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赛事产业化发展刍议
2018-06-11方安
方安
摘 要:伴随我国产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体育赛事正逐步步入市场化轨迹,各类全国大学生体育赛事的运作水平得以不断攀升,文章从产业化发展的经济视野审视高校体育赛事的管理现状,立足于高等院校体育赛事的管理模式、本质特征、与产业化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元素评析,分析影响我国高校体育赛事产业化发展的突出问题,总结未来发展动向,为高校体育赛事转向产业化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高校 体育赛事 产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c)-0221-0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economy, college sports events are stepping into the marketization track.The operation level of all kinds of national college sports events has been increasing.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bottleneck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ports events from the economic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nagement mode,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elements of college sports events, it analyzes the prominent problems affect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sports ev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summariz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 sports events to industrializ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ports events;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我国体育产业已实现了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为高校体育赛事的产业化运营提供平台。国家教育部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数量共计2442所。研究生学历和普通本专科学历在校生人数合计约达2500多万人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全国大学生高尔夫锦标赛等高校体育赛事的运作水平不断攀升,赛事步入产业化时代是体育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高校体育管理模式优化和改革的主要方向。
1 高校体育赛事的现行管理模式
1.1 组织管理体系
现行高校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系统主要由七类机构构成。教育部作为最高管理部门,负责规划、制定任务和下达指令等宏观事务管理。下设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负责管理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和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的日常工作及亚洲大、中学生体育联合会的日常工作,还直管办公室、账务审计部、竞赛管理部等下设部门的工作。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以下简称大体协)和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又分管各单项分会的相关事务(见图1)。
1.2 性质与功能
1.2.1 性质
大体协是由全国高等学校的学生、体育教师及其他体育工作者志愿结成,属于非营利性的全国性群众体育组织。其宗旨是做好宣传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体育工作方针和政策、审定各单项协会的活动计划、促进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组织的交流、举办各类全国性大学生体育比赛等诸项工作。
1.2.2 功能
国家教育部是大体协的最高管理机构,负责制定高校体育赛事的发展规划,保障高校体育赛事运行所需的硬件、软件等基本条件。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是高校体育赛事管理的核心部门,负责按国家法律和规定筹措研发学生体育市场及相关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学生会员注册、指导高校开展业余训练等工作(见图2)。
2 高校体育赛事的本质特征
2.1 高校体育赛事衔接职业体育人才供给
纵观我国各级大学生体育赛事,囊括了球类、田径类、户外类、少数民族传统类、武术类等运动项目,为更高级别的职业体育赛事的后备人才队伍供给提供保障。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简称CUBA联赛)和中國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简称CUBS联赛)历经数年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造,联赛先后吸引了安踏、摩托罗拉、万事达卡等公司的加盟合作,成为一个社会团体和民营企业联手打造的知名赛事品牌。
