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成绩单”构建的高校体质测试评价模式作用分析
2018-06-11王一鸣刘达天
王一鸣 刘达天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阐述并分析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在我国开展现状价值。通过与不同高校师生交流和调查其体质测试工作开展现状,梳理出目前我国部门高校体质测试工作存在的不足。最终将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构建我国高校学生体质测试评价模式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我国高校体质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提高我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 体质测试 评价模式 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a)-0105-02
2016年,共青团中央推进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是我国教育发展潮流中的重要因素和必然选择。在高校教育中,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也是一切教育方法的发展方向。国家全面开展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在培养学生具备健康身心的同时也深化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但是目前体质健康测试的评价模式不够完善,导致测试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进而不仅影响测试工作开展,还导致学生体质水平有所下滑。所以,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对构建我国高校学生体质测试评价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1 我国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过程中,学生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授权、参与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每次参加的活动、比赛以及其他类别活动,系统都会有准确记录。根据参与活动的类型,形成一个个性化的六角雷达模型,其综合评定内容为:表达、执行、思辨、领导、创新、创业。
1.1 “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推行有助于客观记录学生的学习生活信息
以东北大学为例,校团委在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过程中,其实施的主要方法是为在校学生搭建网络信息平台,让在校学生通过其平台了解当下各种热门的社团活动、社会新闻资讯、国内就业现状等信息,目的是有效拓宽学生掌握社会信息的渠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逐步提高并完善自身的社会生存能力。
1.2 “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推行有助于为学生个人成长提供方向上的指引
高校“第二课堂成績单”推行的初衷或者本质目的是通过运用综合、记录、学分三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在学校或者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剖析自身的能力,并发掘出仍存在的不足。当学生能够学会不断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时,就是“第二课堂成绩单”推行过程中发挥出的巨大作用和优势。
1.3 “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推行有助于让学生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价
国内许多高校在学生奖学金、荣誉称号等方面的评定工作是一项很庞大且复杂的系统。会消耗教师大部分精力,且统计出的数据存在误差。而“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推行的弥补了此工作开展存在问题,将一切情况数据化,充分确保学生评奖评优情况的真实性,为整个学生系统工作减轻了评价工作中的负担。“第二课堂成绩单”不仅在校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校外,它将作为用人单位人才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支撑。
2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家对于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正在逐年提高,同时也标志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与改善。为此我国根据自身国情现状,出台了一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目的主要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3]。但目前在我国部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2.1 我国部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体质健康测试开展的重点都是围绕测试数据的及时上传,部分高校领导的体育观念不够与时俱进,重视学生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忽略了学生体质发展的方面。在进行测试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状态是被动服务于测试学生[4],只是单一的保障学生的测试安全和测试结果的及时上报。相关执行部门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指标,没有固定、统一的奖惩机制和责任约束,导致整个测试系统人员丧失工作动力,严重影响了测试工作的效率。
2.2 部分高校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认识浅薄,心态上不够重视
由于部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学生在测试的过程中对其约束的因素不够强大,造成学生对测试的认识浅薄,心态上不够重视,进而严重影响了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学生在测试过程中作弊情况频繁出现,例如男女1000m和800m测试项目中,学生装作跑完全程,实则有半路插队加入的现象发生;在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测试的环节中,学生的动作不够规范。这样严重降低测试的工作效率。所以,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加深他们对测试的认识,是整个测试系统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3 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构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价模式的作用分析
3.1 有助于满足高校学生自身体质健康发展需求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进行分析后,我们将测试项目分成六种素质类型。为了充分保障学生测试评价的合理化,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评价模式在客观上量化了考核内容。
从身体形态、心肺机能、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速度灵敏六种素质类型来具体展现每名学生测试的真实成绩,以确保测试数据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构建出的评价模式不仅能使每一名高校学生了解自身体质发展需求,还能为体育教师日常的教学提供新鲜的思路,甚至为国家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更为清晰的方向。
3.2 有助于增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视程度
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构建科学合理评价模式有助于加强我国高校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识,同时也逐渐加深对自身健康发展的关注。与此同时体育教师也要在思想观念上向学生灌输健康锻炼,增强体质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使他们有目的,有方向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这样不仅便于学生自身的坚持和管理,同时也为高校体质测试工作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准备。
4 结语
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化我国教育改革,2016年,共青团中央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利用雷达图表针对学生表达、执行、领导、思辨、创新、创业六项社会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性评价,且效果显著,作用强大。不仅有助于客观记录学生的学习生活信息,让学生得到科学合理评价,还有助于为学生个人成长提供方向上的指引。
通过我国部分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高校体质测试评价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认识不足,心态上不够重视。
为了科学合理地改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评价模式将身体形态、心肺机能、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速度灵敏六个维度进行量化并用雷达图表体现出来。其作用有助于满足高校学生自身体质健康发展需求;有助于加强高校学生对待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 刘小辉.长春市部分高校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 阴欢,陈棣.从体质测试标准的演变探讨现行标准的可行性[J].辽宁体育科技,2016,38(1):78-82.
[3] 张雪芹.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06.
[4] 刘楠.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施状况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