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8-06-11张小杰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小学体育对策

张小杰

摘 要:小学体育是一门重点学科,是实现小学生体能素质建设的重点学科。然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多是在户外条件下进行,涉及到的运动项目对小学生来讲比较具有挑战性。有的时候,因为体育课堂安全防范不到位,常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出现伤害事故。所以说,为了确保小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接受体育教育,体育教师应针对小学体育教学学生伤害事故多发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 伤害事故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a)-0230-02

体育对小学生来讲是一门重点课程,关系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体育课程涉及的运动项目比较繁杂,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出现伤害事故是常有的事情。然而新教育时期主张素质教育,体育教师应当全力加强学生伤害事故原因分析,然后根据小学生实际需求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以便小学生能够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接受体育教育,实现自身体能素质、心理素质的有效提升。

1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分析

1.1 课前热身活动不充分

体育学科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也十分严格[1]。然而,据了解,因为小学阶段体育学科非主要科目,所以学校方面对该课程不够重视,在教师引进上也缺少严格的考查机制。很多的小学体育教师其实并不是体育专业院校毕业的,所以在执教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只能够教小学生一些简单的运动项目,但是对于如何做好课堂热身,在运动中保护好自身,缺少专业方面的知识掌握。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多半是让学生自由活动,对于课堂秩序未能做到有效维持。通常情况下,体育运动在开展之前,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热身运动,将身体肌肉调节好,避免学生在运动中发生肌肉拉伤等问题。但很多体育教师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体育课前缺少热身活动教学。或者有些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热身活动时十分笼统,学生热身动作不到位,很难起到热身效果,同样会增加伤害事故发生几率。

1.2 体育场地和设施缺少安全保障

制约小学生体育运动安全的主要因素在于运动场地和设施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据了解,很多学校在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和设施引进上均存在不达标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的小学校园中,因为学校办学条件有限,所以在体育场地及设施引进上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有部分学校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铺设橡胶跑道。落后的体育场地,不仅会增加学生伤害事故发生频率,同时更给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除了体育场地建设落后之外,学校在体育设施引进上也存在较大不足。很多设备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出现功能老化现象。像单双杠表面已经存在明显锈迹,对学生安全十分不利。同时一旦学生在运动中发生伤害事故,伤口接触铁锈很容易造成学生伤口感染。此外,学校在学生运动周边环境建设上也存在着很大问题,不易发现尖锐物品等都是造成学生伤害事故风险加剧的主要原因。

1.3 学生上课态度不认真

众所周知,小学生显著特性就是活泼好动,且存在较强的好胜心[2]。相互之间经常比试,希望自己能够强于对方。但有些体育项目難度较大,如果学生不按照规范要求,在体育课堂上做出一些比较危险的体育动作,将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发生。侧手翻是小学体育基础项目,但偏偏有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证明自己比别人优秀,尝试单手侧翻。但实际上以小学生目前的身体状态和体育运动素养,还不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体育动作,如果一味逞强只会让自己受伤。可见,有些时候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发生伤害事故,主要是因为学生上课态度不端正,对体育运动危险性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最终导致自己在体育课堂中受伤。

2 防范伤害事故风险的主要对策探究

2.1 强化体育教师责任心

教师在维护体育课堂安全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当积极承担起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的责任。体育教师的职能表现不仅仅体现在课程教学方面,更要注重维护体育课堂环境安全,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课堂气氛。通常,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体育课程,确保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身体基础情况相符合。在体育课程开展之前,体育教师应当与学生及其班主任沟通,了解班级各个学生的身体状况,是否有身体疾病,如心脏病等。然后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合理制定运动方案,确保每个学生在接受体能锻炼的基础上,还能够有效避免伤害事故发生。其次,体育教师在每堂课开展过程中,应当就学生运动周边环境布置好安全防护措施,并准备好医疗药品。一旦学生在运动中出现伤害事故可以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伤口处理。同时,体育教师在学生使用运动器械之前,应当为学生检查好运动设施是否安全。并认真教导学生规范课前热身动作,降低伤害事故风险。

2.2 加强安全教育宣传

让全校师生树立安全运动理念,也是降低伤害事故风险的重要路径。因此,学校应当利用自身资源,加强小学生的安全运动教育。尤其是在阳光运动政策落实到小学校园之后,小学生的运动量明显增多,加强安全教育可以让小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完成体能素质建设。首先,学校可以在学生运动环境周边,比如在体育场的围栏上张贴安全运动宣传标语。或者利用动画标语的形式,提醒学生如何规范运动动作,在运动的同时保护自身身体健康。此外,体育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规范运动教学视频,通过视频专业指导,帮助学生有效完成热身活动,防止学生在运动中出现肌肉损伤,或者体力不支等情况。

2.3 完善体育场地安全保障设施

为了提高小学生运动安全指数,学校必须解决根本上的问题,就是场地与设施安全问题。首先,学校方面应当加强资金投入,根据国家体育场建设标准规范体育场地。其次,应加强先进体育设施引进,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除了注重引进先进体育设施,还要注重场地、设备的监测与维修。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设备检修,一旦发现有设备出现功能障碍,应当及时停止使用。避免学生在使用时发现伤害事故,否则的话,一旦出现事故,无论是对于学生、学生家长还是学校都是十分不利的。

2.4 落实家校联合教育体制

保护学生安全,不仅仅是学校和体育教师的责任,家长在其中更发挥着重要作用[3]。因此,学校不妨建立家校联合体制,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小学生运动安全教育工作当中来。在平时,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运动观念,引导学生正视体育锻炼,减少学生攀比、好胜之心。此外,家长还可以与体育教师一同结合学生实际身体情况,构建完善性、具体性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从而确保体育教学与学生素质相辅相成,在合理性的体育教学下,小学生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3 结语

综上,体育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关系着小学生未来的身体素质发展。然而,小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经常因为一些原因,导致伤害事故频发。为此,身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应当在注重体育教学内容、方式优化、创新的同时,更要密切关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人身安全。做好体育课程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小学生因为运动强烈或者动作不到位造成自身身体损伤。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小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成长。

参考文献

[1] 樊霞.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J/OL].中国培训:1.

[2] 戴雅芳.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学周刊,2015(33):112-113.

[3] 王华娟.试分析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325-326.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小学体育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类型及预防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