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尖杉酯碱联合JQ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asumi-1、Mv4-11的凋亡诱导作用
2018-06-13乐静李枫林牧启田袁娇娇裴仁治金洁陆滢
乐静 李枫林 牧启田 袁娇娇 裴仁治 金洁 陆滢
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是从我国植物三尖衫中提取的一种具有细胞毒性的生物碱,目前在国内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常规药物之一,其中HHT联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的HAA方案是治疗中青年AML的一线治疗方案[1]。近年来有学者发现HHT联合不同药物可以对特定的AML细胞株发挥协同抑制作用,例如HHT联合FLT3-ITD抑制剂索拉菲尼可以协同抑制FLT3-ITD突变的AML细胞株[2]。JQ1是近年来合成的靶向表观遗传蛋白BRD4的小分子抑制剂,它具有广泛的抗AML作用[3]。本研究观察HHT联合JQ1对AML细胞株的杀伤作用,以探讨HHT联合JQ1治疗AML的可行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AML细胞株Kasumi-1及Mv4-11(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馈赠),Gibco FBS的IMDM培养基及1640培养基(美国Hyclone公司),HHT、JQ1(美国 Sigma公司),MTS细胞增殖测试试剂盒(批号:0000282257,美国Progema公司),Annex-inV-FITC/PI凋亡测试试剂盒(批号:83001302,上海联科生物公司),兔抗人 Gapdh、Bcl-2、Caspase-3,Parp 一抗及兔二抗(美国CST公司)。安全柜(型号:1374,美国Thermo公司),CO2培养箱(型号:3111,美国 Thermo公司),电热恒温水槽(型号:DK-8D,上海精宏公司),高速离心机(型号:Legend Micro17R,美国 Thermo公司),倒置生物显微镜(型号:CKX31,日本奥林巴斯公司),酶联免疫检测仪(型号:3001,美国Thermo公司),流式细胞仪(型号:FACS-Cantoll,美国BD公司),蛋白印记检测系统(型号:ChemiDoc-MP,美国BioRad公司)。
1.2 细胞培养 将Mv4-11细胞株培养在含10%FBS的IMDN培养液中,Kasumi-1细胞培养在含10%FBS的 1640 培养液中,在 37℃、75%N2、5%CO2、20%O2的环境中培养,待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进行实验。
1.3 MTS法检测单药及两药联合对AML细胞株的抑制作用 (1)单药细胞毒性实验:Mv4-11、Kasumi-1细胞铺24孔板,细胞铺板密度为1.0×105/ml。铺板48h后移板至96孔板,加入20μl MTS,4h后用酶标仪检测490nm 的 OD 值 。 HHT 浓 度 采 用 1、2、4、8、16、32、64nmol/L,JQ1 浓度采用 50、100、200、400、800nmol/L。细胞存活率=(用药组OD值-空培养基OD值)/(对照组OD值-空培养基OD值)×100%,根据公式计算各个浓度作用72h的细胞存活率。利用Graphpad Prism软件计算 HHT、JQ1 对 AML 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2)两药联合细胞毒性实验:根据HHT及JQ1单药的IC50,对于 Mv4-11 细胞,HHT 浓度采用 2、4、8nmol/L,分别与100、200、400nmol/L 的 JQ1联合;对于 Kasumi-1细胞,HHT 浓度采用 5、10、15、20nmol/L,分别与 100、200、300、400nmol/L的JQ1联合。细胞铺板密度为1.0×105/ml,铺板72h后移板至96孔板,加入20μl MTS,4h后用酶标仪检测490nm的OD值。根据上述细胞存活率公式,计算两药联合作用72h的细胞存活率。(3)细胞增殖实验:Mv4-11、Kasumi-1细胞铺96孔板,细胞铺板密度为5.0×103/100μl,铺板 0、24、48、72、96h,加入 20μl MTS,4h后用酶标仪测490nm的OD值。所有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OD值。对于Mv4-11细胞,HHT浓度采用4nmol/L,与200nmol/L的JQ1联合;设置空白对照组、HHT组、JQ1组、两药联合组。对于Kasumi-1细胞,HHT浓度采用15nmol/L,与300nmol/L的JQ1联合;设置空白对照组、HHT组、JQ1组、两药联合组。细胞增殖倍数=每个时间点OD值/0h的OD值,根据公式计算每组各个时间点的细胞增殖倍数,同时利用Graphpad Prism软件描绘细胞生长曲线。
1.4 流式细胞仪检测两药联合对AML细胞株凋亡的作用 Mv4-11细胞的HHT浓度采用4nmol/L,JQ1浓度采用200nmol/L;Kasumi-1细胞的HHT浓度采用15nmol/L,JQ1浓度采用300nmol/L,铺板6孔板,细胞铺板密度为 1.0×105/ml;培养 48h 后,1 500r/5min 离心,收集细胞团块。用冷的PBS洗细胞团块2次,加入500μl Binging Buffer悬浮细胞,再加入5μl AnnexinV-FITC和10μl PI混匀,室温避光15min。1h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
1.5 Western blot法检测两药联合对凋亡相关蛋白的作用 Mv4-11细胞HHT浓度采用4nmol/L,JQ1浓度采用 200nmol/L;Kasumi-1细胞的 HHT浓度采用15nmol/L,JQ1浓度采用300nmol/L。铺板6孔板,细胞铺板密度为1.0×105/ml;培养48h后,1 500r/5min离心,收集细胞团块。加入RIPA裂解液充分裂解细胞团块,冰上孵育30min,12 000r/15min离心,取上清液于EP管。采用BCA法检测蛋白浓度,蛋白上样量为40μg。SDS-PAGE凝胶电泳后PVDF膜转膜,1∶1 000过夜孵育一抗,1∶5 000孵育辣根过氧化物酶二抗,显色并用BIO-RAD凝胶成像系统采集并分析数据。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Graphpad Prism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HT、JQ1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AML细胞株的存活率 不同浓度HHT及JQ1处理AML细胞株Mv4-11、Kasumi-1后,证实两药联合对AML细胞株有生长抑制作用。HHT、JQ1作用Mv4-11细胞的IC50分别为7.2(95%CI:5.6~9.2)、345.7(95%CI:333.2~358.6)nmol/L,作用Kasumi-1细胞的IC50分别为22.3(95%CI:20.75~23.94)、356.9(95%CI:338.0~374.9)nmol/L。对于 Mv4-11细胞,4nmol/L的HHT、200nmol/L的JQ1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72h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2.5%、93.1%和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nmol/L的 HHT、400nmol/L的JQ1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72h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4.0%、62.1%和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a。