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待“95后”大学生犯错忌用“训斥”,善用“批评”

2018-06-09陈家驹

东方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训斥大学生同学

摘要:“95后”大学生是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群:既热情开放,却又沉默孤独;既具独立性,又不乏依赖性;既追求新鲜,又有很强的新事物接受能力;既缺乏责任感,又往往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担当;既心理脆弱,又不善交际。对“95后”大学生犯错简单粗暴地训斥是一种很失败的教育方法,因为这会导致:难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自信心丧失;学生进取心缺失;学生性格缺陷;对学生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有十种批评方法润物细无声:换位式批评;自责式批评;提醒式批评;折射式批评;鼓劲式批评;递进式批评;交心式批评;问答式批评;比喻式批评;温和式批评。

关键词:“95”后大学生;训斥;批评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5后”。“95”后大学生是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的一代,相对于“60后”、“70后”、“80后”,“95后”大学生特点可谓“与时俱进”,对这样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群成员犯错如果采用简单粗暴地训斥方法,注定是很失败的方法。善用批评,一定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95”后大学生是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群

“95后”的大学生一出生就面临着社会各方面给予的竞争的压力。由于家长,教师、社会对学生的高要求,时常超越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使学生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受批评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在不易察觉的情况下,形成了程度不同的如焦虑、自卑、悲观等不良情绪。

中国首份在武汉大学“出炉”的针对“95后”大学新生的调研报告直击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这份报告表明:“95后”大学生,既不像社会上炒作的那样娇惯自私,不可理喻,也不像人们想像的那般“独”性十足,难以接触。他(她)们“经济上富裕,关心天下大事,兴趣爱好广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责任观念比较明确”。他(她)们:热爱读书,出手大方,电子产品不离左右;经济独立意识差,心理抗挫能力弱;心态开放,易接受新鲜事物;恋爱不稀奇,崇拜政界商界成功人士。

笔者在高校从事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通过对“95后”大学生关注和研究,很认同武汉大学对“95后”大学新生的调研报告得出的结论。但笔者的研究认为“95后”大学生还具有以下特点:

1、既热情开放,却又沉默孤独

“95后”的大部分大学生都热情奔放,充满活力,能言善谈,但这些表现大多是在熟悉的人或者朋友面前,在陌生人面前他们却表现得比较沉默,不善言辞。让人感觉比较清高。从笔者担任班主任对学生了解的情况来看,很多大学生与同学交流并不多,他们的交往范围仅限于同宿舍同学,有的学生甚至在宿舍也很少说话,同学会反映他们比较孤僻,遇到事情也从来不和周围同学交流,时间长了,别的同学也会觉得他们不合群,不好交往,渐渐的大家会习惯于他们的沉默,遇到事情也很少与其沟通。这样,他们自己就会觉得孤独、被忽视,变得沉默。

2、既具独立性,又不乏依赖性

“95后”大学生存在着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不希望别人打扰,排斥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过多的管自己的事情,他(她)们中由于独生子女比较多,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很少自己洗衣服、做家务,因此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非常大。另外,由于是独生子女,被宠爱习惯了,与人分享的能力、合作的能力都相对较差,在学校里和室友、同学也会存在矛盾,有事情也不愿意和同学交流,对父母存在很强烈的情感依赖,但同时又不愿意和父母做深入的交流,时刻存在矛盾心理。

3、既追求新鲜,又有很强的新事物接受能力

“95后”大学生是在网络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涉猎的信息广,诸事都追求新鲜感,喜欢寻求刺激,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当然学习能力也很强,思维活跃,创造性强。经常求新、求变,不能安于现状。并且善于从网络上接受新信息、学习新东西。

4、既缺乏责任感,又往往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担当

“95后”大学生比较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历史使命感,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别人,只关心自己,这是社会普遍认为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学生成长起来的社会背景与“60后”、“70后”有很大的区别。“60后”、“70后”经历了最艰苦的生活,深刻体会到了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而“95后”一生下来就有好的生活,父母的呵护下不知道什么叫苦,他们不需要关心政治,不关心国家发展,除了父母、老师教育自己要好好学习以外,没有人告诉他们还需要关注学习以外的事情,因此,他们就显的对国家、对社会关注不够,责任感不太突出。但是,在关键的时候也可以看到“95后”的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比如“5·12”大地震中很多大学生争先恐后的捐钱、献血等,媒体也经常报道“95后”临危救人,扶贫帮困的感人事迹。

