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羽毛球教学运动损伤研究

2018-06-11邓玉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羽毛球教学运动损伤

邓玉明

摘 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对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运动损伤问题展开系统性的研究。运动损伤已经成为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严重地影响到教学的开展和进行,其中扭伤最多,其次为腰肌劳损和挫伤,且以软组织损伤为特征。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身体素质不足、心理状态不佳和思想认识比较低。为此,提出加强身体素质练习、改善心理状态和提高思想认识等对策,为羽毛球教学的科学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羽毛球教学 运动损伤 制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a)-0073-03

羽毛球课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主干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各门技术课中难度较高的一门课程。在羽毛球教学中,尤其是完成高难度动作教学时,学生时刻都有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限制了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掌握[1]。为了使学生在教学中减轻运动损伤严重度或降低发生率,本文针对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机理展开研究,为防止和减少羽毛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

1 羽毛球运动损伤种类与特征分析

1.1 损伤种类

为分析羽毛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状况,作者对哈尔滨师范大学、桂林航空航天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等院校的羽毛球课程进行了调查研究(见表1)。结果表明:调查学生中有186人无损伤,占总比重的65.9%;有96人受损,占总比重的34.1%。其中,肌肉拉伤人数最多,有27人,占总比重的9.6%;扭伤人数次之,有18人,占总比重的6.4%;腰肌劳损有14人,占总比重的5.0%;挫伤有13人,占总比重的4.6%;韧带拉伤或撕裂有9人,占总比重的3.2%;擦伤有6人,占总比重的2.1%;撞伤有4人,占总比重的1.4%;半月板损伤有3人,占总比重的1.1%;骨折人数最少,有2人,占总比重的0.7%。

1.2 损伤特征

1.2.1 受损组织结构特征

通过对96例受损学生的受损组织结构调查分析(见表2),发现:软组织损伤人数最多,有73人,占总比重的76.0%,主要有肌肉拉伤、韧带拉伤或撕裂、腰肌劳损等;关节损伤有18人,占总比重的18.8%,主要是关节扭伤;骨损伤有5人,占总比重的5.2%,半月板损伤较常见。

1.2.2 受损部位特征

通过对96例受损学生的受损部位调查分析(见表3),发现:踝部受损人数最多,有21人,占总比重的21.9%;腰部受损人数次之,有18人,占总比重的18.8%;膝部受损有15人,占总比重的15.6%;肩部受损有11人,占总比重的11.5%;腕部受损有9人,占总比重的9.3%;腿部受损有8人,占总比重的8.3%;肘部受损有5人,占总比重的5.2%;颈部受损有3人,占总比重的3.1%;背部、指部和其他部位受损各2人,分别占总比重的2.1%。

2 运动损伤形成原因分析

2.1 身体素质不足

根据形成运动技能的生理学原理,学生必须经过泛化、分化、建立巩固动力定型、自动化4个时期才能形成熟练的动作技能[2]。在每一个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时期,如果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差,体能达不到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所需,不仅会出现动作不协调、肌肉紧张僵硬、不易控制动作等情况,还容易导致技术掌握不足,出现各种多余或错误动作,并造成身体局部负荷超过身体承受力,引发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羽毛球运动作为一项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学生在学习时必须要保持较高的身体素质。否则不仅会导致羽毛球运动技术学习与发展中的困境,同时也会导致不必要的运动性损伤出现。

2.2 心理状态不佳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基础,在心理状态不佳的过程中进行大强度、高密度的教学,不仅影响体能的恢复,还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伤害[3]。学生在患病、受伤、睡眠不足、疲劳以及女生例假的情况下,身体机能正处于下降阶段,可能会出现眼花、听力衰弱、乏力、精神低迷等表现,警觉性降低,反应迟缓,发生伤害事故时不能及时应对,增大了发生损伤的可能性和损伤严重度。身体机能的下降,还会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良通常会表现为消极懈怠、信心不足、训练时极易疲劳、呆滞迟钝、注意分散、动作不灵活出现错误、练习动作时过度紧张等症状。

