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探讨
2018-06-11李锦朱桐辉
李锦 朱桐辉
摘 要:初中体育作为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开发和培养其田径潜力的关键阶段。根据初中生发展的这一特点,初中体育教学在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上要积极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别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相关内容和初中田径训练中应遵循的原则进行论述,从而指出影响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因素,进而指出优化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 田径训练 训练量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c)-0058-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要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田径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项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田径运动得到迅速发展,其技术水平也得到较大提高。在我国的体育教学课程中,田径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而初中生正处于自身身体发育的良好时机,对他们进行有效合理的田径训练,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自身身体素质,而且在训练过程中可以磨练他们各方面的意识。因此,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田径训练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1 初中体育教学的相关概述
体育教学是指按照一定的计划、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有效实施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其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在现代社会的进步中其发展更是迅猛。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对现代教育提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将体魄健全列为“三育”教育之一。这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体育教学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也引起了人们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初中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初中生,其教学效果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由于初中身本身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也会直接影响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初中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体育教学中,其组织的每一项活动,都带有一定的目的任务、组织原则及要求,需要学习对象掌握一定的动作技术,以克服各种困难。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学习、锻炼、参加比赛,就会受到直接影响。
2 进行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应遵循的原则
遵循田径理论与田径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初中田径体育训练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注重田径训练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而将田径运动的训练都依托于实践中。此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在田径训练过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应该得到重视,并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在训练中,不应当仅仅以提高身体素质为基础,在此过程中也应关注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初中生田径训练。
遵循适当性原则。初中生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正在发育的阶段,在训练中如果训练的方式方法运用不当以及训练时长不合理,都会对训练效果造成不良的影响。由于田径训练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影响初中生一生的身体发展。因此在训练中应该遵循适当性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合理地把握训练时长并且合理的运用训练方法,让训练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因素
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有多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社会环境的影响
新时代进一步推动我国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新生代的田径运动员,在体育教学中针对中学生开设田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当前情况下,我国的田径水平整体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社会对其关注度相对其他运动项目来说较低。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对田径运动的了解也不够完善,在教学中的地位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低。此外在田径训练方面的方案和强度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3.2 家庭认知的影响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孩子的教育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受传统认知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对田径运动缺乏偏见,认为孩子只需要学习好文化知识,不用学习田径等运动项目,它们反而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正是以上家长的错误认知,导致体育教学尤其是田径等专业性的运动教育受到阻碍,难以实施。
3.3 教師素质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训练活动的发起者,同时也是活动最直接的指导者,在训练中具有核心价值。由于我国部分地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完善,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过硬,自身对田径训练的认知也存在偏差,进而导致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4 初中体育教学优化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方法
健全优化初中田径训练体制。初中体育教学在优化田径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认真分析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关系,在实现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机制。在制定机制中,要始终坚持教育管理制度与训练管理制度相结合,让学生在田径训练中,实现训练与学习两不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此外,初中体育教师要掌握与田径相关的运动尝试,认真研究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设计训练方式,安排训练内容,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的长效化机制。
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努力提升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科学性。由于初中生特殊的身体发展情况,体育教师在实施田径训练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严格把控田径项目的训练强度,将规划好的训练目的和流程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严格把握好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范围,让每个学生得到有效训练,实现田径训练效果的最大化。在制定田径训练科学体系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前期的力量训练,根据学生的训练情况提升训练强度、增加训练量,提高训练速度,进而实现训练的效果。此外教师要积极保障训练的稳定性,让学生保证训练的运动性及积极性。
在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其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协调性,使两者之间的比例更加协调。只有保障田径项目在教学过程中保障有效实施并认真执行,使田径训练的价值得到真正体现。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使学生的意志力、注意力和速度得到有效提升。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心理素质,适当降低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全面推动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朝科学化方向发展,推动学生身心素质向良性健康方向发展,将传统训练方式与专项训练相结合,进而提高我国田径运动的综合水平。
5 结语
综上,初中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加强初中生体育锻炼已经得到重视,而田径训练能够使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因此对初中生进行有效合理的田径训练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必须遵循合理的原则,教师跟学生也应该增强默契度的磨合。训练过程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过程,它需要各方面的努力跟配合。
参考文献
[1] 梅庆芳.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探析[J].田径,2015(2):8-9.
[2] 管东平.高中生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探析[J].思维与智慧,2016(26):75.
[3] 吴捷.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有效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