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啦啦操队的建立与训练经验思考
2018-06-11朱碧波
朱碧波
摘 要:当前,“一校一球一操”背景下啦啦操运动进校园已经成为一种风尚,而中小学建立+啦啦操队则是对落实这一政策的具体化体现。本文以南京市中小学啦啦操队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如何建立中小学啦啦操队并合理实施训练为主题,从:啦啦操队员的选拔、训练时间的确定、啦啦操训练内容及方法的选择、啦啦操队伍的管理与拓展以及其他影响啦啦操队建立的因素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为从事啦啦操训练的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 啦啦操队 建立 训练经验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c)-0095-0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One school a ball a gymnas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eerleading exercise into the campus has become a fashion,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establish a cheerleading team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olicy embodies the concrete. In this paper, the Nanj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heerleaders as the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using literature, interviews,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how to establish a primary school cheerleaders and the r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training as the theme, from: cheerleader The selection of the training time, th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eerleading team, and other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eerleaders. We hope that we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who are engaged in cheerleading training.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heerleading team; Establishment; Training experience
近年来,啦啦操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其“团队、时尚、活力”的鲜明特点得到了中小学学生的广泛喜爱。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提出的“一校一球一操”工作要求[1],推动啦啦操项目在中小学校园中有效开展,南京市教育局已把啦啦操列为南京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节校园系列联赛的一个项目,并鼓励水平突出的队伍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在此基础上,各区级教育局也纷纷响应号召,定期组织区内比赛,以选拔优秀队伍代表各区参加高一级别比赛。在这种浓厚的竞赛氛围下,中小学校园已成为啦啦操项目的开展沃土,越来越多的学校组建了校啦啦操队,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展现学校的体育运动特色。
组建一支啦啦操队伍看似简单,但如果要求这个团队能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都有出色表现,甚至考虑到长远发展,把这个项目发展成为一个学校的体育特色则并非易事。它需要一个极具经验的体育教师进行组队、管理,协调训练,并得到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学生家长等各方关系的支持。
1 啦啦操队员的选拔
目前,国内高水平啦啦操比赛项目中最为常见并具代表性的主要有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除了双人项目和混合小团体项目外,其他各组别的参赛人数均限定在8到24人之间[4]。为了体现中小学啦啦操的特点、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南京市中小学校园比赛一般会将人数限定在24人。因此,如何从学校挑选出素质条件最好的一批学生就成了建立啦啦操队的第一步。啦啦操队员的选拔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有无舞蹈基础。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柔韧性好,有的甚至可以做翻腾、跳跃类的难度动作,可大大提高体育教师的训练效率以及团队技术水平。因此,学校可举行“舞蹈比赛”或者 “个人才艺展示”类活动,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加,那么有舞蹈基础或者动作协调的学生便可脱颖而出。此外,符合这一条件的学生也可由班主任推荐。第二,学生的先天条件。例如:在学生的身材方面,以身高中等、身形匀称为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核心稳定,手臂、腿部力量好,动作协调性好为佳。具备这类条件的学生可由其任课的体育老师进行选拔。第三,学生的性格特点。笔者经过多年的带队训练发现,性格外向开朗,热爱表现的学生往往能在训练中获得更快的进步并表现出更好的舞台表现力。此外,对于态度端正、意志品质较好的学生也可考虑作为吸收入队的重要条件。
众所周知,中小学学生学业繁忙,如若队员训练时间不统一,将严重影响训练的进度。因此,在中小学组建校啦啦操队还应注意,尽量选取同一年级或者作息时间基本一致的学生。伴随着学生升学或者其他各方面原因,啦啦操队伍内部也会有一定的人员流动,为此,体育教师可采取以旧带新的方法,注重啦啦操后备队员的储备,以维持啦啦操队的动态平衡,促进啦啦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2 啦啦操队训练时间的确定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中小学啦啦操队的训练时间会因学段、学校的重视程度以及队伍的建设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在训练时间总量方面小学相对初高中较为充裕;大部分学校会依据比赛时间而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训练活动,具体的训练时间大多分布在大课间、中午休息、活动课、放学后等;根据训练时间段的不同,单次啦啦操队的训练时长多为30~90min不等;少數有健美操、啦啦操特色的学校会专门开设啦啦操课程,有的甚至会安排周末时间进行系统化训练。
