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面波导馈电平面小型化超宽带天线设计
2018-06-12邹传云
周 兵,邹传云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0 引言
目前,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物流跟踪以及新零售等众多领域。无源超高频无芯片RFID标签凭借其更远的传输距离、更大的数据容量、更快的阅读速度等优势,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光学二维码[1]。无源超高频无芯片射频识别标签以标签结构的差异,区分不同物体的信息。不同结构标签的反向散射信号不同。其差异性在频域上表现为在特定频率点是否有谐振波峰或波谷出现[2]。若无芯片射频标签以50 MHz的频率分辨率在频域进行编码[3],频率带宽将直接影响标签的编码容量。使用这种编码方式的高容量无芯片RFID标签,可用于编码带宽较宽的编码。因此,标签阅读器天线也应该具有较宽的频带。
现有的无线窄带通信系统,如全球微波互联网接入(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系统,会对无芯片RFID标签阅读器产生干扰,导致读取的信息出现错误。因此,RFID标签阅读器天线必须具备滤波(陷波)功能,从而降低现有窄带系统的干扰。近年来,涌现了许多有陷波特性的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天线。其中大部分是在单极子天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其改进方法大致可以归为两类:第一类是在辐射贴片或者地板上开U型槽、C型槽[4-7];第二类是在辐射单元或地板附近引入寄生单元[8-9]。这些天线存在尺寸大、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难以集成等缺点。
本文在文献[9]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把天线反面的寄生U型线条改为在辐射单元上开U型槽,从而在保持天线整体尺寸不变的条件下实现了陷波功能。该设计省去了天线两面敷铜、过孔设计等复杂过程,使天线在保持良好陷波特性的同时,结构更紧凑、制作更简单。
1 天线结构和设计
本文的天线采用特征阻抗为50 Ω的共面波导馈电,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中,深色为金属部分,浅色为介质基板;W0为中心导带的宽度(即馈线宽度),s为槽宽,W为介质板的宽度,h为介质板的厚度,εr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图1 共面波导结构图Fig.1 Structure of coplanar waveguide
共面波导特征阻抗的计算公式可由式(1)~式(4)[10]计算。
(1)
(2)
(3)
(4)
式中:εr、εeff、h、W、W0、s分别为相对介电常数、有效介电常数、介质板厚度、介质板宽度、馈线宽度以及馈线与地的间隙;K(k)、K′(k) 分别为第一类椭圆完全积分函数及其补充函数;k为自变量。
应用以上公式,可计算得出:对于特征阻抗为50 Ω的共面波导,当其馈线宽度W0=2.6 mm时,馈线与地的间隙s=0.3 mm。天线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深色部分为金属,浅色部分为介质。
图2 天线结构示意图Fig.2 Structure of the antenna
介质基板为聚四氟乙烯材质,相对介电常数为4.4,损耗角正切tanδ=0.02,厚度为1.6 mm,通过在辐射贴片上开两个U型槽产生3.4~3.69 GHz及5.15~5.825 GHz陷波。根据电路理论分析,开槽(加载缝隙)相当于引入电感和电容的并联电路,原有电路因为并联谐振点而造成阻抗失配,形成大的反射系数[11]。一般槽线的长度可以由式(5)计算得出[12]。
(5)
式中:fnotch、c、L分别为陷波频率、自由空间的光速、槽线的长度。
通过式(5)可计算出当陷波中心频率为3.5/5.5 GHz时,对应的槽线长度大约为32.9/20.9 mm。这个结果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最终槽线的尺寸通过仿真优化才能得出。最终优化后的天线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天线参数Tab.1 Antenna parameters
2 仿真结果及分析
天线在无槽、只开外槽、只开内槽、同时开2个槽这4种情况下,回波损耗(S11)及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wave ratio,VSWR)对比如图3、图4所示。。
图3 回波损耗对比图Fig.3 Comparison of return loss
图4 电压驻波比对比图Fig.4 Comparison of voltage standing-wave ratio
由图3、图4可知:无槽时,在3.4~3.69 GHz及5.15~5.825 GHz的频段范围内,S11和VSWR均比较平稳,天线没有陷波特性,且在2.5~16 GHz的频率范围内,S11小于-10 dB,VSWR小于2;只开外面的U型槽时,在3.2~3.8 GHz 频段范围内,S11向上凸起大于-10 dB,VSWR也大于2,天线具有陷波特性,而在5.15~5.825 GHz频率范围内,天线没有陷波特性;只开里面的槽时,在 4.98~6.1 GHz频率范围内,S11最大值接近0 dB,VSWR比较大,可见天线在此频段具有陷波特性,而在5.15~5.825 GHz天线没有陷波特性;同时开2个槽时,天线在3.2~3.8 GHz及4.98~6.1 GHz的频率范围内,S11大于-10 dB,VSWR大于2,天线具陷波特性,在其他频率范围内,S11的值都要小于-10 dB。由此可见,通过调整U型尺寸,很容易实现不同频段的陷波特性。
天线增益仿真如图5所示。
