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测度及其应对策略
2018-06-09罗文剑张晓晨
罗文剑 张晓晨
摘 要: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总是相伴而生,政府在宏观调控时应该要考虑居民的通货膨胀承受能力。通过构建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的测度指标,以1995—2014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对通货膨胀都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已接近临界点,并且通货膨胀对农村居民的冲击要大于对城镇居民的影响。农村居民的分项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通货膨胀承受力表现最为稳定,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最强,经营性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最弱,是其中的“短板”。提升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应采取“稳重点”和“补短板”的策略,适当鼓励农民外出就业,促进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采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策略,促进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
关键词: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分项收入
作者简介:罗文剑,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三农问题、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张晓晨,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三农问题与基层治理(江西 南昌 330031)。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 新常态背景下中部地区农民工就业质量研究”(JD1503);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绩效提升研究”( GL17246);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城市社区治理成本与绩效改进研究”(17BJ19)。
中图分类号:F302.6;F3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18)02-0083-08
一 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民众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比以前更强烈,尤其是近年来楼市价格的涨幅,令人叹为观止。据调查,多数民众认为其收入增长抵不过物价上涨和生活成本的增加,对物价持续上涨存在较强的心理预期《生活成本上涨快 抵消掉收入增长速度》,人民网: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3/1114/c1004-23534205.html。实际上,当一个区域的大多数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时,就意味着这个地区正遭遇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一种需求大于供给而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在弗里德曼看来,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有很多,比如PPI、RPI、CPI等,其中,居民消费价格反映了商品经过生产、流通等各环节而形成的最终价格,它能够最全面地反映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求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也就成为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的风向标。
一般认为,当CPI的增幅大于3%时,可以认定为出现温和的通货膨胀;当CPI的增幅大于
5%时,就意味着严重的通货膨胀。统计数据显示,1980-2014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值为103.5%,年均增长3.5%,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存在比较温和的通货膨胀,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年次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分别是1980年(6%)、1985年(9.3%)、1986年(6.5%)、1987年(7.3%)、1988年(18.8%)、1989年(18%)、1992年(6.4%)、1993年(14.7%)、1994年(24.1%)、1995年(17.1%)、1996年(8.3%)、2008年(5.9%)和2011年(5.4%)。
学术界对通货膨胀的关注方兴未艾。菲利普斯曲线( Phillips Curve)描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而奥肯定律( Okun's Law)又指出了失业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反方向变化关系,说明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往往是相伴而生。中国学者关注通货膨胀的成果较多,有学者认为国家经济中存在显著的托宾效应,通货膨胀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陈朝旭、许骏:《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关联性的实证分析》,《现代情报》2006年第9期,第213—14页。,因为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降低失业率,促进劳动力市场更好地运作,有利于刺激私人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窦智、叶文辉:《关于通货膨胀容忍度的分析——基于双重菲利普斯曲线》,《经济问题》2013年第8期,第18—22页。。然而,另一些学者同时指出,通货膨胀会增加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将风险转向实物资产和初级商品转移,并最终导致通货膨胀预期的强化和通货膨胀水平的上升李勇、王媛媛:《对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两难冲突的原因分析》,《浙江金融》2012年第1期,第18—24页。,而且,过快的物价上涨和过高的通货膨胀涨幅必然对人们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中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造成较大冲击赖志花、王必锋:《通货膨胀背景下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家庭特征》,《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9期,第27—40页。,尹宗成和杨聪尹宗成、杨聪:《我国异质性通货膨胀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5期,第70—71页。的实证研究也表明,从长期看,通货膨胀将导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会进一步造成社会不公。因此,多数学者和实务工作者都认为,通货膨胀应该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学者们还就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贾茜:《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经济影响因素分析与统计检验》,《统计与决策》2016年第6期,第113—117页。、风险等级预测薛晔、蔺琦珠、任耀:《我国通货膨胀风险的预测模型——基于决策树-B神经网络》,《经济问题》2016年第1期,第82—89页。、形成机制黄正新、章婷:《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的性质与形成机制》,《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第43—51页。和治理对策侯建明:《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治理对策》,《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11期,第99—102页。等展开了讨论。然而,已有文献比较少关注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承受程度即通货膨胀承受力问题,关注弱势群体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的文献较为鲜见。毕竟,通货膨胀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不一致,或者说不同群體的通货膨胀承受力存在明显的区隔,导致其对通货膨胀表现出惶恐或淡定的差异性。因此,对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不能只聚焦于CPI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考察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承受力具有更为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二 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的理论阐释
