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的实践与反思
2018-06-11廖可叮
廖可叮
[摘 要] 以《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要求为依据,结合团队制作的作品——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广西区推荐国赛作品《枕前位的分娩机制》。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与同行的中职教师分享大赛的收获与感悟。
[关 键 词] 教学设计;信息化;原创枕前位;分娩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098-02
下面我将以我们团队的作品《枕前位的分娩机制》为例,与大家分享参加大赛的几点感悟与经验。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
(一)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知识能力储备情况
学生在第一学年已经学习了解剖与组织学基础、生理学基础和药理学基础等课程,为这学期学习的课程——妇产科基础做好了理论铺垫。
2.生理和心理特点
学生都是“95后”的青少年,他们生理和心理趋向成熟,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肯定。他们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难以理解抽象的、繁琐的知识点。同时,他们喜爱新鲜事物,喜欢电子设备,喜欢动手,乐于实践,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也喜欢团队协作的方式。
3.教材选用总体分析
本节内容出自“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由瞿向红、吴晓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产科学基础》,是供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学生使用的新版教材。
(二)教学设计
1.设计理念
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围绕解决课堂任务这一主题来开展。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板块来完成。整堂课是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的,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依托“蓝墨云”教学平台来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以6人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
2.教师教法
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主导者”的角色,而是课堂的“引导者”。所以采用以下教學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对课堂任务一目了解,对这堂课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2)情境教学法
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创设分娩情境,利用美国Gaumard(科玛)智能仿真产妇演示真实的分娩过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实践教学法
学生掌握了枕前位的分娩机制后,利用教具演练枕前位分娩机制的7个过程,为阴道助产分娩技术做好铺垫,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最大限度地进行课程讲解,提升学习技巧。
(三)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
课前在蓝墨云平台发送预习任务清单,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用三种手段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完成课前预习工作。
手段一:原创的手绘微课精炼教学重点及难点。
手段二:原创闯关游戏,寓教于乐,一举两得。
手段三:原创趣味顺口溜,帮助学生记住枕前位分娩机制的七个过程,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记忆技巧,提升学习能力。
2.课堂实施
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划分为“导入新课—布置任务—完成任务—课堂自测—总结评价”五个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以近两年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的女主角产子的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思考“宝宝是怎样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
布置任务是指教师在蓝墨云平台推送这堂课的任务清单,学生在手机终端的蓝墨云APP平台上查看。既可点明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可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白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有目的地去探索知识。
完成任务是整个课堂的核心部分,围绕着两个任务进行,同时任务一对应的是教学重点,任务二对应着教学难点,完成了任务,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围绕任务一:以枕左前位为例,正确阐述分娩机制。我设计了“观摩—探索—阐述”三个步骤来完成。
步骤一:观摩。通过原创图片和三维动画资源,将教学重点生动、连贯地展现出来,达到初探重点的目的。
步骤二:探索。登录蓝墨云查看“大家来找茬”的活动,在蓝墨云终端观看教师利用教具制作的三段操作错误的视频。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指出每段视频的错误之处,完成任务表一。达到深究重点的目的。
步骤三:阐述。6人小组中又分成3个小组,每2人为一组,互相描述枕前位的分娩机制(以枕左前位为例),并按照评分标准进行互评。最终突破重点。
完成了任务一,继续攻克难点,通过“观摩—演练—解析”三步骤完成任务二:以枕左前位为例,演练整个分娩过程。
步骤一:观摩。使用“映客”直播APP,智能产妇“诺爱儿”和新生儿模拟人演示胎儿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及胎体娩出的过程。
步骤二:演练。学生利用骨盆教具及胎儿模型演练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在整个演练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和问题。大家参加蓝墨云的调查问卷,在分娩机制的七个环节中选出最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根据系统的统计,学生选出最难理解的知识点是内旋转与俯屈。
步骤三:解析。针对调查问卷统计出来的难点,老师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教师使用3D Body三维交互解剖软件,展示与俯屈和内旋转相关的骨盆平面并绘制中骨盆平面及出口平面的相关径线。
(2)请学生在智能手机端的3D BodyAPP进行相同的操作。
(3)请学生思考胎头和骨盆平面及径线的关系。
(4)学生观看教师制作的教具视频,形象地讲解教学难点。
到了这一步,很多学生已经理解了胎头俯屈及内旋转的原因:为了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各个平面。但是还有一些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表示不太明白俯屈与内旋转的机制。
(5)利用原创的二维动画,以上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二维动画针对教学难点,动态展示了胎头俯屈及内旋转的过程和原因。
观摩原创二维动画。将肉眼观察不到的胎头动作得以动态呈现出来,最终攻克教学难点。
(6)最后教师利用教具边演练边讲解,学生边观看正确的操作视频边演练,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3.课后提升
(1)布置案例分析作业,引导学生思考,进行知识的拓展。
(2)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产房见习[2],实地观摩,为下一章节的助产分娩技术做铺垫。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反思
(一)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团队三人经过讨论、论证,不断磨合。既有思想火花的碰撞瞬间,也有灵感激发时刻。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团队经过不断的尝试产生很多原创,如“原创手绘微课”“原创闯关游戏”“原创教具视频”“原创二维动画”,有效解决了教学难点[3]。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使学生学习的形式更多样化。微课、闯关答题游戏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再拘泥于教室。云课堂、智慧职教等资源库发展迅猛,使学生的信息来源不仅仅有教师。所以,合理应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为教学服务,学生乐于接受,利大于弊。
综上所述,信息化手段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教学改革的方向,合理信息化技术,将为我们的课堂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郭彩丹.我的教学方法之分娩机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66).
[2]周淑瑶.枕左前位分娩机制说课[J].科技视界,2017(31):75-75.
[3]陈巧娟.侧俯卧位对枕后位与枕横位转至枕前位的矫正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5,5(6):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