2.2 高校体育赛事蕴含深厚文化内涵
除各省(直辖市)建立的体育学院或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外,还包含多所综合性学府创办的体育院(系),师生队伍为各级体育赛事的筹备和举办提供了智力支持。在高校举办体育赛事,既能增强大学生之间的情愫,又能凸现文化氛围。另外,还可借助校企合作之优势,设计集冠名、商标、广告、赞助于一体的赛事营销组合战略,进一步提升赛事魅力。
2.3 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为数众多
体育社团是广大大学生群体普及体育运动项目的非营利性实体组织,多以体育传统项目或体育优势项目为主,具有稳定的主动参与和服务体育赛事的体育人口,能够为高校体育赛事提供人力支持。体育俱乐部是最高形式和级别的体育专门服务机构和提升运动竞技水平的专门机构,为高水平运动队选拔、人才培养及竞赛组织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参与人数广,活跃度高。
3 高校体育赛事与体育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3.1 高校赛事助力体育产业稳步发展
3.1.1 运动人口规模
第27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共有运动员96人,分别由国内不同体育院校和综合院校优势项目代表队的全日制在校生构成。总人数相比上届增幅67人,共参加花样滑冰、短道速度滑冰、冰球、越野滑雪等8个大项39个小项的比赛。
3.1.2 体育赛事资源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4年举办一次,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3年举办一次。大体协及授权的各单项分会,每年可主办1~2次全国性大学生单项体育竞赛。从高校体育赛事的类别、数理和频次来看,为体育市场中的各类体育企业提供了宽广的合作机遇。
3.1.3 市场核心效益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高校举办体育赛事的市场效益主要体现在场馆资源、观众数量和产品营销三个方面。在高校建造体育场馆有利于实现举办赛事和体育教育的双重功能,如天津大运会除定向越野外,剩余比赛场馆都建在12所高校和大专院校集中的海河教育园区里,致力于赛后利用和场馆运营;高校体育赛事还将促进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参与和普及,并涉及上座率、收视率、门票消费、体育用品消费等诸多产业;不同类型的体育赛事所附属或开发的线上、线下产品除纪念品、服务、赞助、广告等业务外,还可借助信息科技平台和“互联网+”,植入人工智能、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链条。
3.2 体育产业焕发高校体育赛事发展新动力
3.2.1 体育产业经营体系为高校体育赛事提供智库平台
体育场馆的日常维护与修缮需要产业化运营作为保障。高校可通过加强与体育市场中的专业体育运营机构合作,满足票务销售、场馆租赁、仪器设备管理、场地维护、广告宣传等管理工作需要。同时,依托商业赞助、产品营销、媒介转播、赛事冠名等运作方式策划高校体育赛事,利用校企合作、合资筹集等形式多渠道筹集办赛经费。
3.2.2 高校体育赛事呈现诸多体育产业发展指标
(1)联赛水平迅速攀升。
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赛事正朝向职业化的竞技水平迈进,如CUBA联赛的优秀球员不断得到更高水平职业联赛球队的青睐、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成功赢得中甲资格等,表明高校可通过有效实施体教结合,开展多元形式科学训练与参赛,探索一条以体育市场为依托,高校体育联赛向职业体育联赛进阶式的发展道路。
(2)大众传媒关注度高。
数字媒体、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深受大学生群体青睐。早在2003年,CUBA联赛新闻中心与体坛周报、青年体育报、新浪网、腾讯网等十几家媒体和新闻单位建立了重点协作关系。在美国,由美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举办的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该项赛事累计吸引了将近1.3亿电视观众收看比賽,冠军赛时,将近4000多万的观众关注比赛[2]。
(3)赛事服务质量升温。
伴随着赛事水平和规范化办赛程度的提高,高校体育赛事的服务质量得以逐步完善。从赛事的人力资源来看,志愿者、啦啦队、场馆服务人员等均可通过建立专业培训机制,完成对大学生服务队伍的培训和组建工作。赛事组委会可利用大学生学习能力强、身体素质优、服务技能好等特点,合理控制办赛成本。
4 高校体育赛事的管理瓶颈
对高校的体育赛事进行市场开发,仍存在不少问题。反观高校在围绕体育市场大环境和现行的管理体制[4],筹办体育赛事仍会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4.1 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高校体育赛事的现行管理模式是国家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各单项分会四级垂直管理模式。高校在赛事举办权上存在局限性,仅限于在民政部正式备案的分会范围内承办相应体育赛事,不利于各类新兴大众体育项目及赛事的普及和推广;行政化管理模式限制了高校在举办各级体育赛事的次数和范围,现阶段的大学生体育赛事主管部门仍是着眼于四年一届的大型体育赛事。
4.2 行政干预限制体育市场化运作
