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研究

2018-06-11曾晓亮吴琼

丝路视野 2018年33期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创新创业

曾晓亮 吴琼

【摘要】为主动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本文分析WEB应用程序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对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当中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师资队伍、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等进行探索,同时对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进行阐述。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分析,能够对WEB应用程序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创新创业;WEB应用程序技术;项目化教学

1970年,美国的第一个创业教育课程诞生,其他发达国家也陆续在大学提供一种或多种创业课程,启动大学生创业项目,甚至是创业学位。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帷幕。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颁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之路,特别强调加强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落实和完善大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同时利用好高校与企业的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服务工作等,形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合力。

目前,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及各大高校倡导并组织创新发明竞赛,实施创业项目实践,“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等赛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关注的热点。这就要求高校在突出各专业发展特色时要把创新创业知识与专业课程知识互相融合,在高职院校中强调实践技能活动,更应注重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地衔接,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研究等。

针对高职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的研究还很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偏薄弱,强调不够。为此,本文围绕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改革与研究。

一、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大部分高职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主要来自课堂上教师分散知识点的灌输和实验课上照本操作,知识前后甚至不连贯,缺少贯穿所有知识的主线。长时间下来,学生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动性、拓展性大打折扣。当学生毕业时,虽然具有一定系统的专业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仍然感觉到迷茫,没有项目整体开发和实操经验,缺少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消化知识进而再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无法再创新,更谈不上走创业之路。

二、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

结合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与社会生产、生活管理等的密切联系及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探索校企合作之路,校企协同制定WEB课程人才培养方案,讨论教学内容等,突出以实际项目为导向,专业实践活动与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相融合,学用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中,特别是进行专业教育强调注重实践能力训练,所以融入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也要强调注重对课程实践教学的指导,从而由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转化为创业能力。

构建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育教学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地融合,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师资队伍、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等几方面考虑。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融合

在课程标准修订中,首先,需拟定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培养的创新创业能力指标体系,同时必须确立学生在之前所学习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创新创业指导(创业社会常识、创业心理与技能等)课程中创新创业知识应融入到WEB应用程序设计教学中,明确以掌握WEB程序开发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塑造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沟通和团结合作能力,以及在已有项目消化吸收后,再进行创新,并能成功运用商业活动推广WEB项目程序,提升创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融合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即将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运用等融入到专业技能课程中,运用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中心,学生为主体,增设任务分工合作、创新思考、知识拓展等环节,在掌握课程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开拓精神、奉献精神等。

(三)教学师资队伍组建的融合

创新创业模式下,教师团队的构成形式,即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推动校企合作,邀请企业骨干参与到课程实践教学中。此时,应注意企业和学校工作的差异,通过两者的角色转换、相互学习来弥补教学、实战经验不足的缺陷。学校提供教师在假期或特定时间段到企业锻炼的机会,教师真正融入到企业职场,体验其工作方式,对自身职业知识、技术进行充电;企业骨干人员也应该掌握教学规程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突出实效。

这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均需要在专业相关的企业有兼职或帮助毕业生创业的经历,真正为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提供帮助。

(四)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融合

加强校企合作、互相联动,充分利用大学生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实践技术与企业创业经验相融合,建立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孵化基地等,挖掘好的创意、好的项目、好的创业团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创客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有效的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同时减免场地租赁费用,争取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政策等。

三、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体实施

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根据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研究讨论,引入经典项目,以项目开发流程中的工作任务为设计学习情境,建立真实工作任务与专业及创新创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联系。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师生完成一个实际的WEB项目,努力做到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淡化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真正实现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操作技能。

我们强调实践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三大环节:在第一环节中,先让学生们充当用户,完全使用教学中的WEB程序项目。学生了解该WEB项目的功能与作用,甚至初步了解其项目的模块及数据情况等,通过体会使用者的需求和直观的认识,给自己开发WEB项目时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等工作奠定基础,增加了学生的好奇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对融入到项目各模块(含专业知识点)进行讲解、演示,并实施设问、提醒等。第二环节WEB项目开发协作实操部分。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一同完成WEB项目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编写、程序调试等各项开发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增设创新思考任务,对已有项目消化吸收后,再进行创新。第三环节是通过分析研究一个实际的WEB项目创新创业竞赛策划,融入创新创业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特征的,能够增进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的活动。

整个项目化教学中采取3~4人为小组学习的形式,设立项目组长,全面负责整体协调小组项目研发工作安排,根据各小组成员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如逻辑能力强、思维灵活敏捷的负责项目规划设计;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及网页设计能力强的负责WEB网页前台设计,WEB开发基础编程能力强的负责程序编码和调试等。参与实际项目完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由小组开展社会调查,收集资料,针对每一任务模块进行分析研究,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收获,同时各个成员努力的成果与全体成员进行分享,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结语

通过在项目化教學中实施WEB应用程序技术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使学生收获知识,提高技能,感受实际工作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最终能够运用WEB技术解决实际生产需要,不断创新,提高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英.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48).

[2]何开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例[J].散文百家,2018(05).

作者简介:曾晓亮(1984—),男,汉族,硕士,江西赣州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职业指导;吴琼(198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江西鄱阳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猜你喜欢

项目化教学创新创业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究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探究
浅析药理学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
探讨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