图5 天线增益仿真图Fig.5 Simulated gain of the antenna
由图5可以看出,天线无槽时,在3.2~3.8 GHz及4.98~6.1 GHz频率范围内,天线的增益平稳,没有发生突变;天线仅开外槽时,在3.2~3.8 GHz频率范围内的天线增益突然减小,其他频率范围内的天线增益保持平稳;天线仅开内槽时,4.98~6.1 GHz频率范围内的天线增益急剧变小,其他频率范围内增益没有突变;天线开内槽和外槽时,在3.2~3.8 GHz及4.98~6.1 GHz频率范围内的天线增益突然变小,明显小于其他频带内的增益,天线表现出了明显的陷波特性。天线的最大增益接近7.29 dB。
天线辐射方向对比图如图6所示。由图6可以看出,在较低频段,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在垂直于天线平面的方向,即天线平面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且陷波对方向图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天线辐射方向图在高频段范围发生了一定的畸变。
图6 天线的辐射方向对比图Fig.6 Comparison of radiation direction of antenna
3 测试结果
为了验证所设计天线的正确性,对天线进行实物加工与制作。实际的天线结构紧凑,整体尺寸仅为30 mm×26 mm×1.6 mm,天线只有正面有敷铜,地板与辐射贴片在同一个平面。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天线的反射系数,其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测量及仿真结果Fig.7 Measure and simulate results
由图7可以看出,在4 GHz及5.8 GHz附近,曲线向上凸起,S11的值比较大,天线有明显的陷波特征,测量值与仿真值一致性比较好。随着频率的升高,测量与仿真出现了较大的偏差,波形上失真,频率也有偏移。出现失真的原因在于:FR-4材质的高频性能差,发生色散;sma接头与天线的馈线处焊接不牢固;试验室的电磁环境复杂,对天线的影响比较大等。
4 结束语
通过在天线的辐射贴片上开U型槽,产生阻抗失配,形成陷波特性。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天线过滤WiMAX及WLAN频段的信号,使系统免受这两个频段信号的干扰。且天线的带宽为13.5 GHz,非常适合作为无芯片射频识别标签阅读器天线。天线采用共面波导馈电,整体尺寸为30 m×26 mm×1.6 mm,结构紧凑,制作简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FINKENZELLER K.RFID handbook: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in contactless smart cards and identification[M].Hoboken:John Wiely & Sons Ltd.,2003.
[2] 胡伟,邹传云,徐利.开槽圆环型无芯片射频识别标签结构的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3,39(9):116-119.
[3] VENA A,PERRET E,TEDJINI S.Design of compact and auto-compensated single-layer chipless RFID tag[J].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 Techniques,2012,60(9):2913-2924.
[4] 王善进,雷瑞庭,刘华珠,等.一款结构简单的双陷波超宽带天线[J].电子器件,2016,39(5):1048-1051.
[5] 汤恒亮,李继岚,张昕.一种具有双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天线设计[J].电子世界,2016(11):177-178.
[6] 窦硕鹏,潘仲明.一种新型UWB雷达天线设计[J].微波学报,2016(增刊1):194-196.
[7] 杨友良,苏立虎,孟凡伟,等.矿用UHF RFID阅读器分形天线的设计[J].自动化仪表,2014,35(1):63-66.
[8] 南忠良,卢修竹,王以忠,等.基于MF RC500的RFID射频读写器设计[J].自动化仪表,2007,28(9):21-24.
[9] EMADIAN S R,GHOBADI C,NOURINIA J,et al.Bandwidth enhancement of CPW-Fed circle-like slot antenna with dual band-notched characteristic[J].IEEE Antennas &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012,11(1):543-546.
[10]ZHOU H J,SUN B H,LIU Q Z,et al.Implementa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U-shaped aperture UWB antenna with dual band-notched characteristics[J].Electronics Letters,2008,44(24):1387-1388.
[11]宋志杰,梁建刚,张荣江.新型缝隙加载陷波三频微带天线[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61-64.
[12]CHANG K.Encyclopedia of RF and Microwave Engineering[M]// Encyclopedia of RF and microwave engineering.New Jersey:John Wiely & Sons Ltd.,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