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教育模式”对于乒乓球教学的影响
2018-06-11王晓梦
王晓梦
摘 要:在乒乓球教学中应用“微教育模式”对提高乒乓球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微教育模式”发展时日尚短,学界对其了解尚不充分。有鉴于此,本文将分析“微教育模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微教育模式”之于乒乓球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乒乓球教学中应用“微教育模式”的策略。希望本文论述能够回应乒乓球教学的现实需求,推动“微教育模式”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乒乓球教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教育模式 乒乓球教学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b)-0157-02
1 “微教育模式”概念解构
1.1 “微教育模式”的基本概念
“微教育模式”又被称为“微观教学”、“小学教学”,此种教育模式发端于美国,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微教育模式”的教学方式,教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理论融合于实践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采用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探究学习细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微教育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应用时日尚短,但是就其应用效果来看,“微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功能十分显著。因此,将“微教育模式”应用于乒乓球教学之中可以有效提高我国乒乓球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乒乓球技能。
1.2 “微教育模式”的特点
第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长期以来,我国教学所采取的教育模式都是灌输式的教学,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照本宣科的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理论灌输。但是在“微教育模式”的教学方式之中,教师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理论灌输,而是将理论融合于实践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他们对理论知识的领悟。
第二,角色扮演,创新教学。“微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站在现实世界中同所学知识有关的某个特定角色的角度分析问题,也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学习内容按照教师的指导变换自己的身份定位。当学生改变单一的学生身份,转换视角看问题时,他们便能够拥有换位思考的平台和重视细节的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微教育模式”之于乒乓球教学的重要意义
2.1 回应学校乒乓球教学的教学需求
正如上文所言,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在我国的外交发展中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并且目前乒乓球运动仍在各大国际比赛中凭借自身的优秀成绩和乒乓技能彰显着中国的大国风范。不过,虽然乒乓球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在当前中国的年轻群体中尤其是高校学生中,乒乓球的受欢迎程度却不尽人意。因为在当今多元社会中,学生可接触的球类项目不断增多,譬如桌球、排球、篮球、足球等运动都受到学生的热情追捧。即使对于很多乒乓球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也仅仅把乒乓球当作一项专业或者将来谋生的工作,对于乒乓球运动缺少饱满的热情和民族荣誉感。因此当前的乒乓球教学不仅需要训练学生的乒乓球运动能力,同时还需要赔偿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热情和热爱。而“微教育模式”恰好能够通过角色扮演、理论结合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参与度和感知度,提高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使命感。
2.2 推动乒乓球教学的纵深发展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专业性较高的职业运动,它要求乒乓球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因此乒乓球教学的任务十分艰巨。传统的乒乓球教学虽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传统的乒乓球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此时,将“微教育模式”引入乒乓球教学之中正当其时,可以改革、更新和提升乒乓球教学的质量。首先,乒乓球运动要求运动员自身具有较好的协调能力,同时在乒乓球对战中能够对自身以及对手的状态和细节有较为深入的关注和掌握,可以说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实战要求较高的运动。而“微教育模式”所采取的角色扮演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为赛场上的运动员,设身处地的考察自己与对手的比赛策略和比赛细节,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其次,“微教育模式”还搭载了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可以自主回放和观察教学视频与乒乓球实战视频,在反复的观摩和思考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和长處,进而提高乒乓球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微教育模式”与乒乓球教学的结合策略研究
3.1 营造良好的“微教育模式”学习氛围
由于“微教育模式”在中国乒乓球教学中的发展时日尚短,大多数学生对“微教育模式”的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不足,因此“微教育模式”应用于乒乓球教学最重要的一步便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引导学生逐步认可和接受此种教学模式。首先,角色扮演是“微教育模式”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但是学生对角色扮演的应用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因此教师应当向学生教授角色扮演的方法及其良好的应用效果,引导学生接受并积极主动的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学习。其次,乒乓球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而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教师在真正开始教学之前,应当充分了解自身特点和身体状况,对不同的学生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微教育模式”的优势,提高学生的乒乓球学习效果。
3.2 合理拟定教学规划
乒乓球教学和乒乓球运动机能的学习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项较为巨大复杂的工程,因此教师应当在“微教育模式”的指导下拟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和教学任务,如此才能从容有序的安排乒乓球教学。首先,根据“微教育模式”的精神,乒乓球教学计划的制定不能简单的一刀切,而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特点、兴趣爱好、个人需求等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便学生个人状况与教学计划相契合。其次,教学计划制定之后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师与学生在共同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可以相互沟通,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学生对教学计划的反馈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因素适时的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以便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小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指导和帮助,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还能够在小组同伴的感召下不断提高和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
4 结语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乒乓球教学是为乒乓球运动的长足发展输送新鲜力量的重要事业,“微教育模式”是一种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学模式,在乒乓球教学中应用“微教育模式”能够回应当前乒乓球教学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及职业荣誉感的迫切需求,能够提高乒乓球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推动乒乓球教学事业的纵深发展。为了加快与完善“微教育模式”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并拟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有序开展乒乓球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泽承,韩政.“微教育模式”对于乒乓球教学的影响与实践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5):174-179.
[2] 赵礼华.“微教育模式”对于乒乓球教学的影响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5):36-38.
[3] 马孝志.“微教育模式”对于乒乓球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其实践价值[J].戏剧之家,2017(2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