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职能定位及问题研究

2018-06-11董亚杰李剑婷

丝路视野 2018年32期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职能改革

董亚杰 李剑婷

【摘要】高校共青团的建设应符合时代的发展特点,结合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不断探索、积极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运用创新的服务手段,为高校共青团注入新的生命力,促使其蓬勃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高校共青团的传统服务内容及运行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大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基于此,本文对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职能定位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共青团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结合高校共青团的实际建设情况,从不同层面上提出了高校共青团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职能;改革

高校共青团的建设,应以育人为目标,重视对青少年思想的培养,配合高校共同维护好校园的稳定,提倡大学生积极的创业与就业,在青年团员的共同努力下,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这就要求共青团成员应充分认识自己的职能定位,及时发现共青团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科学的角度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高校共青团的改革及发展。

一、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职能定位

(一)政治职能

高校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由青年组成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与后备力量。因此,高校共青团的最根本职能就是政治职能,政治职能也是共青团表现自身凝聚力及动员能力的重要部分。在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革命时期,以及计划经济时代,共青团的政治职能主要体现在维护国家利益上,推崇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而在改革开放后,青年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得个人利益逐渐从集体利益中凸显出来,也使得共青团的政治职能发生了改变。在这种形式下,高校共青团应顺应时代的变化,了解新时代下青年的实际需求,采用与青年实际状况相符合的工作理念及工作方式,将青年紧密团结在团组织周围,提高自身的凝聚力及动员能力。

(二)行政職能

高校共青团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职能就是行政职能,这一职能主要体现在高校共青团将中国共产党与青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由青少年积极地协助党来完成管理青年的各项事务。在政府职能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许多原本隶属于政府部门的职能,逐渐由社会企业与民间组织来完成。基于此,高校共青团的行政职能也应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党制定的政策下,共青团通过实现对青年的管理,帮助政府部门管理青年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事物,也使得高校共青团的行政职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在上述过程中,共青团在高校基层青年的管理事物上,其职能的体现更为明显,共青团协助高校的党政部门,完成对院、系学生事物的管理。

(三)教育职能

教育职能也是高校共青团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对我国广大的青年来说,高校共青团是其实践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重要地方,其本身具有着一定的教育职能。同时,青年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育职能是共青团改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高校共青团履行其教育职能的过程中,主要是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方面、道德品质方面、素质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对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共青团应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在现阶段我国政治体制及教育理念的环境下,对基层青年展开全方位地培养及塑造,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及道德品质。

(四)社会职能

随着社会发展理念的不断转变,党赋予共青团的责任及职能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共青团的社会职能不断增强,对我国青年成长所起到的作用不断强化。但是,由于部分高校中共青团的资源十分紧缺,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共青团本身的发展,难以满足青年的成长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共青团在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开拓新的资源获取渠道,利用经济市场发展的特点,从社会各个领域获取有效的资源,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职能。并且,在上述过程中,共青团成员应将眼光放长远,从整个社会发展层面、世界经济发展层面,深入分析社会的实际需求,对社会资源、乃至国际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满足青年发展的各种实际需求。

(五)文化职能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体制的改革,各领域的文化形态及人们追求的主流文化也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社会文化性质也变得更加丰富。基于此,高校共青团的文化职能也应进行改革与调整。在青年成长的过程中,主要是一个创造文化、积累文化的过程,且这种文化形态一旦扩大,便会对社会上的主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高校共青团改革的环境下,高校内部也应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将社会多元文化及青年自身文化充分融入校园建设中,为建设高校及发挥共青团的文化职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共青团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共青团的功能定位需要完善

