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技能人才培养的诊断与改进

2018-06-11张红旗

职教通讯 2018年22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改进工匠

摘 要:技能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目前,在工匠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技能人才培养行业分布不尽合理、人才开发培养的大型平台尚未建成、ATA高新技术考试模式亟待推行、大师工作室投入少,提升机会不多、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影响不够广泛、“现代学徒制”示范效应不够明显等问题。为此,可以从建立技能人才开发工作机制、合理调整技能人才培护行业分布、设立大师工作室专项基金、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健康成长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工匠;技能人才;区域;诊断;改进

作者简介:张红旗,男,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教育与实训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22-0066-04

技能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做优技能培育载体,创新技能等級认定,服务技能人才就业,探索“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努力培育一支高技术能力、高就业层次、高薪酬收入的职业技师队伍,推动专业技能人员的价值发现和价值挖掘,笔者就江都区工匠人才培养的现状做了调研与诊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工匠技能人才培养的诊断

(一)技能人才培养行业分布不尽合理

江都区技能人才虽然总体数量上有一定优势,但行业分布极不平衡。建筑业的技能人才数量约占据全区技能人才取证数量的60%以上,工业企业的技能人才取证数量只占比20%左右,形成畸形培护态势。这主要是建筑企业鉴于资质就位需要,为形势所逼,勉为其难自主培养了一些技能人才。江都区很大一部分工业企业都从节约现时成本出发,急功近利现象严重,对自主培养技能人才兴趣不大。

(二)人才开发培养的大型平台尚未建成

2007年年初,国家人社部就向各省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开展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开展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其目标是,通过搭建高层次公共实训平台,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服务手段不足和水平不高等问题,推动培养、评价、交流工作同步开展,带动高技能人才各项工作,加快本地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技能实训项目以企业和培训机构无力开展的高新技能实训项目为主,重点突出“高(高端职业和技能)、新(新兴职业和技能)、长(长周期技能开发)、前(前瞻性技能开发)”。技能鉴定服务侧重高端和新兴职业,主要开展示范性鉴定和试验性鉴定。与此同时,做好新职业新技能的研发试验,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和同业交流活动,开展师资培训,推动高技能人才宣传等项工作。公共实训基地面向本地区各类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开放,突出公共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特点。重点开展单个学校和企业无法承担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培养区域劳动力市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以政府投入为主,解决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资金问题。要引起政府重视,争取财政、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从高技能人才专项工作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企业职工教育统筹经费以及国家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专项经费等资金中筹措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将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人员工资应争取由当地政府财政全额拨款。江都区劳动就业训练中心本应承担公共实训基地的功能,但由于师资力量有待强化、政府投入有待加强等原因,虽多次申报江苏省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最终由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和数量以及社会声誉等方面还达不到的要求,因而没有向省人社厅申请江苏省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专项资金的机会。据了解,仪征等地建成省公共实训基地后,省财政每年给当地至少100万元补贴,专门用于基地改善办学条件和公共设施。由于缺少江苏省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这样的大型平台,高技能人才培养没有一个大的蓄水池和储备库,使得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速度。[1]

(三)ATA高新技术考试模式亟待推行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CITT)是原劳动部根据中央有关稳妥发展劳动力市场、积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有关精神,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促进就业,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新职业、新工种职业技能的培训考核工作,《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劳部发〔1996〕19号)要求,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实施的社会化职业技能考试。整个考试由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负责题库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考试的组织、考试站负责实施考试。

开展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高新技术在我国的迅速普及和推广应用,提高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应用者的操作水平和高新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给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应用人员的上岗择业、人才交流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技能水平测试和能力证明,使我国的劳动资源配置逐步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ATA高新技术考试以培养高端计算机精英为主,是省为全省范围内的各职技校开辟的一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又一条绿色通道。由于江都区职技校较少(仅江都职教集团、江都技校和江都工业技校),ATA高新技术考试试点范围窄,且学校生源素质不高,考试难度大,政府投入少,因而,推广难度较大。

(四)大师工作室投入少,提升机会不多

江都区各技能大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由于企业对这项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大,投入较少,有的工作室并没有配备相应的工作机构;政府组织大师外出切磋交流机会少,企业也不太愿意出钱让大师们经常外出见世面、长见识。