5、既心理脆弱,又不善交际

“95后”大学生生逢良时,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有很大好转,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比以前好,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也会更多。而且父辈们宁愿自己吃很多苦,都不想让自己的子女再受苦,想让子女过上优越的生活,几乎物质上有求必应;另外,孩子受到整个家庭的完全照顾和爱护,除了学习以外什么事情都不用干,整个家庭都以这个孩子为中心,他们可以任意发脾气,家长无条件的接受。这些孩子是成长在温室里的花朵,從来没有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一旦遇到挫折就感到像天塌了一样,觉得世界一片灰暗。“95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存在一定欠缺,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心,在社交场合十分拘谨,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形象,以自我为中心,苛求别人。对他人的言行吹毛求疵、挑剔、猜疑,缺乏理解、尊重、同情心;不懂得宽容,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固执、任性、偏激甚至喜怒无常等等。无聊、空虚、渴望交朋友,却不主动或者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朋友,如何经营友谊。

二、“训斥”是一种很失败的教育方法

何谓训斥,可分开来解释。训:就是教训;斥:就是责骂、责备。合在一起就是训斥者用犯错人的错失来责骂犯错人,并对其进行教育。

在高校,训斥式教育方法是指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不以教育者意志为转移的行为表现,未达到教育者的目的以及学生违反校纪校规时,对学生采用以训斥为主的教育,即在学校里,教育者用挑剔的姿态对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是站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而是以严厉的甚至高声的吼叫与学生对话,总保持一种居高临上的心态。

“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的”。笔者认为:对犯错的年轻人,尤其是“95后”用简单粗暴地训斥式教育方法一定是失败的,因为训斥式教育方法会对“95后”大学生产生以下不良影响:

1、难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考虑问题的角度常常是不同的。作为老师对学生的行为不问青红皂白的一顿斥责,根本不听学生的解释,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老师的理解、信任、平等和耐心倾听,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学生愿意把心里话告诉老师。否则老师的居高临下,生硬指责,会加重学生对老师的误解,使师生之间隔阂更深。学生有什么话也不愿和老师讲,严重者形同陌路。有的学生,特别是青春期的学生,不满老师的训斥,产生对抗心理。面对老师训斥,或是消极抵抗我行我素,或是忤逆对抗老师,甚至用过激的言行与老师争吵,刺激老师,引发严重的师生关系紧张。

2、学生自信心会丧失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難,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来自于成人式的评价与期望。老师的尊重和信任会使学生产生自信,这是他们前进的原动力。而经常挨训的学生,自尊心受到严重损害,失去自信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对自己做的任何事都不满意,面对老师的愤怒更无法原谅自己,丧失自信心。

3、学生进取心会缺失

作为老师对待学生有问题,不分析原因,不指出解决办法,只是一味暴跳如雷的训斥,即使做好了也要鸡蛋里挑骨头,做好做坏一个样,学生就不会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而是听之任之,惰性也就因此而产生。由于恐惧老师的训斥、责骂,许多学生变得胆怯、懦弱、不思进取。不少学生学习困难,就是因为害怕出错,恐惧失败而不敢进取,不敢试探。那么在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论做什么事,都会采取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尝试新的东西。因为更多的追求和探索可能会有更多的失败和差错,随之招来更严厉的责骂。而墨守陈规求得在原地的尽善尽美就容易得多了。

4、学生性格会有缺陷

性格的培养是有规律的,不是靠督促、说教和打骂,而是靠不露痕迹的“潜教育”,包括环境育人、行为育人、受到教育和行为暗示。在人的性格发展中,学校肩负着很重要的作用,很难想象在一个很糟糕的环境中能培养出怎样的人才。学生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就会从中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培养出什么样的素质。环境对一个人的命运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充满训斥、挑剔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学会吹毛求疵和谴责他人,遇事行为偏激,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全然不察自己的不足之处。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不可控制的社会环境将无所适从,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将会成为时代的弃儿。

5、学生心理健康有影响

老师的大怒无疑会给学生造成恐惧,恐惧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杀手。老师训斥学生的表情如魔鬼般的狰狞,可想而知学生面对魔鬼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学生长期处于专制、缺乏民主气氛的环境中,各种精神需求受到压抑,很容易走向情感扭曲的深渊,形成一系列消极心里:冷漠、孤僻、苦闷、冲动、脆弱。许多学生在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时,由于恐惧老师的训斥不敢面对老师和同学,有的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而走上绝路。

