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专业特色的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
2018-06-09张国勇龚阳春杨情
张国勇 龚阳春 杨情
摘要: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是建筑学及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往教学内容及过程没有针对本专业的特色,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针对本专业特色,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及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是本文所述教学改革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建筑模型;教学改革;专业特色;职业认同感;团队能力
1、《建筑模型课程》背景概况
1.1课程介绍
《建筑模型课程》是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建筑学》及《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于2007年开设,同年学院设立了模型制作实验室。我院《建筑学》及《城乡规划》专业均为五年制本科,本课程根据教学大纲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因为这个学期学生经过一年的《建筑初步》、《构成》、《建筑美术》等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需要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提升专业技能。
本课程共64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8节,主要讲授建筑模型分类、建筑模型材料、工具、建筑模型制作技巧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部分为56学时,通过多个不同类型的建筑模型制作实践提升模型制作动手能力。
1.2本专业特点
我院招收《建筑学》及《城乡规划》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个人工作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强,具备建筑设计、城乡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及城乡规划管理等多方面知识的,能在城乡规划设计、城乡规划管理、房地产开发、建筑设计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工作,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与市政工程规划、风景园林规划以及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开发与房地产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课程教学任务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和动手能力。其中构成模型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对形体构成的艺术设计能力;别墅花园的设计和模型制作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兴趣和初步设计能力;大学校园模型作业是训练学生大型建筑的测量和模型制作能力;建筑初步模型作业是培养学生小型建筑设计能力和兴趣。
2.2现阶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模型制作时间长而教学互动少
本课程教学相对集中,一周一次,一次四课时,而一个建筑模型的制作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学生的模型制作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外进行。比如收集相关资料,模型材料绘制拼装等,这些时间同学不能与老师沟通交流,遇到疑问无法及时处理。
2.2.2作业内容单一,缺乏挑战性
多年的教学,教师容易形成惰性,课程作业内容单一并形成固定模式,比如:室内家具陈设模型、别墅花园模型、建筑名师作品模型制作等都是多年重复布置。虽然每年上课的学生不同,但是老师容易倦怠,教学没有激情,同学交的作业也没有太大提高。另一方面,多数作业是小型建筑模型制作,由个人独立完成,学生之间学习过程中没有交流互动,在学习和制作模型的过程中缺乏联系,不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另外,学生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很难调动学习兴趣。
2.2.3缺乏模型展示平台,难促进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完成的课程作业和作品,老师只是要求同学按时完成上交,没有作品的展示空间和平台,造成很多作业堆在建筑模型试验室,在教师批改打分以后就束之高阁,其中不乏制作精美的作品。久而久之,学生认为反正只是交作业,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减退,制作精美的作品就会越来越少。
2.2.4实验设备利用不足,模型类别少
以往课程教学作业个人作业较多,对模型质量要求不高,卡纸类模型较多,对模型材料加工难度要求不高,所以对实验仪器的使用频率就较少,实验室配备的线锯机、电热切割器、砂轮打磨机、电脑精雕机等实验仪器对学生模型制作支持不够。这一方面是因为作业内容的缘故,另一方面是因为用木质材料、有机玻璃材料比较昂贵,不但加工难度大而且经济负担也大,所以学生缺乏动力。
2.2.5考评方式单一
以往《建设模型制作》课程的成绩考核为“二”、“八”制;即20%为考勤和平时表现成绩,80%为课程模型制作作业成绩。这种考评方式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过于机械,老师主观性较强,没有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客观真实地体现学生学习情况。
3、激发职业认同感的教学改革
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即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以及将来所从事工作的认同感,这将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对学生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拥有高职业认同感的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业满意度和总体生活滿意度及较少的未来担忧。[1]
3.1利用互联网手机软件等先进工具加强师生交流
针对师生教学过程互动少的现状,本学期教学过程中,建立了模型制作的QQ群和微信群,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在群里提问,有问题的照片也可以及时发送给老师以及时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同学也可以在群里交流资料、分享经验,不再单打独斗式的完成作业,而是像是在一个团队,有了归属感。
3.2创建展示平台、利用展示空间,激发学生职业认同感
设计师如果只是低头做方案,作品没有展示的机会,以及得到肯定和鼓励是不利于建立自己的职业信心和提升创造力的。如何创建一个好的展示空间一直是本课程教师为难的问题。最后经过一番努力,和学院的支持下,创建了一个学院的模型展示平台:1、充分利用教学楼走廊空间,入口大厅空间,搭建了若干事物平台用于摆放事物模型用于展示。2、利用手机互联网等信息平台,让学生拍摄自己的模型作品,在微信群、QQ群及自媒体等媒介进行传播,以供网友们浏览点评,提出模型改造意见或建议;相对于模型实物展览,模型照片展示不但不会对模型实物造成损害,而且更为便捷。同时老师还鼓励同学向父母家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得到了非常多的称赞和鼓励,这些对同学职业认同感的培养非常有效。
3.3创造翻转课堂机会,师生互动交流学习