一方面,处于教育行政主管体制下的行政干预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筹办体育赛事所涉及的商业赞助、赛事冠名、注册商标特许经营、电视转播合作等事务的自主能力;另一方面,过多的行政干预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各级体育行业、体育企业参与赛事运作的积极性,不利于高校体育赛事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体育市场资源的整合。
4.3 专业化运营团队匮乏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顶层设计和实施优质教学方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校体育赛事固然需要借助专业化的运营团队实施商业运作。而我国的体育中介咨询业依旧薄弱,体育经纪市场尚未成熟,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中国专业体育经纪人和专职运动员之比尚不足1:3000,过于集中在经济发达省区。许多体育经纪事务还是通过政府以服务方式完成的,体育经纪人队伍中良莠混杂,导致了扰乱体育市场良性发展的诸多问题。
5 高校体育赛事产业化发展动向
5.1 校企合作一体化
近年来,建立在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订单式”、“工作室”、“校中厂、厂中校”等合作培养模式取得了喜人业绩,培养出了大批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可为高校体育赛事的策划、组织与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人力保障,以体育民族品牌推进校园体育赛事发展是青少年成长的营养剂。多年来,李宁公司作为大学生篮球联赛、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等校园赛事官方战略合作伙伴,为中国篮球“输血”,让体育回归教育。
5.2 体育赛事品牌化
一是构建区域性体育特色赛事体系,即经济发达省市以职业联赛带动体育市场发展,东北地区以冰雪运动促进职业体育发展,沿海地区以水上赛事与大众休闲赛事相结合,高原地区以草原赛事及有氧类体育项目为拓展,西部地区以地域优势和大众体育热潮为赛事基础等;二是打造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珍珠球、木球、毽球等升级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类系列赛事;三是紧跟国际大众体育步伐,推广和普及竞速类、健身类、极限类等大众热门体育赛事;四是凝练中国-东盟高校体育特色赛事品牌,打造极具中国-东盟元素的运动赛事,促进各国大学生的竞技文化交流。
5.3 竞技水平职业化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现存问题是人力资源较为匾乏、竞赛经费不足、赛事品牌建设较为滞后、科技水平不够高等[5]。政府和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应保持通力合作,一是解决政府部门过分干预高校内部事务所造成的政校管理活动中的错位和缺位现象;二是加强教育经费独立立项研究,强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政府设立财政预算管理;三是强化体育市场运行规则和行政手段,制定市场经济法规和标准,规范赛事运行。另外,支持由综合实力雄厚的重点院校作为改革和创新试点,支持教练员、运动员职业化发展。发挥试点院校实力,组建高校职业联盟。探索高校体育赛事运作机制,引入市场竞争和传媒合作,呈现种类繁多的赛事集群。
5.4 管理团队专业化
目前,体育经纪人职业资格认证试点培训工作通过申报、评选,确定了北京体育大学、中青教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天津体育学院等6家机构。试点认证对象包括社会在职人员、高等院校选修体育经纪人课程的学生及退役运动员。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符合体育经纪人申报条件的大学生积极参加考证,健全体育经纪梯队规模。创新高等教育培训模式,孵化更多体育中介培训认证基地,进一步缓解我国目前体育中介人才供求不平衡的矛盾,为将来的人才流失储备新鲜“血液”,建立和配套体育中介资格认证和职业培训体系,实行终身再教育制度。
5.5 运行机制市场化
一是发挥“人才强产”策略,促进体育产业无形资产运作逐步规范,实现注册商标特许经营权、广告、赞助和捐赠、电视转播权等与高校体育赛事的多元融合;二是提升“品质强赛”工程,推动体育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扫除国外著名体育经纪公司垄断高端商业赛事市场的格局,培育多形式、多層次的校企合作型体育协会和中介组织;三是要利用市场细分及采用集中型、密集型市场营销策略,先立足局部的、专一的市场,后拓展其他细分市场;四是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规范我国体育中介行为,通过政府资金、政策扶持,资金运作、强强联合等管理手段形成国内知名体育中介组织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海元.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 袁新锋.NCAA商业化运作对我国高校体育赛事的启示[J].山东体育科技,2008,30(4):18-20.
[3] 刘晶,陈元欣.高校体育场馆供给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0):24-28.
[4] 董爱霞.基于高校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7):224.
[5] 张玉国.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