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生理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8-06-11刘霞汤长发刘铭贺洪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2期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课程教学

刘霞 汤长发 刘铭 贺洪

摘 要:近年来,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创新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深受学者们的喜爱,也陆续的成为了研究热点。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应用到《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高高等体育院校的运动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水平,优化其教学质量,并对运动生理学研究性教学内容进行构建与实践。

关键词:运动生理学 研究性教学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b)-0091-02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各种功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高等院系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主干课程之一。运动生理学应用性强,是科学进行体育教学、指导运动训练以及全民健身的基础。但由于其理论性强,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起来困难,且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运用难以结合起来,加上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计划的调整,运动生理学教学时数大为减少,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挑战,为此,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研究性教学是目前高校大力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为建设“双一流”大学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本研究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应用到《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并对运动生理学研究性教学内容进行构建与实践。

1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研究性教学,也称研究型教学或研究式教学,是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性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而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发挥主体性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研究性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重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研究性教学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的知识,而研究性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校推广已成为必然。

2 运动生理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研究性教学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即确立问题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成果交流阶段和总结评价阶段。

2.1 确立问题阶段

研究性教学的特点是“问题性”,研究性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目标的教学。运动生理学的内容包括人体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两部分,人体生理学的知识重点阐述正常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制,这部分知识较复杂深奥,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但人体生理学的知识是学习运动生理学知识的基础。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教师可应用生理学的实验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第一章肌肉活动部分,可设计一个电生理学实验,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的收缩,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来解释这一生理现象,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骨骼肌电生理的知识;而运动生理学更着重偏向运动实践,为此这部分的问题可与运动实践相结合,如第一章肌肉活动部分,研究“肌肉收缩时的‘张力与速度和‘长度与张力之间的关系对运动实践有何指导作用,肌纤维类型对运动选材又何指导作用等。第二章血液部分 也可设计几个血液的提取实验,让学生学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研究血红蛋白浓度与运动能力有何关系以及运动性贫血的产生原因、机制与防治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既可以减少上课的学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问题学习,促使学生懂得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问题的提出可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之前就提出来,也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出问题。

2.2 实践体验阶段

题目确定后,就需要每组学生分工收集资料,每人负责不同的部分。学生可通过了解教材,或在资料室和网上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取一些理论知识,也可通过设计生理学实验得到解决,如学习骨骼肌电生理的知识,学生就可以通过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生理学实验进行学习;如学习肺通气的机理,学生也可通过设计呼吸运动的实验模型进行学习等,如在完成“不同运动形式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这个研究性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测定耐力性运动后和力量性运动后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又不如在完成“不同的呼吸

深度与呼吸频率对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影响”,也可通过设计不同的呼吸深度和频率,来测定其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从而通过比较来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解决了所要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同时,由于运动生理学与运动实践密切联系,所以许多的问题解决,学生都可以结合运动或亲身的经历来进行体验,如人在突然站立时会出现头晕,以此来分析体位改变时血压有什么变化;剧烈运动后为何不能骤然停止不动,以此来分析肌肉收缩对静脉回流的影响;为什么剧烈运动时收缩压比舒张压升高明显。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曲线提示,不同的负荷训练对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速度影响不同,为此可让学生在力量训练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负荷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结合运动实践设计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和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指标;结合自己的专项特点设计一个发展专项力量的训练方案;设计一个运动减肥的运动方案等。在实践体验阶段,学生也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解决问题。

2.3 成果交流阶段

每位同学对问题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讨论可对问题形成初步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每位同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又能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反思与批判,调动小组每个成员的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就会很浓厚。如在学习到运动性贫血、体位改变对血压的影响,以及剧烈运动后为何不能骤然停止这样的知识点学习时,学生明显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有不同的观点,通过讨论与论证最终让学生得出结论。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就远远比教师灌输式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虽然不是主体作用,要组织好研究性教学教师的要求会更高,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各种教学问题、创设探究式学习的氛围、组织管理好課堂讨论,不能让研究性学习变成了几个同学的学习,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阶段,通过讨论,每个小组可将问题的解决方案以论文的形式写出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汇报,最后每组推选1人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全班同学介绍研究结果,并回答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课堂展示是成果交流的主要形式,也可通过科学专题报告会活动引导学生从科研论文中进行研究学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该活动先由教师设计提出一系列参考性题目,学生通过自由选题、查阅文选、阅读文献、研究报告写作、大会报告等环节完成。在《运动生理学》研究性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这一阶段是在课堂内完成的,同学们都积极踊跃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

2.4 总结评价阶段

研究性教学的最后阶段是总结评价阶段,教师应对每组提交的研究报告进行总结评价,指出论文的优点与不足,并以此为依据给学生打分,作为重要的平时成绩,记录在册。由于研究性教学重视的是学习的过程,所以最终的评价模式应采用过程性评价,评价的内容贯穿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成果交流阶段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同时由于研究性学习是以小组为单元组成的,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需要结合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既然是过程性评价,就需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不再是期末考试起决定性作用,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想期末考试搞突击明显是不起作用的了,同时也避免学生考试的作弊现象,这样的评价模式对学生来说是公平的,也达到教学的主要目的。这种重在过程性评价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校的许多课程中都在积极推广与应用,今后将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教学模式,当然不是每门课程每个知识点都适用研究性教学,这需要高校教师认真研究该门课程的知识体系,精心设计研究性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过程性评价的评价体系。

目前,运动生理学研究性教学的内容已经完成构建,且已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中开展了研究性教学实践,学生们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对研究性教学内容进行问题的提出,查阅文献讨论等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并在课堂上汇报学习情况。通过研究性教学实践,同学们对运动生理学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把原本以为枯燥的课本知识用于运动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效果好。今后还会将运动生理学研究性教学过程与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增强师生之间课后的互动,提高学生运动生理学课程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卓明.对“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69-71.

[2] 金其贯,刘霞.《运动生理学》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6):112-114.

[3] 蔡建光,宋楚林,申伟华,等.基于互联网环境下《运动生理学》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1-63.

猜你喜欢

研究性教学课程教学
《数据库原理》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
注重计算思维的程序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探讨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数字电路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
水质工程学课程群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