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模式及实施对策研究
2018-06-11牟亚婷
牟亚婷
[摘要] 分级诊疗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该文分析了目前分级诊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开展,是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分级诊疗;医疗资源配置;医院诊疗模式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2(b)-0079-02
分级诊疗是指按照患者疾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级,由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分别承担,逐步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从全科到专业的过程。合理的医疗分级诊疗模式是由医生和群众形成服务关系,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和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分级诊疗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新医改的趋势之一,由于现阶段医疗资源的配置出现问题以及制度设计不完善等原因,我国的分级诊疗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
1 分级诊疗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制度设计不完善
分级诊疗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国家非常重视分级诊疗体系的进程,但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也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各级医疗机构在实行分级诊疗时,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分级诊疗推行工作非常困难[1]。
1.2 患者对基层医院有不信任的心理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受访者不信任社区医院医疗水平,治病首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分级诊疗的就诊路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由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疑难杂症则由区域内大医院诊治,现阶段的就诊路径是居民一旦患病都会首选大医院,导致出现大医院和基层医疗供需关系错位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群众对大医院的依赖心理和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心理[2]。
1.3 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还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差,多数机构的房屋仍然是出租形式,相应的设备老旧,很难满足基层群众的就医需求。长期以来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差,职称晋升制度不完善,上升路径较窄,导致优秀的医师和医疗资源不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行医,导致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更加缺乏信任,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分级诊疗的开展[3]。
1.4 各级医疗机构的认识不到位
我国相关部门对各级医疗机构的补助机制不健全,医疗机构大多自负盈亏,医院的设备更新和医务人员的奖金等都需要医院自行解决,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以及医闹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医院甚至不愿将患者转院。部分医院对分级诊疗工作的优势以及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阻碍分级诊疗工作的迅速开展。
1.5 没有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制约了分级诊疗的发展
医疗信息交流不畅,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缺乏有效交流沟通以及紧张的医患關系是阻碍各级医疗机构进行转院的重要原因。医疗机构之间尚未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各级医院开具的医学检验结果也不能在各医疗机构之间得到认可,既耽误了诊断治疗,也增加了患者的就诊时间和经济负担。
2 分级诊疗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对策
2.1 完善规章制度,促进分级诊疗的推广
如果缺乏强制性政策法规保障分级诊疗的推广,就难以避免医疗机构在面对经济利益时不会依据患者情况拒绝转院,也不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推广。相关部门要保证分级诊疗的实现,就必须出台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分级诊疗实施细则,来保证分级诊疗的有序实施。通过强制性的规章制度,来实现医院和相关部门对分级诊疗的贯彻实施,推动实施细则的出台,形成统一的、分阶段的分级诊疗区域体系。
2.2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设备、人员投入
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师技术水平是患者感受最直接的部分,硬件建设和医学水平的提高是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标志。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关部门要加大服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在设备和人员方面加大投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环境,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群众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医,从而促进分级诊疗的开展。
2.3 提高基层医师队伍专业素质
要平衡优质医师资源,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间实现医疗资源的平衡,就要实现多点执业,提高为基层患者诊治的医师水平,也可以对基层医师实现技术指导,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占有资源,从整体上提升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信任度,来推动分级诊疗的实施。
完善基层医务人员的职称晋升制度,是推动分级诊疗的重要方式。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不信任,主要是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落后。而基层医疗机构医师的职称晋升一直受到限制,导致基层的医生人才队伍经常变动[4]。完善基层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价制度,留住基层医疗人才,稳定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对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有重要作用。根据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可以制定出一套适合的基层职称晋升评价制度,在职称评审中更加注重临床实践能力,使医师更好地为基层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待遇,根据医务人员的临床表现和服务态度,给予不同的待遇,促进医务人员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师的技术水平。基层医疗机构要重视对医生的定期专业培训,提供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渠道,比如网络教学、到大医院进修等。国家要加大医学定向生的培养力度,在医学院开设专门的基层医疗相关专业,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基层医生的技术水平,给基层医疗机构带来源源不断的专业基层医师队伍。基层医师也可以定期到大医院进行学习交流,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医疗机构要建立全科医师培训制度,加大对全科医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
2.4 加强对分级诊疗的宣传,提高医院和群众对分级诊疗的重视
在分级诊疗推广过程中,必须提高医疗机构对分级诊疗的认识,积极进行分级诊疗的宣传,将分级诊疗适当纳入到医院绩效考核中,并与国家补助挂钩等,争取各医疗机构对分级诊疗的支持。此外,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从而改变过去的就医习惯,提高对分级诊疗的认识[5]。
2.5 组建区域医联体,促进分级诊疗的推广
区域医疗联合体是指区域内由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的跨行政关系的医联体,区域内医联体可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沟通交流,从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可以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免费技术指导、咨询等活动,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树立良好的口碑,搭建分级诊疗信息渠道,培养群众根据分级诊疗进行就医习惯,为分级诊疗构建必要的制度保障。
2.6 加快各医院间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医疗信息共享
共享医疗信息是推动分级诊疗进程的主要因素。构建共享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各医院间医疗信息的高度共享,可以促进分级诊疗的实现。在各医院间加大信息化软硬件投入,建立完善的患者信息共享平台,在转院时可以通过医疗信息卡的方式实现患者信息共享。建立区域权威检验中心,促进医疗检验结果共享,减少成本和诊疗时间[6]。
2.7 通过运用医保手段,促进分级诊疗的开展
医保部门可以运用医保手段,培养群众就医选择,可以通过拉大各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的方式,积极进行医保付费机制改革探索,在保证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前提下,推动群众通过医保体系自动实现分级诊疗。医院也要改变患者住院天数与医生收入挂钩的制度,在保证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实现分级诊疗工作。
3 结语
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改变无序的就医秩序,促进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我国推进分级诊疗的目标。我国现阶段的分级诊疗制度仍有不足之处,在推行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各级医院的现状,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推广之路。根据分级诊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级诊疗宣传活动,制定分级诊疗相关的实施细则,推动人员流动,培养基层医院全科人才,构建区域内信息化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区域化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方鹏骞,蒋帅,杨兴怡,等.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关键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1):1-3.
[2] 单红娟,罗庆东,郭占跃.分级诊疗模式影响因素及实施策略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4).
[3] 张爽,何克春,袁红梅,等.试述分级诊疗模式及实施对策[J].現代医院,2018(4).
[4] 潘建军,马国栋.我国分级诊疗政策实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5):124-126.
[5] 李新标.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难点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7(5):20-22.
[6] 郑鸿.中国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4):197-198.
(收稿日期:2018-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