建筑设计师和城乡规划设计师日常工作不但要会设计图纸方案,还要会表现自己的劳动成果,会和业主沟通交流,不但要敢说,还要会说。本次教学改革实践中就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两次翻转课堂实践,一次是著名建筑师作品建筑模型制作,另一次是仿古建筑模型制作。教师提前布置,要求制作小组充分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课件汇报,介绍作品的特点、建筑相关知识背景、分享本组在制作过程中得到的经验以及不足,大家提出改进意见一起讨论,避免下次出现类似问题。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家不但相互学习讨论,小组成员还能回顾一起努力的过程,无形中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4、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学改革
建筑设计师和城乡规划设计师在平时工作中,大多是多人同时协作完成项目的,所以他们都生活在一个团队里,大家要学会分工协作、高效的完成各自的设计任务。因此,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对于本专业就尤为重要。另外,该课程属于集中高强度的综合训练,涉及多人合作,再加上学生团队合作的经验有限,因此最好一鼓作气,中途最好不要有其它事情干扰,否则很容易衰减团队的凝聚力。
4.1自由组队,构建团队基础
本学期的校园建筑模型制作、著名建筑师作品建筑模型制作和木质仿古建筑模型制作都属于比较大的作业,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学生共同完成。全班40人,分为5-6个小组,可以自由组合,自行推举或自主报名担任组长。组长是十分重要的岗位,他不但要承担模型制作过程的组织协调、工作任务的划分,还有服装定期向老师汇报工作进度和向老师提问。因为是自由组合,小组成员关系融洽,工作积极性也相应提高。在自愿组合的前提下,除了会出现“强强联合”或“意气相投”组合,还会出现“剩余组合”,一些“没人要”的同学凑合在一起,因此,对这些团队要重点关注,除了设计知识外,还可以从管理、经济等方面激发他们的能动性。[2]
4.2组员分工明确、优化团队资源
在大型模型制作过程中,小组内部如何合理分配任务,以发挥个人最大优势,是小组工作的关键。例如在校园建筑模型制作过程中,小组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其中“方荫楼”小组,组长周末带领组员实地测量,四人用工具测量,其他人记录和整理资料数据。周一至周五课余时间,组员一同制作模型,组长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和细心程度安排不同的任务,如切割门窗、制作外墙、制作模型底板等。经过团队的协作和相互督促,小组率先完成精致的模型。
又比如仿古建筑木质模型作业,是本课程最后一个大作业。旨在让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激光精雕机制作精细的模型。本次作业的天坛祈年殿制作小组,因本模型绝大多数构建需要使用CAD软件绘制,再用精雕机切割,而作为大二的学生,大多数同学不太会使用CAD,所以组长就让两位较熟悉CAD的同学在电脑上绘制构建,而其他组员则搜集资料,为绘图同学提供支持。在制作的过程中还遇到了难题,斗拱和圆形攒尖顶制作方法因为没做过,后来找了其它类似的古建筑的资料后,在组长和组员的共同讨论下制定了制作方案,效果比较理想。本模型在组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因为综合采用了PVC、彩泥、木板等多种材料,模型的色彩和精细程度都较理想,被评为优秀作业。
4.3丰富模型类型、以兴趣驱动学习热情
针对有教师命题,模型类型单一,学生制作模型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本次教学改革对作业的类型进行了调整,以大型作业为主,即结构较复杂、精细程度高、制作难度大的模型。作业任务书不再完全由教师命题式布置,而是由教师对作业指定一个大致的范围,如建筑名师作品、或仿古建筑模型等,具体的作业内容由同学搜集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员分组讨论后经教师确定。最好,同学们完成了比如:中华艺术宫、北京天坛祈年殿等几个精细的模型,教师还从管理和经济等方面激发他们的能动性,对最后评选为优秀的模型的制作材料给予报销,进行一定的经济鼓励,进一步激励同学的兴趣。
4.4完善考核体系,增强合资意识
在作业任务书布置时,教师就告知全班同学,模型成绩有一个组内成绩是由小组组长打分,也就是说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作业,但是每个人的各自成绩有小组组长根据他的具体表现,完成工作情况给出。把评分的部分权利交给组长,不仅能更加真实的反映学生平时作业的表现,还能促使同学更好的配合组长展开工作,增强合资意识,提高合作效率。
5、小结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锻炼了自己的团结合作、动手操作等的能力,同时,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对本课程、本专业的理解,激发了职业认同感。但是在几次模型作业中,发现几次小组的组长几乎没有变化,多数同学只能配合组长工作,而有的同学参与不够,所以这些同学很少或没有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团队协作等能力,因此在今后的课改过程中,应设法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提升他们的能力。另外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同学们对中国古建筑木质模型的制作似乎更感兴趣,大家的热情更高,因此在以后的课改中,可以多布置一些关于中国古建筑的模型作业,让他们了解与体验中国的历史传统[3],了解中国建筑的发展史,通过这些作业训练,可以激发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并培养了他们的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这些都是今后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鑫強;张大均;曾丽红. 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效能——价值双雄核心模型的构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27(6).
[2]叶鹏;王德才. 模型新做——建筑师职业素养在低年级训练的平台[C].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3]苗展堂;郭娟利. 面向体验式教学的天津大学建筑构造课程模型体系教学实践[C].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张国勇(男,江西南昌人,1974.6出生,硕士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讲师,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330022,江西省南昌市紫阳大道99号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龚阳春(男,江西抚州人,1997.4出生,本科在读,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学生,城乡规划,330022,江西省南昌市紫阳大道99号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杨情(男,江西宜春人,1996.8出生,本科在读,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学生,城乡规划,330022,江西省南昌市紫阳大道99号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课题:《MOOC与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研究》,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5YJC88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