三、善用批评是一门学问,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教育行为艺术

批评是指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作系统的分析,提出批评意见,加以否定,旨在帮助有缺点、犯错误的人改正。对有缺点、犯错误的人,既不能无原则的迁就,又要帮助教育他,使他改正缺点、错误,更要团结他、激励他,使他奋发进取。批评人要适当,要合乎情理,不能无限上纲上线,任意夸大;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要多劝解、多疏导、多鼓励,不要简单粗暴,盛气凌人,居高临下;要注意方法,注意场合,注意“火候”,使批评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达到这样的效用,应善于运用批评方法。笔者在教育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以下适用于“95后”大学生的批评方法。

1、自责式批评。老师用自我责备的言语主动承担责任,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拉近双方的距离,使其产生内疚心理,最终心甘情愿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心存感激地接受批评。如“对不起!我对你关心不够,不知道你母亲住院,导致你经常上课迟到,听课没精神”。

2、提醒式批评。老师通过提醒并暗示的方式点拨学生,让其自我反省,默认自己思想上或行为上存在的毛病。如“张三同学,最近没有睡懒觉逃课吧?”“李四啊,深夜玩电游睡得太晚,第二天上课会没精神影响学习哟!”等等。

3、换位式批评。老师与学生“交换”位置,让学生设身处地,站到老师的位子上考虑问题,加深对自己所犯错误或存在的毛病的认识。如“假如你是老师,我是你的学生,经常缺课,要么上课打瞌睡,作业也不按时完成,你会怎样对待我这样的学生?又怎样看待我这样的学习态度?”

4、折射式批评。老师在学生面前批评学生熟悉的另一个人,而不直接批评学生,使他联想自己身上也有同类毛病,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启发。如老师在学生张三面前批评李四,旨在批评教育张三,“李四有点不像话,上课时间泡网吧,经常不上课,学习不上进,已有几门课程挂科,我准备找他好好谈谈。”

5、鼓劲式批评。老师以肯定成绩、鼓励上进、并指明努力方向的方式与学生交谈,使其在受到激励的前提下,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你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又多才多艺,注重全面发展,是个好学生,要是今后注意多参加集体活动,强化团队意识,今后走向社会你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变得更出色!”

6、递进式批评。老师对学生的错误、缺点先谈现象,再指出危害和实质,将批评的信息由轻到重、由表及里地输送给学生,使其在心理有准备的基础上,能轻松地接受较严厉的批评信息,深刻认识自身错误、缺点的性质及危害。如老师要批评学生上课玩手机影响听课,“张三同学啊,据悉你上课喜欢玩手机是不是,玩手机会分心听课的,这一堂课没听懂,下一堂课就更难听懂啦!玩手机很容易上瘾的约,上瘾了就难戒掉,影响学习就难毕业,没有学到知识将来走向社会就难有成就,你会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自己的青春,到時后悔就来不及啦!”。

7、交心式批评。老师和学生诚恳地交心,把自己内心的看法、意见无保留地说出来,赢得被学生的认同,消除对抗心理,叩开思想大门,使批评的信息溶人交心之中,让其接受。如老师批评学生张三顶撞任课老教师刘老师:“张三同学,现在有时间吗?我们聊聊!昨天你在课堂上顶撞刘老师我认为不妥。也许刘老师没有弄清情况错怪了你,你当众顶撞是不恭不敬喽,刘老师毕竟是你的老师,又是老教师,他批评你是希望你好好学习,我建议你找个合适的机会向刘老师道个歉,这不丢人,老人说:父打无羞,师者如父,你觉得嘞?”

8、问答式批评。老师向学生提问,边问原因边分析影响和后果,让学生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自己行为错误的深刻认识,如“张三同学,你怎么动手打人啊?你以为动粗就能解决问题吗?你知道暴力是侵犯人权、是犯法行为吗?”

9、比喻式批评。老师不直接批评学生的缺点、错误,而是用比喻或周围的事例警示学生,以消除他的恐惧心理,又不伤自尊心,敦促其认识、改正自己的错误。如老师对学生张三说:“其实李四同学人很聪明,学习能力也强,就是脾气暴躁,要是那天他与王五发生矛盾稍微冷静一点,不动手就好了,也不至于受留校察看的处分,真可惜!”

10、温和式批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口气温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等相待,不盛气凌人,不伤自尊心。如老师批评学生张三和李四同学闹矛盾,“茫茫人海能成为同学,那是一种缘分,同学情如同兄弟情、战友情。也许你现在还体会不到,老师我现在和大学同学相见情谊浓浓,那就是兄弟姐妹相见,过去大学同学期间的不愉快早就翻篇了”。

作者简介:陈家驹(1984一),男,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训斥大学生同学
老夫老妻
我的训斥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大学生就业趋势
谁在偷懒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