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比赛中发球与接发球的技术对比分析
2018-06-11周泽辉
周泽辉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视频观察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16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1/4比赛中李宗伟、林丹和安塞龙的接发球技术、前场技术、中场技术以及后场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球落点主要集中在前场区域即1号、5号以及2号区域,接发球技术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搓球、挑球、勾球、杀球、吊球与高远球。李宗伟的使用搓球技术频率较高;安塞龙的使用挑球技术频率明显高于其他二人。
关键词:里约奥运会 羽毛球 男单1/4赛 发球与接发球技术
中图分类号:G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2(a)-0180-02
1 2016里约奥运会男单1/4赛发球技术对比
在羽毛球比赛中,发球是每一回合的开始,发球质量的高低会影响着每一回合比赛的走势,发球技术对每一名羽毛球运动员都是十足关键的。通过对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1/4决赛中李宗伟、林丹以及安塞龙的发球统计,可以发现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技术的共性与特性。
为了方便统计与研究,本文将羽毛球场地划分为六大区域,1号区域是靠近发球线的中线两侧,2号区域是靠近发球线的边线内侧,5号区域是1号区域与2号区域之间地带,1号区域、2号区域以及5号区域又统称为前场区域;3号区域是靠近底线的中线两侧,4号区域是靠近底线的边线内侧,6号区域是3号区域与4号区域之间地带,3号区域、4号区域以及6号区域统称为后场区域。
将李宗伟、林丹以及安塞龙在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1/4决赛中,三场总计7局比赛中,发球技术的统计得到表1。三名高水平运动员的总计发出72枚球落点在1号区域,频率高达53.3%;其次是5号区域,有39次,占总发球数的28.9%;再次是有15次发球落点在2号区域,占总发球数的11.1%;发球落点次数第4高的是6号区域,总计有7次发球,站总发球数的5.2%;落点在3号区域以及4号区域的发球次数较少,分别是2次和0次,所占总发球数的1.5%和0。
通过对李宗伟、林丹以及安塞龙三名顶级运动员的发球技术的总计,可以发现三位的发球落点主要集中在前场区域即1号、5号以及2号区域,落点在前场区域时羽毛球的飞行路线较短,相比较其他区域而言,运动员更容易控制发球的质量,能够使运动员在每一回合的开始就占据主动性,由于留给对手的反应时较短,可以达到降低对手回球质量的效果,从而尽快的从发球状态过渡到进攻状态,以便实现得分。
通过对李宗伟、林丹以及安塞龙的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1/4比赛中发球技术的统计。三位当时世界羽坛顶级的运动员,在发球落点方面具有一致性,即发球落点集中在在1号区域、5号区域以及2号区域,且发球落点在1号区域时,所占个人发球落点的比例都达到50%以上。落点在前场区域,尤其集中在1号区域,说明高水品羽毛球运动员在发球时,具有技术的稳定性,不但可以保证发球的成功率,而且可以有益于防守;发网前球可以最大可能的降低对手下压回球的几率,可以使发球一方尽快的进入攻击状态。此外,三位在发球技术方面的不同点是,安塞龙发球落点在6号区域的比例明显高于李宗伟和林丹,达到7.1%。从侧面也反映出,安塞龙的网前技术较李宗伟、林丹的网前技术而言不够细腻,通过发后场球,可以发挥自身身高臂长以及年轻灵活的优势,通过空间与时间来调动对方,弥补网前技术的不足,从而占据主动。
2 2016里约奥运会男单1/4赛接发球技术对比
接发球表面上看是被动的防守,实则优质的接发球可以通过抓住对方发球的漏洞,为己方创造接球的空间与时间,从而实现变被动为主动,在最短时间内由防守状态转为进攻状态,掌握比赛的主动性,从而控制比赛的节奏。接发球技术可以分为搓球、挑球、勾球、高远球、吊球以及杀球;其中搓球、挑球以及勾球统称为前场技术,高远球、吊球以及杀球统称为后场技术。
將李宗伟、林丹以及安塞龙在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1/4决赛中,三场总计7局比赛的接发球技术的统计。三位运动员在接发球时,使用最多的技术是搓球,总计32次,使用频率为33%,然后是挑球技术,总计使用27次,占总使用技术的27.8%,之后是勾球技术,总计使用23次,占总使用技术的23.7%;使用率排在第四到第六位的分别是,杀球、吊球与高远球,使用次数以及所占比例依次为6次、6.2%,5次、5.2%,4次、4.1%。由此可见,三位顶级运动在接发球时,主要使用前场技术,以搓球为主,搓球能够迫使对方使用挑高球回球,有利于由接发球的被动状态转为主动状态,占据进攻地位,是接发球技术中最为高质量的技术;挑球实则是一种过渡技术,通过拉开空间,以达到赢得时间的目的,可以视为一种防守技术,在防守中寻找战机;勾球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接发球技术,当使用勾球技术接发球时,就说明对方的发球是高质量的,因为,勾球的飞行距离较远,给对方的技战术准备时间也较长,不利于己方的进攻。从三位顶级运动员的接发球技术的使用频率也可以证明前场技术的不同。在所使用的后场技术中,杀球为主要接发球技术,杀球是一种极具杀伤力与观赏性的技术动作,能在接发球时使用杀球技术,可以体现一名运动员技艺与心理的高超。
通过对李宗伟、林丹以及安塞龙的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1/4比赛中发球技术的统计,可以看出三位运动员在接发球技术使用的频率上是不同的。在搓球技术的使用上,李宗伟的使用频率较高,这说明他的网前技术比其他二人而言较为细腻,能够将对方较好的控制在网前,利用对方的失误实现得分。在挑球技术方面,安塞龙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二人,这说明安塞龙是在利用自身身高优势,通过拉开空间调动对方,寻找得分机会。在后场技术方面,林丹的使用频率普遍高于其他二人,这与林丹的“拉吊突击打发”相关,大力的杀球,可以使林丹处于积极主动的战术地位,更可以在气势与心理上压制对方。
3 结语
李宗伟、林丹以及安塞龙在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1/4决赛中发球落点主要集中在前场区域即1号、5号以及2号区域。安塞龙发球落点在6号区域的比例明显高于李宗伟和林丹,说明安塞龙的网前技术较李宗伟、林丹的网前技术而言不够细腻。
李宗伟、林丹以及安塞龙在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1/4决赛中接发球技术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搓球、挑球、勾球、杀球、吊球与高远球。在搓球技术的使用上,李宗伟的使用频率较高,这说明他的网前技术比其他二人而言较为细腻;在挑球技术方面,安塞龙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二人,这说明安塞龙是在利用自身身高优势,通过拉开空间调动对方,寻找得分机会。在后场技术方面,林丹的使用频率普遍高于其他二人,这与林丹的“拉吊突击打发”相关。
参考文献
[1] 欧阳斌,李凯.羽毛球男单打法发展趋势的探讨——以林丹和李宗伟为例[J].运动,2012(19):51-35.
[2] 蔡健.2011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主动技战术特点浅析[J].福建体育科技,2013(1):24-25.
[3] 戴金彪.“21分制”对羽毛球男运动员技战术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22(32):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