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8-06-11赵新世
赵新世
摘 要: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是最为显著的时代标志,而最近几年,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使得互联网的功能、特点和影响范围日渐扩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互联网+”背景下,我國民族传统体育事业面临着新的环境,如何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需要相关部门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互联网+”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出发,就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c)-0002-02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我国各民族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是由我国不同民族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方式、以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所开展的教育、娱乐和竞技兼顾的综合文化形态,具备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征。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要想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关注““互联网+””的需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1 “互联网+”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互联网+”的概念在我国最早产生于2015年,其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将“互联网+”应用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能够更好地弘扬和保护传统体育文化,凭借文化创新、尊重个性、开放生态以及结构重塑等特点,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效果。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优势,能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持,开辟全新的传承途径和发展道路,继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及发展的有效性、精准性[1]。
2 “互联网+”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困境
文化传承本身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教育,因此,对于民族体育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研究,可以集中在体育教育方面。而从目前来看,虽然“互联网+”的出现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同样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存在不少问题。
2.1 教育思维推广不足
“互联网+”的概念提出时间较短,在认知不足同时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其本身与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冲突,如果单纯以“互联网+”思维模式指导教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和传承进度会相当迟缓[2],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教育机构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生搬硬套,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二是学校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规章制度不完善;三是缺乏先进教学设备的支持,也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缺乏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做好相关教育思维的推广工作。
2.2 教学技术利用不够
导致教学技术利用不足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部分院校师资力量缺乏,体育教师队伍不够专业,无法很好地适应“互联网+”模式带来的影响,导致教学工作无法取得预期效果;二是高校本身资金欠缺,没有能够配备完善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3]。
2.3 资源共享程度偏低
新时期,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于信息资源提出了越发严格的需求,“互联网+”模式下,信息共享不仅非常必要,而且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许多体育院校或者高校体育专业都存在体育文化传承数据资源共享程度偏低的情况,资源相对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这些院校体育文化空间相对封闭,缺乏与外界的有效交流,开放程度不足,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开放程度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情况。
2.4 经济基础与文化传承脱节
“互联网+”思维模式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改善,当然,部分地区受自身先天条件等的影响,经济依然落后,在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十分有限,而且多集中在一些核心教育领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往往直接忽略。而现实却是,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存在于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经济欠发达,人们将关注的目标放在了提升物质生活水平上,一味强调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保。
3 “互联网+”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起来,从“互联网+”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影响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稳定发展。
3.1 理论联系实践
虽然发展时间不算很长,但是互联网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普及,甚至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过对于多数人而言,互联网发挥的仅仅是为工作生活提供便利的作用,并没有树立遵循“互联网+”的文化传播路径及模式,如果无法对这种情况进行改善,“互联网+”仅仅只能看作是一个口号,虽然响亮但是并不能起到实际效果,而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2 保持本土特色
“互联网+”所提供的全新的文化发展模式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以一种短、平、快的方式传播,这样的传播模式可以确保文化传播速度的最大化,减少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阻碍。不过也必须认识到,“互联网+”的文化传播模式忽略了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学习与维护,因为这种内涵要想通过现代化媒介传播存在相当的难度,要求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传承及弘扬的同时,必须保持文化特色,对其独特的趣味性和个性进行保护,避免“互联网+”文化传承模式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破坏。
3.3 扩大文化共享
在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的同时,应该深化文化内涵,扩展文化传播范围,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充分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文化传承与发展应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提升高校在体育教育方面的资金和技术投入,确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也是“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
3.4 完善宣传机制
应该构建能够适应“互联网+”背景的宣传机制,从大众需求出发,编制一些能够被大众所喜爱和接受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在其中融入传统元素,激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充分唤醒大众的体验欲望,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加深公众的认知。虽然现阶段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并不能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提供太多支撑,但是其已经成为了公众了解和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重要工具,在“互联网+”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通过构建文化传播体系的方式,实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现阶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互联网+”并没有能够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充分结合,导致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传承的效果。对此,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能够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提升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范围和层次,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永刚.浅谈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5):113-114.
[2] 李宇,宛宪峰.“文化强国”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教育现代化,2016(16):145-146.
[3] 陆永宽.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2,2(3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