2.3 思想认识较低

人的思想认识影响着人的行为,对羽毛球的安全教学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一切体育教学的基础[4]。若学生对防伤的思想认识较低,安全意识淡薄,就不能确保教学的安全。有些学生在教学中存在侥幸心理,不考虑教学过程中经常变化的复杂因素;没做好安全思想准备工作;在教学中没有积极地学习自我保护和保护与帮助的具体实施方法;损伤后处理知识非常匱乏,损伤后手足无措,不能做出及时处理;不善于从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没有总结和反思,不能用科学的方法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这些都易导致产生损伤和重复损伤。

3 高校羽毛球教学预防运动损伤对策

3.1 加强身体素质练习

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是羽毛球运动的基础,同时也是防止运动损伤、促进机体恢复的重要保障。在羽毛球教学中教师应在提高运动员技战术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首先,进行一般性的身体素质练习。因为一般性的身体素质练习是运动的基础,通过开展诸如上下肢力量训练、加速跑、折返跑、俯卧撑、仰卧起坐等项目的练习可以为专项素质练习奠定基础。其次,进行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是为保证学生完成羽毛球运动技术而进行的专门性的身体素质练习。这种身体素质练习方式以结合羽毛球运动专项技术为基础,通过提高强化技术训练的次数和强度,来提高学生对技术的掌控能力。如,运用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对学生在羽毛球场地进行步伐的快速跑动训练,通过不断提高训练负荷强度和减少间歇时间提高学生的羽毛球专项跑动素质。

3.2 改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学习羽毛球运动技术的重要环节,虽然一般在羽毛球训练中对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作用不如身体素质那样明显,但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会造成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滞后。因此,首先让学生建立一种正确的学习心态。羽毛球运动虽然学习者经过简单的学习后就能进行相应的运动,但要提高技术水平,成为一名高水平的运动者就必须进行艰苦的训练。而这种练习非短时期就能实现,是需要经过长时间训练才能获得和形成的。而很多学生往往因为训练过于艰苦和运动技术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提升而产生烦躁感。这是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学习和训练的困境,以此实现运动技能的稳步发展。其次,打造学生坚韧不拔的心理品格。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学生要想提高羽毛球运动技能必须能够静下心来刻苦练习,否则投机取巧和心浮气躁的训练,不仅不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还会造成运动技能训练的“平台”现象。学生只有建立坚韧不拔的心理品格,才能勇于挑战羽毛球训练中的诸多困难,才能使训练持之以恒。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初始就引导学生自觉打造良好的心理品格,为羽毛球运动的学习奠定基础。

3.3 提高思想认识

运动损伤不仅是运动技能学习与发展中的常见现象,也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必然问题。但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是可以避免的,同时也是可以预防的。这主要取决于训练者对运动损伤的正确认知。因此,要预防和降低运动损伤对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产生的影响,就要提高学生对其的思想认知。第一,让学生意识到运动损伤是可以避免的。在羽毛球运动学习中,不正确的技术动作是产生运动损伤的重要诱因。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必须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了解技术动作的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学理论,科学认识技术动作的动力链和技术链,从而确保学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二,让学生认识到运动损伤是可以预防的。每次训练课结束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放松性和康复性的训练。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缓解肌肉疲劳、提高机体的自我恢复能力;另一方面以此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坚决的康复意识,对训练中机体产生的不佳现象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治疗,从而避免引发更大的运动损伤,以此保持训练的连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羽毛球课程是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普修课,运动损伤的发生普遍存在。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师和学生必须了解羽毛球运动损伤常见诱因,对易伤部位做好预防保护,掌握损伤的急救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发生和二次伤害,要做到预防为主,积极应对,这样更有利于羽毛球技术动作的熟练掌握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馮赟,王厚雷.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常见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措施[J].体育科技,2016,37(3):45-46.

[2] 王树明,章建成,尹小俭.羽毛球运动员专项知觉运动技能训练的绩效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9):46-49.

[3] 李容,黄步东.大学生羽毛球运动训练的心理把握[J].大众科技,2008(5):105,138.

[4] 庞文绮,李薇.广东省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认知心理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1):41-43.

猜你喜欢

羽毛球教学运动损伤
羽毛球教学中提高大学生观察力的方法研究
武汉市中小学羽毛球课程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策略
云南师范大学网球专项本科生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研究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医学院校开展羽毛球教学的现状研究
羽毛球教学中提高大学生观察力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