乐的需求。所以他们就把行为动作、语言、符号、不同物品发出的声音等随意糅合在一起。这样就是音乐活动最原始的状态(或是原本的音乐活动)。
2.“原本性”渗透入幼儿园活动的价值。奥尔夫音乐理念中的“原本性”的出发点在这里就是接近幼儿的生活和认知的一切事物。从幼儿熟悉易于被认识的事物出发,在此基础上不断向更高和更远的方向发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一种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的“原本性”教育理念渗透进其他领域的幼儿园活动中,可以在幼儿的心理上提供一个稳定的心理前提。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的“即兴性”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作用
1.“即兴性”在具体教育活动的表现形式。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的“即兴性”是基于“原本性”而产生的。它强调一种原始自然的行为、情绪、情感、语言状态,没有受到外力的影响和干涉。
2.“即兴性”渗透入幼儿园活动的价值。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的“即兴性”,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音乐的创造者和发现者是谁?当然不是那些音乐家,也不是那些教师,而是那一个个可爱的幼儿,他们才是创造和发现音乐的人。在这里笔者一定要强调幼儿的想象力。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孩子一出生就具备音乐能力,一次敲打、一次发音、一次触摸,都是幼儿对音乐的探索。幼儿想象力的良好发展对其之后理解、创造性思维、游戏等多种能力都有着深刻并有利的影响。将“即兴性”渗透进幼儿园的其他活动中,正确看待幼儿由活动内容引伸出的即兴性的行为或语言,试着去鼓励幼儿的这种具有创造性的发散思维模式。把幼儿园活动还给幼儿,鼓励幼儿去想象,去思考。这将对幼儿产生一个较为深远并有利的影响。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的“节奏训练”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作用
1.“节奏训练”在具体教育活动的表现形式。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的“节奏训练”采用的是一种需要充分调动各个身体感官一起来体会、学习的训练模式。
2.“节奏训练”渗入幼儿园活动的价值。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的“节奏训练”,会运用到节奏、律动(声势)、文字、语言等元素。笔者在这里把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的“节奏训练”提取出来,并将它放入幼儿园的其他活动中。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节奏训练”的相关理论内容渗入幼儿园的其他活动中,首先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活动内容与“节奏”元素的联想,对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由联想所引发的条件反射,又会引起强化过程,强化过程有助于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和对活动内容的记忆(这一点对语言、社会、科学活动较为适宜)。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世界出版集团教育出版社,2011,35.
[2]钟传惠.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罗家英.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