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2018-06-11郭斌
郭斌
[摘要] 目的 评价目标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时间段心血管内科实习生88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4名。对照组行常规教学法,实验组行目标教学法,对比两组基础、专业与综合护理考核评分指标与教学满意度。结果 经过考核,实验组基础能力(43.2±1.1)分,专业技能(33.6±0.5)分,综合技能(19.2±0.2)分。对照组基础能力(34.6±2.2)分,专业技能(21.2±1.1)分,综合技能(13.5±1.1)分。实验组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组满意度为97.7%,对照组满意度为79.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目标教学法,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转变常规的教学手段,培养实习生解决亦或是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值得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关键词] 目标教学法;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2(b)-0133-02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临床教学属于较为重要的环节,主要通过临床实习的方式指导护理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操作中,培养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然而,在心血管内科常规临床教学中,只能机械性地指导学生掌握护理知识,无法更好地培养其学习兴趣与操作能力,导致教学价值降低。针对于此,下文分析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对心血管内科实施目标教学法,评价目标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心血管内科一共有实习生88名,将其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平均划分成为,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4名。其中,对照组年龄最高为24岁,最低为22岁,中位年龄(22.3±1.4)岁,男性实习生22名,女性实习生22名。实验组年龄最高为25岁,最低为21岁,中位年龄(22.4±1.5)岁,男性实习生20名,女性实习生24名。
纳入标准:在校学习之后需要进行临床教学的护理学生。对该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参与研究的同意书。
排除标准:教学中断;对该次研究持有反对意见。
两组实习生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指标分析,予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由护理工作人员带领实习生进行观摩学习。
实验组行目标教学法。①明确目标:对于心血管内科而言,在开展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基本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思想等。对于基础知识而言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培养学生护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使其了解各类基本的发病原因、病理学与特点等,明确治疗要求,更好地参与到日常护理中[1]。在技能教学过程中要求实习生掌握疾病评估技巧、护理诊断技巧、相互协作技巧与健康教育指导技巧等,使其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应指导实习生明确病情变化与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方式,掌握各类紧急救护技巧,以免出现操作问题。在职业道德思想培养的过程中,需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引导实习生在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关心与关爱,端正心态并利用温柔的语言相互交流,维护护理工作人员的形象。与此同时还需养成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在创新的道路上遵循风险的职业原则[2]。②将目标充分落实在工作中:在实习生进入到科室之后,护理工作人员应为其制定完善的课程表,并在教学中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在各个阶段中充分实施。护理人员在实施教学目标之后还需做出评价,明确实习生的操作缺陷,针对性地指导改进。③考核:在实习生出科的时候应该开展考核工作,主要指标为基础能力、专业技能与综合技能的情况,在考核之后进行评价。与此同时,还需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护理教学的满意度,以此作为改进教学方式的标准。
1.3 判定标准
①考核实习生基础能力、专业技能与综合技能,满分100分,基础能力总分45分,专業技能总分35分,综合能力总分20分,分数越高证明教学效果越好。②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护理教学满意度,总分80分,得分65~80分判定为很高,得分35~65分判定为一般,得分34分以下判定为不好。该次研究中教学满意度采用很高+一般的形式计算。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核指标分析
对比两组基础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综合技能的考核指标,对照组低于实验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教学满意度分析
对比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评分,对照组低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实习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只能通过理论知识进行盲目与被动的学习,难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较低,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应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式与手段,结合实习生的学习特点与发展水平等,制定完善的教育机制与体系,保证从多元化的途径培养实习生专业基础能力与综合技能,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心血管内科的护理经验,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学习护理知识,更好的参与到日常操作中,提升学习积极性与兴趣[3]。
上文研究中分析了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目标教学法的应用,对照组实习生的考核结果指标与实验组相较偏低(P<0.05)。实验组实习生在教学之后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內科的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理人员担任实习生的教师,应用目标教学法,可以在教学之前结合护理工作内容与实习生学习特点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重视实习生基础知识与综合技能的培养,在与实习生共同制定目标之后,归纳总结教学经验,将具体的目标落实在教学中[4]。与此同时,还需为实习生提出具体的护理操作问题,使其在实际学习之后分析与解决问题,提升综合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实习生专业技能,还需为其创设真实性的教学情境,使其可以正确掌握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护理技巧与操作手段。在此之后应开展思政知识的教育工作,为实习生模拟与患者之间沟通场景,指导其以温柔的语言相互交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规避护患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升实习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在出科的过程中还需采用考核的方式明确学习缺陷与教学不足,在相互改进之后共同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5-6]。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护理人员担任实习生教师,采用目标教学法,能够达到综合能力的培养目的,提升实习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其在日常学习中掌握基础技能与综合操作方式,值得进行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桂兰.目标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9):82-84.
[2] 陈少琳.目标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32):12-13.
[3] 方哲,王瑞,张新勇,等.计算机辅助模拟装置教学联合互动教学法在心血管系统起搏器技能培训中的实际应用[J].中国医药,2016(9):1414-1416.
[4] 邓可武,史旭波.PBL教学法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6(7):745-746.
[5] 付倩丽,邓雪琼,张丽娟.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心内科新护士培训中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 (1):195,198.
[6] 赵美玉.实施不同教学方法对护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效应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10):166-168.
(收稿日期:201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