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天致性:从《种树郭橐驼传》看教育

2018-06-11唐中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教育启示家庭教育

唐中云

〔关键词〕种树郭橐驼传;教育启示;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5-0075-02

柳宗元笔下有位郭橐驼,他很奇特,得了佝偻病,驼背,人们给他取外号叫橐驼,他非但不生气还特别开心,自己把名字改成了郭橐驼。他是位职业种树专家,他种的树即便是移栽的成活率也是百分百,而且枝繁叶茂,结果既早又多。别人在旁边看着他栽树都学不到他的方法。

有人问他,你的秘诀是什么?怎么我们都学不来?他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本事,不过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顺天致性”,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其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需要如此。顺应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天性。否则,我们越努力越是损害孩子的天性。那么,如何做到“顺天致性”呢?

第一,了解孩子的特点。

郭橐驼在种树过程中要了解树的根部需要舒展,土要平整,需要旧土,捣土要紧密。我们也要了解孩子的特点。童年是孩子的一生的根,一辈子的幸福都和童年的密码有关。所以童年要过得舒服快乐,不宜过得太紧张,太忙碌。他的眼睛在观察,耳朵在倾听,心在感知,手在抚摸,脚在踩踏,这都是学习。这些学习会为孩子的未来提供无尽的滋养。而童年完全浸泡在各种辅导班里的孩子看似获得了智力的发展,其实那是用一生的不快乐、对世界缺乏回应、情商较低、亲子关系疏远作为代价换来的。德国法律规定不允许向学龄前儿童教授学科知识就是基于对童年的特殊作用的重视而制定出来的。“童年是成人之父”说的就是童年的意义。目前国家减负的初衷也是想保护童年,极力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和热爱这个世界的天性。在童年过度开发智力,“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第二,橐驼的理念是让树自己去成长,而橐驼的培育是“不害其长”。

“不害其长”,就是不妨碍、不干涉树的成长。“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爱他就是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像对待孩子一样,然后就不打扰那棵树,让树儿自己去成长,放在那里仿佛被抛弃了一样。仿佛被抛弃而不是真正被抛弃,橐驼在暗暗观察它,在需要浇水需要治虫时出现在树儿的面前。对孩子也是一样,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做选择,更不能代替孩子去成长。他的世界让他去体验感知,成人在旁边观察,必要时才出面提供帮助。可是,有时候我们成人却做不到,好像总是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害怕他犯错误,一遍一遍地叮嘱孩子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最后孩子记忆最深刻的事情恰恰是那些我们不让做的事情。我们以为一遍遍地叮嘱是为了孩子好,可是激起的却是孩子的反感。如何做到“其置也若弃”确实是学问。我上课时,问学生,你的父母有没有什么事情他们觉得完全是为了你好,你却觉得不那么好呢?这时候教室里可热闹了。有人说,我父母经常以各种理由进我的房间,或送水果啦、牛奶啦,还说你怎么做得这么慢,其实他已经打扰我好几次啦。想一想,其实我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第三,舒服不舒服树说了算。

树儿不会说话,那它们如何表达自己呢?看长势。根部“舒服”的果树,会长得茁壮,早结果而且果子多。孩子是如何来表达自己“舒服不舒服”的内心感受的呢?语言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有时并不能完全反映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可孩子的表情是真的,开心不开心都在脸上,极少有能控制感情不在脸上显露出来的孩子。看看咱們的孩子上学的表情,我们就知道孩子们不那么舒服。当然,不舒服的原因一定是学业负担过重吗?也不一定。我觉得可能还和作业的方式、作业的加工程度有关。一篇课文抄一遍可能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是给孩子带来的乏味感却很强烈。写一篇文章要两个小时,对沉浸其中的孩子来说是享受。所以,减负不能一刀切,而要真正了解不同的孩子,真正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方案。

前段时间我在课堂上讲《三国演义》,对于刚读《三国演义》的孩子,梳理情节是负担,需要很长时间。但是对于《三国演义》读了几十遍的孩子,你再要他梳理情节,他也烦,因为太简单了,这也是“负担”。同样是“负担”,都减去就行了吗?对于第一种孩子,那是他小时候没看书,这时候再减负,他就真会成文盲了。后一种孩子,不是要减负,而是加负担,才不妨碍他的成长。你得让他当小老师去给别人讲,去写评论文章,甚至去研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区别,他才感到开心。因此,如今,对减负的呼声一定要认真研究,负担重不重,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不可矫枉过正。

第四,好的动机,并不一定都有好的结果。

我们爱树,去“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看看树还活着没有,看看根部的土是不是捣得够密,我们去“爪其肤,摇其本”,都是为了树儿好。可实际上,抓破树皮,树的营养会流失;摇动树的根部,根会被摇断,这都会妨碍树的成长。我们对孩子也是,出发点是好的,绝大多数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所有在爱孩子的动机下的行为都是对的吗?都会带来好的结果吗?不尽然。很多是在爱的名义下,进行着“其实害之”“其实仇之”的事业。下面的故事我估计不只发生在我家。

从学校里值班回来,就听到家里响起了辩论的声音。

爸爸:你现在后悔当初没听爸爸的话了吧?要是听了,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狼狈了。

女儿:我为什么后悔?我自己的烂摊子我自己收拾。如果是因为听了别人的话而没做好,我会很讨厌自己。

爸爸:那你现在就会很辛苦,别人的经验你为什么不吸取呢?我是你爸爸,怎么可能会害你呢?你为什么不听呢?

女儿:你是我爸爸就没有错误吗?你不想害我,就一定不会产生对我有害的结果吗?

爸爸:我愿意我的女儿健康快乐,这怎么会激起你的反感呢?

女儿:你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吗?小时候你逼我跳舞、逼我学轮滑,我就一点也感觉不到快乐!

身为家长,虽然我们已经很注意自己的方法,但是具体到孩子那里远不是那么回事。这就是教育非常复杂的根本原因。教育原则是对的,到具体的教育对象那里也不一定就有效。因此,因材施教显得格外重要。未来理想的教育一定是需要老师针对每一个个体制定出独特的教育方案。那时候一个老师可能只指导几个人。整体性的作业批改估计可以用人工智能替代。

在课堂上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出自《庄子》的故事:

在鲁国的郊区有一只鸟,鲁国国君特别喜欢,于是把它抓来,供养在宗庙里,给它喝酒,给它祭祀的猪牛羊肉吃,让它听《九韶》这种音乐。可是鸟儿一点儿不高兴,不吃肉,不喝酒,三天就饿死了。庄子说,这是“以人养养之,非以鸟养养之也”。

这个故事,经常提醒我要反省:我们采取的自以为正确的方式,真的是正确的吗?那要对教育对象做非常细致的研究,明白最适合教育对象的方式是什么,否则,只会重复鲁公的错误,用美味佳肴雅乐害死了鸟儿。

我们每个人都在种树,都需要向郭橐驼学习种树之道,真正懂得“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才行,真正懂得何为孩子的“根”才行。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100084)

编辑/于 洪

猜你喜欢

教育启示家庭教育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科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弟子规》对当代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启发
数字媒介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启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纽曼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