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新时代学管工作研究
2018-06-11王建
王建
[摘要]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高职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在“大思政”格局下创新学生工作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重点探讨新时代下如何在“大思政”格局下充分运用各种方式创新学生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思政;高职院校;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242-02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东方风来满眼春”,这一新的要求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要立足实际,统筹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发展好高职教育。要进一步促进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就要直面而不是回避问题,找到有效措施,切实解决问题,在高职教育发展中,学生工作处于关键地位,解决好学生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头脑,如何在“大思政”格局下创新学生工作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管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
进入新时代,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适应变化,我们在工作中也要有新的举措,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当前取得的成就,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们也不能回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管理理念滞后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政治、法学、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处改革大潮,我们对这些变化有深切的体会,就拿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现在入学的主体是“90后”“00后”,他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有自己特有的社会和家庭背景,这就决定了他们的自身特点和之前的大学生有不同之处。对于这一代学生,我们在管理方式上要有所创新,然而从现实来看,在学生管理中,很多教育工作者还是用过去的管理理念对他们实施“指导”,效果并不理想。
(二)管理主体单一化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管理主体的作用至关重要,那么谁是管理学生的主体?在这个方面很多学校还存在认识的片面化,认为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唯二”负责人,把学生的有关问题,直接反映给辅导员、班主任,把上级部门的指示直接传达给辅导员、班主任,但是没有意识到,辅导员和班主任囿于时间和精力,不能达到我们学生管理工作的理想状态。管理主体的单一与有限,是制约学生管理的重要因素,在今后的学生管理中,实行多主体、多元化的管理也是我们应该拓展的方向。
(三)德育作用发挥不够
学生管理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把硬性规章制度和柔性的德育教育结合起来。从现存的管理方式来看,一些管理者还是习惯用“命令式”的管理,喜欢“一言堂”,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不够,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不够,出现了很多学生“口服心不服”的情况,这种情境下,我们的很多安排在执行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都不高,效果大打折扣。在这里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对学生的德育不够,没有发挥好“大思政”作用。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管工作新思路
针对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困境,我们要从不同主体、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立足实际,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一)探索思政教学部与专业系部的“联合办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次强调要做好此工作,这不仅是对我们的要求,也为我们的学生管理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我们在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也就是从我们所说的“大思政”的角度去理解。刚才我们提到学生管理中,单一命令式管理,在一定意义上讲,已经失效甚至无效,那么我们就要探索新的方式,如何发挥好“大思政”这一“武器”,在“大思政”上,思政部教师有其“天然优势”,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更为熟悉,为此我们可以探索思政部与专业系部的“联合办公”,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实现优势互补,为“大思政”格局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发挥提供支撑,要把课上教育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课上我们要发挥好思政课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作用,课下要引导学生实践,把思政课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发挥好“大思政”的作用。
(二)探索“导师制”下的学生管理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一个明显的困难便是管理者和学生的比例达不到理想状态,换言之,学生人数较多,管理者少。在当前管理主体单一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就更明显,学生管理者如辅导员、班主任等精力有限,这就容易导致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出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主体多元化,除了辅导员、班主任等这些“传统”的管理者外,我们也要“注入”思政课教师、党员教师等这些“新鲜血液”,这些主体要理解“大思政”格局,要能够充分运用这一格局,如在我们学校里非常重视党员的学习,为更好地把他们学习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可以探索每个党员带几个学生的“导师制”,每个管理主体都带几个学生,这样大家在管理中的精力就会更加充沛,管理的效果自然就会更好。探索党员和系部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相互配合的管理方式,能够更方便地与学生沟通,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动态,及时作出反馈,增強管理效果。
(三)探索“德育積分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工作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工作,而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在“大思政”格局下,仅仅依靠教师对思政的理解,对思政管理方式的运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思政教育,在此基础上,采用“德育积分制”的方式,制定相应的标准,让学生能够把自己对思政课的理解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对于他们的表现,我们要有相应的考核,对践行较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当然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奖励。如在高校中,学生活动的主要载体便是学生社团,在创立社团和社会活动中,我们教师也要参与其中,给予相关的引导,用“大思政”的思路去引导,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不仅要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多的是践行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培养工匠人才的要求。当然,除了社团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活动,用好“德育积分制”,使学生的德育评价进一步量化,增强其可操作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管理上的推动力。
(四)用好现代传媒,做好信息时代的管理者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也给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就拿互联网的发展来说,这便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的机会。在之前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消息的滞后性,信息之间的不对称,现在网络的发展解决了这一问题。作为管理者,我们要用好网络,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教学软件,如微助教就是其中一种,通过这类信息化的教学软件,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更加便利我们展示自己的教学内容。在课下的管理中,我们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有了消息,我们可以第一时间给大家传达,学生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第一时间反馈给教师。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上,更多地推送一些“大思政”类的文章,并且把这些思想和学生的实际活动结合起来,更加地切合学生的实际,寓教于乐,用这种形式开展学生管理,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三、“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意义
在学生管理中运用好“大思政”管理这一理念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而且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在学生管理中,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手段信息化,这些新的方式都为我们做好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撑,这都是对传统管理方式的辩证否定,是对传统管理方式的继承与发展,这些新方式的付诸实践,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也是一个促进过程,从整体来看,这就是一个良性的运行模式。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生管理者,我们要始终明确,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一台学习的机器。我们在做学生管理工作中,要能够换位思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发挥自己特长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这样才能够增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
(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素养得以提升,这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也是一致的。新时代,在“大思政”格局下的这些学生管理方式能够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好的环境,这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给每个学生以爱,让他们成为教育的主体。
总之,学生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包括“大思政”教育在内的各个方面,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协调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好各个群体的作用,使他们在管理学生中发挥最大的合力,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高职教育的更好发展,也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工匠人才,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不断探索学生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一起为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周雪梅,王国忠.论高职院校师生共育的大思政育人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6(11).
[4]吴芳.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模式研究[J].思想政治与法律研究,2017(11).
[5]杨雪.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
[6]马慧敏.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J].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