中小学啦啦操队的训练时间因学校课程安排、啦啦操队伍的水平和定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对此,笔者认为,在不影响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前提下,啦啦操队的训练要尽可能安排多次并严格执行,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采取碎片式、短时多次进行,这样方能保证训练效果,使啦啦操队伍长效发展。
3 啦啦操训练内容及方法的选择
啦啦操项目主要由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组成,其中舞蹈啦啦操又包括:花球、街舞和爵士三类。爵士啦啦操由于对运动员的舞蹈基础要求较高,在中小学比赛中开展也较少,因此,除少数高水平队伍外,中小学啦啦操队伍中选择爵士啦啦操作为训练内容的队伍并不常见。调查发现,中小学开展啦啦操项目训练的内容多集中为花球啦啦操、街舞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花球啦啦操和街舞啦啦操较容易上手,开展得最为普及,技巧啦啦操虽有一定难度,但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尝试并接受,且发展趋势较好。
花球啦啦操是运动员手持花球完成的运动,花球啦啦操以其横平竖直的动作形态以及短促有力的发力方式,较其他类别啦啦操更容易上手。体育教师在为零基础的学生开展训练之初要着重对学生32个基本手位定位的准确性,以及发力方式的正确性进行培养;街舞啦啦操与传统的街舞动作区别不大,教师在教学中可着重强调身体的放松、律动以及力量爆发点、动作与音乐节奏的配合等;技巧啦啦操与其他类型啦啦操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以翻腾、托举、抛接、金字塔组合舞蹈动作、过渡连接及口号等形式为基本内容的团队竞赛项目[4]。在对团队成员自身素质以及成员之间的的配合度方面会有更高的要求。目前技巧啦啦操根据难度不同会有从低级别到高级别的分类,调查中我们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学校可以完成0~2级的动作,少数学校甚至可以达到更高的层次。相关的体育教师表示对于技巧啦啦操的训练经验也在不断探索阶段,但只要重视并强调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诸如尖子队员身体的紧张性、队员之间的正确发力与配合等,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经过训练也可以将成套动作完美呈现。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类型的啦啦操的训练,体育教师首先要重视打牢学生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学生反复练习不同水平的成套动作,方可巩固、提高整个团队的技术水平。
4 啦啦操队伍的管理与拓展
中小学学生啦啦操技术基础并无明显差异,队伍好不好,主要看体育教师的管理是否到位。因此,對于啦啦操队伍的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首先要制定系统全面的啦啦操训练计划,并严格落实。
(2)加强科学指导,把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相结合,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尤其是力量素质和柔韧性的提高。依据学生技术水平,在保证学生运动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难度动作的学习。
(3)纪律严明,形成优良队风。为啦啦操训练制定严明的考勤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训练习惯。为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教师还要加大队员的思想教育工作[2]。
(4)建立啦啦操队网络QQ群,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在群里布置作业或者通知训练事宜,也可以对队伍的训练情况以及成果及时进行补充总结,还可以定期向QQ群发送优秀的啦啦操动作视频供学生欣赏学习。网络QQ的运用可大大缩减啦啦操队训练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训练的效率,对于学生学习啦啦操的兴趣以及团队成员的凝聚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为了促使啦啦操团队健康地成长,体育教师除了带领团队参加教育部门主办的校园啦啦操比赛外,还可以让团队参与各类展示活动:如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校庆演出活动、社会公益活动表演等,以锻炼队员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表演经验和自信心[5]。
5 其他影响啦啦操队建立的因素
中小学啦啦操队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还受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例如:教练员的自身素质、学校领导的支持、训练经费的投入、家长的支持等[3]。目前,啦啦操运动的普及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校园,“家庭亲子啦啦操、啦啦操进企业”等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6],这些都得益于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培训机制的成熟。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定期在全国各地开展教练员培训班,使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提高了自身素质。体育教师活学活用,把学到的方法灵活运用于带队训练中,既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为校园增添了活力。啦啦操运动对于校园文化的充实,德育功能的发挥都有促进作用,因此,多数学校领导及家长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在目前“一校一球一操”模式的良好氛围下,啦啦操进校园已然成为一种常态化趋势,多数学校以及体育教师都具备完善的条件来开展啦啦操队训练。未来中小学啦啦操队若想在锦标赛、冠军赛甚至国际赛场上展现风采则需要更多的探索,我们也期待能够看到更多的中小学啦啦操队伍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马鸿韬.啦啦操运动概述[J].中国学校体育,2016(1):56-57.
[2] 梁峰.浅谈学校课余训练队的“三个注意”[J].学周刊,2017(2):195-196.
[3] 黄家卿,周英华.啦啦操融入校园文化的可行性探究[J].田径,2017(7):45-46.
[4] 全国啦啦操委员会.2017—2020周期啦啦操竞赛规则[Z].2016.
[5] 韩裕松.略论啦啦操团队文化的重要性[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0):165.
[6] 李锦梅.啦啦操运动的锻炼价值和社会功能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5):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