对于Kasumi-1细胞,5nmol/L的HHT、100nmol/L的JQ1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72h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7.0%、113.3%和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nmol/L的 HHT、200nmol/L的 JQ1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72h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5.0%、108.0%和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nmol/L的HHT、300nmol/L的JQ1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72h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33.2%、95.6%和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nmol/L 的 HHT、400nmol/L 的JQ1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72h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5.1%、62.5%和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b。
图1 HHT、JQ1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AML细胞株的存活率(a:2、4、8nmol/L的HHT与100、200、400nmol/L的JQ1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 Mv4-11 细胞 72h 的存活率;b:5、10、15、20nmol/L 的 HHT 与 100、200、300、400nmol/L 的 JQ1 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 Kasumi-1 细胞72h的存活率)
2.2 HHT、JQ1单药及两药联合对AML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 进一步选择4nmol/L的HHT、200nmol/L的JQ1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Mv4-11细胞,15nmol/L的HHT、300nmol/L的JQ1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Kasumi-1细胞,以观察单药及两药联合对AML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生长曲线显示HHT联合JQ1作用于2个细胞系后,细胞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单药作用(均P<0.05),见图2。
图2 HHT、JQ1单药及两药联合对AML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a:4nmol/L的HHT、200nmol/L的JQ1单药及两药联合对Mv4-1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b:15nmol/L的HHT、300nmol/L的JQ1单药及两药联合对Kasumi-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2.3 HHT、JQ1单药及两药联合对AML细胞株凋亡的诱导作用 对于Mv4-11细胞,4nmol/L的HHT、200nmol/L的JQ1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7%、12.8%和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ab。对于Kasumi-1细胞,15nmol/L的HHT、300nmol/L的JQ1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后,细胞凋亡分别为9.1%、8.5%和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c-d。
2.4 HHT、JQ1单药及两药联合对AML细胞株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由于HHT联合JQ1可以明显诱导AML细胞株的凋亡,笔者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了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对于Mv4-11细胞,4nmol/L的HHT、200nmol/L的JQ1两药联合较单药能明显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Caspase-3蛋白表达,见图4a。对于Kasumi-1细胞,15nmol/L的 HHT、300nmol/L的 JQ1两药联合较单药能明显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Parp的降解而出现裂解条带,见图4b。
3 讨论
图3 HHT、JQ1单药及两药联合对AML细胞株凋亡的诱导作用(a-b:4nmol/L的HHT、200nmol/L的JQ1单药及两药联合对Mv4-1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c-d:15nmol/L的HHT、300nmol/L的JQ1单药及两药联合对Kasumi-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在我国,HHT用于治疗AML已有20余年历史。目前HAA方案作为<60岁患者一线治疗方案而写入中国AML患者诊疗指南,同时作为候选治疗方案而写入复发难治的AML患者诊疗指南中[1,4-5]。以HHT为基础药物联合经典及新型的小分子抑制剂对AML患者的疗效是近年来研究的方向,以探索AML治疗的新方案。JQ1是表观遗传蛋白BRD4的靶向抑制剂,单药对白血病干、祖细胞及多种AML细胞株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本文通过研究HHT联合JQ1对AML细胞株的作用,以探索HHT联合JQ1的可行性。
BRD4是近年来发现的BET家族的一员。研究表明BET蛋白家族可能与一些疾病通路相关,因此认为其可作为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其中最显著的是BRD4[6]。JQ1是靶向BRD4的新合成的小分子抑制剂,最早由Filippakopoulos研究小组合成并应用于人鳞状细胞癌,结果显示JQ1通过与溴结构域竞争性结合而抑制BRD4与组蛋白乙酰化赖氨酸残基的结合,促进鳞状细胞癌的分化并显示特殊的抗增殖作用[7]。进一步研究表明,JQ1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MM)[8]、非霍奇金淋巴瘤[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具有抑制作用。Zuber等[11]用RNAi干扰的方法证实了BRD4抑制在AML中可作为治疗靶点;体外实验结果显示白血病干、祖细胞及多种AML细胞株对JQ1敏感,可引起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凋亡,虽然对正常骨髓细胞株也有一定的抑制,但相较于AML细胞株需要更高的IC50值;同时发现HHT联合阿糖胞苷可以发挥协同抗AML细胞株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也验证了JQ1对AML细胞株Mv4-11及Kasumi-1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是目前并无相关文献研究JQ1联合HHT对AML细胞株的作用。