(五)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影响不够广泛

由于工作室与劳模整体数量(全区共有区县级以上劳模897人)不成正比,普及度不够高,带动能力不够强,因而,影响面不宽。加之,劳模创新工作室由于自身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资金的缺乏、技术研发能力弱等因素影响,致使已经拥有一些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不够快。另外,劳模创新工作室人才结构偏于老龄化,现有科技人才知识老化,人才流失,结构不够合理等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这些都亟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六)“现代学徒制”示范效应不够明显

主要反映在以下三点:(1)政府重视程度不高。“现代学徒制”教育是个新生事物,试点学校也正在探索之中,对外介绍和宣传力度不够,向政府建议较少,造成“现代学徒制”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政府的推力不足。(2)现代学徒制在与企业合作初期,学生介入企业生产,学校、企业的管理制度与学徒(学生)角色认知契合度不足,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许多合作企业与行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3)企业带徒师傅与“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配备的教师授业水准有待提高。

二、工匠技能人才培养的改进建议

(一)建立技能人才开发工作机制

通过媒体等手段,对技能人才的典型示范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广泛宣传,引起社会对技能人才开发工作的广泛关注;尽快出台技能人才开发工作的激励政策,如企业技能等级与工资挂钩政策,技能人才创新创造奖励政策等;要求职能部门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沟通,就共同做好技能人才开发工作提出具体实施方案;要求职能部门利用劳动竞赛、开展职工大比武活动,提高各类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积极性。同时,要求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积极组织、选拔相关选手,参加省市职业技能大赛。

(二)合理调整技能人才培护行业分布

坚持把工业企业的技能人才开发工作作为优先考虑目标,推动乡土技能人才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鼓励第三产业技能人才开发工作进一步发展,引导建筑业技能人才质量进一步提升。

(三)加快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扶持区域就业训练中心和技工学校发展,尽快建成省级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以争取省财政安排的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专项基金,促进区域开发的技能人才源源不断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为区域的经济发展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鼓励区域内职技校ATA高新技术考试进行有益尝试。要充分调动学校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在财力、物力上给予倾斜和支持。选取优秀学员,参加ATA高新技术考试。

(四)设立大师工作室专项基金

政府设立专项大师工作室补助资金,对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每年至少组织大师外出切磋交流一次。

(五)扩大劳模创新工作室创优空间

进行综合考核,吸收更多劳模参与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调动社会的科技资源和吸引社会力量由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以弥补创新资金的不足、努力提高技术研发能力,迅速转化一些已成熟的科技成果;合理配备劳模創新工作室人员,真正做到老中青相结合。

(六)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健康成长

具体举措主要有四个方面:(1)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人员,分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参与各方的利益诉求,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在资金投入、税费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并从机制上吸引优秀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学习并保证预期效果,构建多方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

(2)引导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发挥其重要作用。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到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中,对涉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式、目标、规格、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进行把控、对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教材的编写、实训基地的建设、带训师傅的考核与筛选提出具体要求,对职技校双师培养以及职业资格的认定做出规定,对学徒的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建构等方面进行安排。同时,要引导学校建立统一的学徒就业服务平台,拓宽学徒的就业渠道。(3)挑选优秀的企业带徒师傅先外出接受师资培训,并对其带徒效果实行工效挂钩等激励机制。按“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要求配备相应的教师。(4)鼓励企业参与,建立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管理制度企业是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施单位,在操作过程中,企业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适合该年龄段学生特点的、区别于企业普通员工的管理制度。就企业而言,要理解学徒的学生身份;就学校而言,要认识到学生的学徒身份。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岗前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改变他们的角色认知与转换;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培养他们的企业归属感。企业也应规范带训师傅的准入标准,加强带训师傅的培训,建立激励机制,构建适合现代学徒制的管理机制。[2]

(七)制定本地生源就地入学奖励制度

为了控制本地优质生源外流,尽快出台优等生报考职技校的奖励政策。同时,制定区域内统一招生考核办法,按一定比例向各职技校统一分配新生指标的政策。促进区域内各职技校形成合力,扩大或稳住本地区生源,既节约成本,又可从源头上长期稳定生源。

参考文献:

[1] 刘莎莎.加快推进我区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对策与建议[J].华章,2013(24):55.

[2] 边杰光.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性建议[J].中国职工教育,2010(6):31-32.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改进工匠
90后大工匠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企业技能人才“断层”难题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