在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们在考虑问题时一般会以实现自身利益为基准,对事物进行判断及取舍,这种社会文化价值观也对青年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高校共青团的功能定位出现偏差。并且,在社会物质条件不断被满足的基础上,青年的成长越来越注重精神方面的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培养当代青年的重要标准,也是高校共青团的主要功能。基于此,高校共青团应直面青年成长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从思想、行为上进行教育,使青年能够正视自己,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二)高校共青团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由于许多高校在开展共青团工作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外延式、超常规的管理方式,导致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出现经费不够,人力、物力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也影响了共青团的健康发展。在部分高校中,学生活动的场地都非常有限,共青团组织活动的场所更是几乎找不到,也使得共青团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并且,在各学校大力招生的同时,也为共青团开展日常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事实上,共青团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更可以锻炼学生的各项技能。

(三)高校共青团的调研能力较弱

到基层进行调研研究工作是共青团的重要工作之一,共青团开展的各项工作,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决不能脱离实际,过于假大空,发挥不出自身的作用。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共青团,其调研能力较弱,不能展开有效的调查研究,许多成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及精力,影响了高校共青团的健康发展。同时,部分高校对共青团开展调研工作的支持力度也不够,使得调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较低,开展相关工作时比较浮躁。

(四)高校共青团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对高校的共青团来说,团成员的自身素质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团组织的整体工作能力及工作水平;特别是共青团中的团干部,更是对共青团开展各项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各种文化的冲击,部分高校团干部没有正确掌握团工作的方向,使得一些工作的开展断断续续,难以有效地完成。并且,部分高校也存在共青团成员不足、素质较低等问题。

三、高校共青团的改革措施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拓展思维

高校共青团在改革过程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具有开放的学习态度,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实际需求,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的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实际上,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共青团的自身建设,应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着手点,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传达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思政学习的新思路,做好共青团服务的新举措。

(二)明确高校共青团的功能价值定位,理清工作思路

在高校共青团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了解,把握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自身的功能价值定位,整理好今后的工作思路。

(三)区分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次,制定合理工作策略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思路及方法,这也要求在高校共青团的建设过程中,应分清工作的主次,并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目标,制定合理的工作策略。共青团在管理高校学生的过程中,应紧跟社会文化主流,紧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做好各方面的建设工作。换言之,高校共青团应为青年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工作环境及教育条件,使其能够在学校、家庭的监管下,健康的成长,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在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校风建设工作,转化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就业。

(四)丰富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提升调研效果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共青团在改革的过程中应为调研研究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落实创新的工作理念及工作方式,在高校党政部门的指引下,从共青团自身的角度出发,不断丰富共青团的工作内容,使学生能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高校共青团在改革过程中应建立学生舆情分析系统,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精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制定服务项目的内容及服务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拓展工作范围,采用创新的服务方式

对青年学生进行培养应从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及素养能力等方面入手,满足学生在社会中生存的各项需求。作为社会中重要的一份子,青年人应首先学会管理自己,拥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为家庭、社会、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高校共青团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现实责任,不能好高骛远,只顾长远发展而忽视眼下的实际情况。共青团在为学生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以实现学生自身价值为目的,采用创新的服务方式,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及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

(六)加强高校共青团队伍的建设

首先,为了保证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进一步完善团成员管理的各项机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团队管理工作,提高共青团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且,应解决专职不专用、团干部兼职化的问题。其次,应建立合理的干部选拔体系,通过有效的方式,选出真正德才兼备、工作突出的优秀青年人。最后,应进一步完善共青团成员的培训制度。在学校的支持下,应加强团成员的实践锻炼、理论学习,丰富团成员的知识储备,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高校大学生是中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冀,是发展国家、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而共青团是青年的事业,是党的事业,更是国家的事业,高校共青团身上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与责任。因此,共青团成员应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保障自身的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职能作用,为高校建设、国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总之,加強高校共青团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是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谢石顺.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院系基层团委工作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6):80~86.

[2]黄晨.高校共青团创新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实践探索———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12(09):54~55.

[3]王圆圆.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发展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11):31.

作者简介:董亚杰(1980—),女,彝族,云南昌宁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团委、辅导员及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共青团职能改革
数字化时代政府掌舵职能的再思考
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