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8-06-11王景璐
王景璐
摘 要:普通高校开展体育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有助于我国体育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在体育训练方面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高校体育训练的发展和进步。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训练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的策略。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训练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b)-0056-02
1 普通高校的体育训练现状
1.1 经费不足,训练设施陈旧
我国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着体育经费不足,体育训练设施陈旧的问题。由于高校对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不高,以及高校自身资金紧张等原因,我国普通高校在体育训练项目和体育训练设施上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所以高校的体育训练发展缓慢。高校体育训练设施陈旧的主要原因也是高校体育训练经费不足。其实,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训练设施大部分比较完备,但是由于后期维护、更新的工作不及时,因此,许多训练设施存在损坏或过于陈旧的情况[1]。而这些情况又导致这些训练设施的安全性有待考证,教师和学生都不敢使用这些设施,因此许多训练设施都处于闲置荒废状态。除此之外,一些新的训练项目的实施要求学校必须增加相应的训练设施,而高校由于资金问题,往往不能及时购进这些所需设施,这也是导致高校体育训练发展缓慢的原因。
1.2 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体育训练想要获得发展,必须拥有高水平的体育教师,他们是推动高校体育训练发展进步的动力,但是,由于高校对体育训练的长期不重视,高校体育教师的水平普遍不高。另外,由于高校对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不高,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都缺乏相应的职业热情,这也导致他们不能积极创新体育训练方式以及训练理念,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训练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不注重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这就导致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不高。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训练枯燥无聊,这就导致其缺乏参加体育训练的意愿;还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训练的认识存在问题,他们认为体育训练用处不大,致使其体育训练的参与度很低。其次,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只是注重训练学生的体育技能,而忽略了对学生体能的训练,这明显与我国普通高校开展体育训练的目标不符[2]。而且这种方式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应的体育技能,但是身体素质却没有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代大学生在观看各种体育赛事的时候可以对其进行各方面的解说讨论,但是真实上场的时候,身体素质明显不行。
1.3 高校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普通高校体育训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有些体育训练项目对学生的体力和耐力要求较高,比如,长跑、足球、篮球、游泳等运动项目。还有一些体育训练项目难度较高,如果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好就很难完成,比如,进行跳高运动训练时,如果学生身体过于肥胖,那么他就很难完成规定动作;进行投掷类运动训练时,如果学生身体过于矮小瘦弱,那么也很难完成训练,而且教师如果强行要求学生完成训练,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身体损伤。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那么学生就会对体育训练产生抗拒心理,这就导致高校体育训练的开展难度增加。由此可知,高校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也是影响高校体育运动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1.4 忽视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
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相应的体育训练,但是体育课程的时间并不长,如果教师讲授的体育技能难度较高,那么,学生就很难在课堂上熟练掌握。除此之外,体育训练需要学生长久地坚持下去,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如果只是依靠体育课堂上的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很难得到明显的提高。虽然,学校和学生对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学校并未对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进行监督和管理,多是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课余体育训练,这就导致一些缺乏运动爱好的学生,身体素质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2 加强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的策略
2.1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高校体育训练环境
针对高校体育训练环境较差的问题,高校应当从多渠道筹备资金,加大体育训练资金的投入,改善高校体育训练环境,进而达到激发学生的体育训练热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目的。高校应当关注体育训练设施的基本情况,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对这些体育训练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发现存在问题的体育训练设施,应当及时进行检修,保证这些体育训练设施能够被学生充分利用,杜绝其闲置荒废的情况发生。同时,高校应当及时引进一些新的体育训练设施,以便能增设一些新的体育训练项目,并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参加体育训练的兴趣,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训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耐力、毅力[3]。
2.2 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校应当加强对体育训练以及体育训练教师的重视,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来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体育教师的职业热情,让其积极转变体育训练理念,创新体育训练方式,进而不断推动高校体育训练事业的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首先,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这样才能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训练,提高身体素质。其次,高校体育教师除了要训练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要加强对学生体能的训练,这样才能達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
2.3 进行个性化的体育教学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情况,高校体育教师应当进行个性化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具体身体素质对其进行个性化教学。比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安排一些较为激烈的体育训练,对于身体素质不高的学生,安排一些较为温和的技巧性训练项目。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学生优势,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训练成果。
2.4 重视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
高校学生的体育训练不应当只是停留在课堂上,高校应当增加对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视,通过一定的监督和管理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余体育训练。这种监督管理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加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其能够将体育训练长期坚持下去,进而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达成高校开展体育训练的目标。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训练是不断提升高校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应当加强重视,改善学校的体育训练环境、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重视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除此之外,高校体育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的方式,在保证学生的身体安全的情况下,不断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体育训练的质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增强学生的耐力和毅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二侠.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3):207-208.
[2] 谢晓飞.浅析我国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现状及其应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3):37,39.
[3] 王镇兴.研究高校体育训练创新的意义、原则与对策[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