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男子柔道运动员使用寝技技术的现状研究
2018-06-11王晓明
王晓明
摘 要:寝技是柔道运动中的特有技术,也是一种主要的得分方式,然而目前我国男子柔道运动员使用寝技的次数少、得分率低。本文首先结合实战数据,指出寝技技术的应用现状。我国男子柔道运动员控制能力差,产生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为投接寝的连贯性差、寝技技术缺乏创新、进攻意识薄弱等,然后分析了运动员寝技技术应用不佳的原因,最后阐述了相关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柔道运动员 寝技技术 原因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a)-0212-02
在柔道运动中,主要分为投技、寝技、两种类型,其中寝技指的是运动员利用翻滚、反关节,或者控制对手颈部实现制服目标。在实战中,应用寝技时双方可均处于趴下或半跪状态,也可以是一方站立,另一方趴下或半跪,具有变化迅速、重心贴垫、对抗强度大的特点,是我国柔道运动员的软肋。
1 男子柔道运动员寝技技术的应用现状
1.1 寝技技术分类
寝技技术分为三种:一是压技,技术动作主要包括上四方固、袈裟固、肩固等。使用压技后,运动员能完全控制对方,使其肩背部着地,而自己不受对方控制。二是绞技,技术动作主要包括裸技、十字绞、送襟绞、片羽绞等。使用绞技后,运动员利用手臂或衣襟控制对方颈部,并发力抑制颈动脉,促使对方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而认输,这也是奥运会上目前唯一允许使用的窒息技术手段[1]。三是关节技,技术动作主要包括腕缄、腕挫腋固、腕挫膝固等。使用关节技时,只允许在肘关节部位施技,其发力方向和人体关节运动方向相反,实现制敌目标。
1.2 实战数据分析
如表1,统计了某次世界柔道大赛上运动员对寝技的应用情况。在126场比赛中,其中压技使用最多、关节技使用最少。相比于国外,国内运动员使用寝技的次数少、成功率低,其中一本得分仅为16分,远低于国外的31分。
2 柔道运动员寝技技术应用不佳的原因
2.1 投接寝连贯性差
柔道运动员在日常训练时,投技寝技的连贯性练习少,在实战演练中更加倾向于投技训练。结合比赛情况,投技接寝技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首先控制对手,促使对手失去平衡,使用投技后直接进入寝技;二是在被对手控制的情况下,首先使用投技摆脱控制,对手反攻后再使用寝技。目前运动员投技接寝技不连贯,体现在一个训练周期中,投技接寝技的练习少,且负荷和强度低。在比赛中运动员的寝技使用意识差,容易错过机会。
2.2 核心力量训练不足
核心力量训练,是柔道运动员日常训练中的基础和重点,其中“核心”指的是人体中间部位,即髋关节上方、肩关节下方区域,主要包括腰部、骨盆、髋关节,共计29块肌肉[2]。国内运动员训练时,将四肢、胸部的肌肉练习作为一个重点。而国外运动员更加突出肌肉群的协同能力,以稳定练习、核心力量练习为重点。从比赛中使用压技控制对方的时间上来看,国内运动员的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国外,说明国内运动员要改变以往的训练模式,突出核心力量训练,将力量和技能有机结合。
2.3 进攻意识薄弱
柔道运动员使用寝技的进攻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寝技使用次数少,或者只是用于消极防守上。实际上,投技和寝技的使用密切相关,其中缺少寝技作为铺垫和保证,运动员使用投技时会存在顾忌,在比赛中多采取消极防守的战略。与此同时,为对手提供了施技的机会。
2.4 缺乏创新意识
体育运动的生命力,就在于发展和创新,我国当前男子柔道运动中,运动员使用寝技处于保守状态。具体来说,在73kg以下的小级别运动员中,大多使用绞技、关节技,应用压技时则以袈裟固为主。在80kg以上的大级别运动员中,大多使用压技,绞技、关节技的应用次数很少[3]。
3 柔道运动员提高寝技技术水平的措施
3.1 提高技术连贯性
随着柔道运动的发展,技术和技术的衔接是否完美快速,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要素。连贯性的技术组合,不仅能为运动员获得赛场上的主动权,还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在寝技训练过程中,要想寻找最合适的技术组合,首先应该认识到不同技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寝技和其他技法之间的衔接意识。以投技接寝技为例,是目前柔道运动比赛中的主要技术类型,训练时首先要提高运动员的寝技使用意识,增加投技接寝技的练习次数,适当提高训练负荷和强度;其次关注投技接寝技的动作连贯性,突出快速性、准确性;最后要提高运动员的主动性,能对赛场情况准确分析,选准寝技的使用时机,避免错失机会。
3.2 分析实战需求
柔道运动要求双方运动员身体对抗,因此具有高强度的特点,在日常训练中,为了避免出现纸上谈兵的弊端,应该以实战为准,分析实战需求,促使运动员进入比赛状态[4]。对此,教练员应该总结近些年柔道比赛的信息资料,统计压技、绞技、关节技的使用次数和成功率,对比国内、国外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得分情况,从而明确双方的优势和劣势。从这个角度出发,为运动员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采用查缺补漏的形式,在劣势项目上多下功夫,实现各项技能的均衡性。此外,在训练中可以尝试模拟实战,培养运动员身体、心理上对比赛的感觉,促使肌肉运动、肢体发力、心理变化等均达到比赛等级。
3.3 创新训练模式
结合我国柔道运动员寝技技术应用不佳的原因,应该对现行的训练模式进行创新。一方面组织教练员开展培训班,改变重视投技、轻视寝技的思维,日常训练中从核心力量、进攻意识、投技接寝技、身体柔韧性等多方面入手,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建设柔道科研团队,尤其是对寝技动作进行创新,能适应国内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不断完善自身的技能储备,在对手不了解自己技能储备的前提下,实现制敌目标,提高成功率和得分情况[5]。
3.4 加强核心力量训练
加强核心力量训练,是提高寝技技能的必要途径,训练原则如下:一是功能性,以抗阻练习、瑞士球练习为例,在不平衡状态下实现力量的变换和发展;二是平衡性,以平衡盘练习为例,重点是促使肌肉群协调做功,更好的发力和控制;三是和专项训练相结合,例如难度动作练习、核心支撑动力静力练习相结合,增强运动员的综合技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寝技是柔道比赛中常用的技术类型,结合实战数据可知,我国男子柔道运动员寝技技术应用不佳,原因在于投技寝技连贯性差、核心力量训练不足、进攻意识薄弱、缺乏创新意识。对此,日常训练时应该提高技术连贯性、分析实战需求、创新训练模式,并加强核心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综合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军.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使用寝技技术的现状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6):48-50.
[2] 张立强.核心力量训练对柔道运动员寝技发展的理论探析[J].搏击,2013,5(10):73-74.
[3] 張玉军.柔道运动员投技接寝技意识培养[J].魅力中国,2013(25):269.
[4] 李严.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寝技技术训练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5(7):116-118.
[5] 胡晓慧.山东省一线男子柔道运动员技术现状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