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2018-06-11林丽群
林丽群
[摘 要] “互联网+”为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新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资源使思政教育形式更多样、资源更丰富,同时也使思政教育中的主流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学生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道德标准等都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政工作的开展要不断创新优化,稳抓机遇的同时,积极迎接挑战,为思政教育工作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071-01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的价值观、自我认知取向、社会认知行为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导致思政教育权威性和吸引力有所下降。面对这一问题,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客观理性的分析教育现状,引入互联网思维,注重生本理念的发挥,依托互联网资源优势,不断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特点丰富教育形式,优化资源整合,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以此提高高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政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为高职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多资源,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集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和兴趣点,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时效性,改变以往单纯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在网络资源支持下,高职思政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更加密切,师生的网上交流能够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因素,从而使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对网络的依赖非常严重,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良莠不齐,甚至有不少涉及黄、赌、毒、暴力、反动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增加了思政教育的开展难度。对教师而言,必须积极适应新的网络环境,这就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都是高职思政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
二、“互联网+”背景下完善高职思政教育的可行路径
(一)“互联网+”背景下加强网络法治教育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环境更加复杂,一些不良信息充斥网络,如果仅仅依靠公民道德和自我约束很难起到规范效果,这就需要相关法律进行专项约束和管理。在高职思政教育中,要将互联网道德和法律法规作为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监督力度,净化校园网络环境,提高网络方法技术,为思政教育的开展营造更安全的整体环境。
(二)转变教育理念,提高综合素质
高职思政教育本身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特点,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转变思政教育理念,建立“大思政”教育体系,将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在一起,通过教育管理和教育服务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教育者要深入发掘“互联网+”优势,构建起网络环境下崭新的教育形态,进而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意识,注重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关注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培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强化监督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和信息甄别能力,通过网络资源的发掘、整合和应用,激发思政教育的正能量,从而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鼓励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开展要与学科深度融合,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不断拓宽思政教育领域,能够针对社会焦点、热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正确剖析,在网络资源的应用中不能堆砌,更不能空泛进行理论宣教,而是通过有益有趣的形式吸引学生关注,引发学生的共鸣。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作用,实现线上与线下教育的融合作用,为思政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尤其是在网络技术支持下,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建立思政教育数据库,通过性格化数据分析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以此为依据设计更科学的教育方案,促进思政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結语
“互联网+”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教师要客观看待网络的双面性,发掘其中思政教育的积极要素,将其融合于日常教育工作中,营造线上线下相协调的高职思政教育环境。教师只有着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在教育工作中游刃有余,将网络资源为我所用,为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高职人才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潇.“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职业,2017(32):107-108.
[2]张伟新.互联网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117.
[3]赵晓琴.“互联网+”时代下的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J].好家长,20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