图4 HHT、JQ1单药及两药联合对AML细胞株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a:4nmol/L的HHT、200nmol/L的JQ1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Mv4-11细胞48h对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15nmol/L的HHT、300nmol/L的JQ1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Kasumi-1细胞48h对Bcl-2、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发现,HHT联合JQ1对AML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单药,且两药联合可以明显抑制AML细胞株的生长;提示HHT联合JQ1是治疗AML的可行方案。本文进一步探索HHT联合JQ1对AML细胞株凋亡的作用,结果表明HHT联合JQ1对AML细胞株凋亡的诱导作用明显强于单药,Western blot检测又发现HHT联合JQ1相较于单药可以明显抑制Bcl-2蛋白表达,并激活Caspase-3蛋白表达,引起Parp的裂解。Bcl-2是凋亡途径中重要的凋亡抑制因子,细胞发生凋亡可以抑制其表达水平,且细胞在发生凋亡时伴随Caspase-3的激活并引起Parp的降解,从而促进细胞的凋亡[12]。
综上所述,HHT联合JQ1可以增强抗AML细胞株的作用,促进AML细胞株的凋亡,是有效的联合方案。但具体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Jin J,Wang JX,Chen FF,et al.Homoharringtonine-based induction regimens for patients with de-novo acute myeloid leukaemia:a multicentre,open-label,randomised,controlled phase 3 trial[J].Lancet Oncology,2013,14(7):599-608.doi:10.1016/S1470-2045(13)70152-9.
[2]Lam SS,Ho ES,He BL,et al.Homoharringtonine(omacetaxine mepesuccinate)asan adjunct for FLT3-ITD acutemyeloid leukemia[J].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16,8(359):129.doi:10.1126/scitranslmed.aaf3735.
[3]Herrmann H,Blatt K,Shi J,et al.Small-molecule inhibition of BRD4 as a new potent approach to eliminate leukemic stem-and progenitor cells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J].Oncotarget,2012,3(12):1588-1599.doi:10.18632/oncotarget.733.
[4]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 (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7(3):177-182.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7.03.001.
[5]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7(3):183-184.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7.03.002.
[6]Dey A,Nishiyama A,Karpova T,et al.Brd4 marks select genes on mitotic chromatin and directs postmitotic transcription[J].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2009,20(23):4899.doi:10.1091/mbc.E09-05-0380.
[7]Filippakopoulos P,Qi J,Picaud S,et al.Selective inhibition of BET bromodomains[J].Nature,2010,468(7327):1067-1073.doi:10.1038/nature09504.
[8]Delmore JE,Issa GC,Lemieux ME,et al.BET bromodomain inhibition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 to target c-Myc[J].Cell,2011,146(6):904-917.doi:10.1016/j.cell.2011.08.017.
[9]Mertz JA,ConeryAR,BryantBM,etal.Targeting MYC dependence in cancer by inhibiting BET bromodomains[J].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1,108 (40): 16669-16674.doi:10.1073/pnas.1108190108.
[10]Peirs S,Frismantas V,Matthijssen F,et al.Targeting BETproteins improves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BCL-2 inhibition in 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Leukemia,2017,31(10):2037-2047.doi:10.1038/leu.2017.10.
[11]Zuber J,Shi J,Wang E,et al.RNAi screen identifies Brd4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acute myeloid leukaemia[J].Nature,2011,478(7370):524-528.doi:10.1038/nature10334.
[12]Wnek A,Andrzejewska E,Kobos J,et al.Molecular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apoptotic proteins Bax,Bcl-2 and Caspase 3 in infantile hemangioma tissues as an effect of propranolol treatment[J].Immunology Letters,2017,185:27-31.doi:10.1016/j.imlet.2017.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