如果说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政策刺激,那么这种政策刺激显然会带来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两难境地。换而言之,一方面政府扮演了通货膨胀的“麻烦制造者”角色,但另一方面,政府又需要扮演反通货膨胀的“角斗士”,这种内在的矛盾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做出权衡,而对于强调“为人民服务”的中国政府来说,权衡的基础显然不是政府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应该是社会大众对通货膨胀的容忍度或承受程度。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政府反通货膨胀的目的并不是他不喜欢通货膨胀(政府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而是他不愿意让通货膨胀发展到超出社会或居民的承受能力李腊生等:《我国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测度及压力测试》,《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8期,第54—65页。。
通货膨胀承受力,是指居民对通货膨胀的容忍或承受程度,既包括物价持续上涨对实际生活水平的影响程度,也包括其对物价上涨预期恐慌的心理反应,它是客观经济条件与心理因素综合的一种主观性评价李腊生等:《我国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测度及压力测试》,《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8期,第54—65页。。1997年以来,中国的CPI指数一直维持在个位数增长,呈现阶段性通货膨胀波动,2016年全年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0%,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城乡居民和单位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1.5%,而且,不少人认为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增速已超越了其收入的上涨幅度,随着房价、食品价格等大幅扬升,居民对通货膨胀的现实挫败感比官方公布的CPI数据要来的更加强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情况基本一致(如图1),但相对城镇居民而言,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也仅有12.3%,在收入绝对数和增幅上均大幅落后城镇居民。因此,农村居民相对城镇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感受和承受能力应该会更加糟糕。考虑到农村居民多为社会弱势群体,从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构建共享共进社会的意义上来说,考察农村居民的通货膨胀承受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既现实且重要。
图1 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
三 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测度
1.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的测度指标
根据对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的界定,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应该从经济和心理两个角度去考察,但实际上,通货膨胀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归根结底会通过经济行为得到反映,也就是说,心理承受力取决于经济承受力,考察居民的通货膨胀承受力关键就是考察他们的经济承受力。对于如何测量特定群体的经济承受力,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答案,如李金昌李金昌:《通货膨胀承受能力测算》,《统计研究》1989年第5期,第63—65页。、李腊生李腊生等:《我国城乡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比较及压力测试》,《经济问题》2014年第5期,第46—52页。等学者构建的消费者通货膨胀承受力指标。通过比较发现这些指标具有极大相似性,即他们大多是以CPI指数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测度指标。客观地说,以CPI指数为基础建立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测度指标的方法简单易行,而且数据容易获得。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居民最关心的是经济市场中的物价、货币收入与支出的变动王芳:《通货膨胀对低收入群体实际影响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年第4期,第51—56页。,以CPI指数为基础构建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的测度指标,并以此来考察农村居民对通货膨胀的容忍程度,显然会更“接地气”和更具准确性。
上述分析表明,以CPI指数为基础构建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的测度指标,可以建立基于收入的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基于支出的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和从收支角度综合考量的综合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
其中,基于支出的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可以用公式Zt=Et/Et-1Pt表示,其中Et表示当年的居民消费支出,Et-1为上一年度居民的消费支出,Pt为该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Zt表示基于支出的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反映的是物价上涨对居民想保持上一年生活状态的压力,尽管居民的财富会因通货膨胀而缩水,但其支出安排显然不只是以通货膨胀时期的收入为依据,还会结合收入存量和未来的预期收入等因素,而且,居民支出的数量、结构或范围变化还可能是因亲友间走访、婚礼、疾病等原因所致,而非受物价上涨的影响,因此用基于支出的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来解释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很可能会出现误差。
综合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是希望通过兼顾考量收入、支出、物价等综合因素,反映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可以用公式
Ht=St-St-1Xt-Xt/Pt=ΔSΔX
来表示,其中,St为居民当年收入,ΔS表示居民当年货币收入的增收情况,Xt为当年的消费支出,ΔX表示名义消费与实际消费的差,体现的是居民因物价上涨而增加的消费支出,Ht为综合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它看似能兼顾收支,但实质上是收入增量与消费增量之比,反映的是居民收支变动、支出偏好,以及人们生活的富裕状况,对居民通货膨胀承受能力同样解释力也不强。
基于收入的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可以用公式
Vt=St/St-1Pt表示。其中t指的是时间(年份),Vt为该年的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St是居民该年的收入,St-1是居民上一年度的收入,因此St/St-1就表示该年度居民的收入指数,反映了收入与物价的关系,该指标直接体现了居民的经济实力,能够很好地解释居民收入抵抗通货膨胀风险或物价上涨冲击的能力,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居民收入增速大于商品或劳务价格上涨的幅度,我们就可以认定居民具有较强的通货膨胀承受力,并且不会因为物价的上涨而影响生活质量或带来心理压力。
基于此,本文选定基于收入的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作为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的测度指标。显然,若Vt大于1,就意味着该年居民收入增長快于物价上涨,居民具有一定的通货膨胀承受力;若Vt小于1,表明该年居民的通货膨胀承受力较弱,通货膨胀的影响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或范围;若Vt等于1,则表明该年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达到临界点。
为了进一步检测所构建的测度指标是否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需要对该测度指标的可靠性进行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是考察测度指标可靠性或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信度是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呈现信度水平。目前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常使用的信度分析方法是克隆巴赫α系数,α系数越高,意味着该测度的结果愈一致和可靠。一般认为,α系数如果大于0.6,就说明内部一致信度可以接受,α系数越大则信度越好。根据收集到的1995-2014年的数据,借助SPSS软件进行“可靠性分析”,输出得到α系数值为0.618,说明测度指标的内部一致性可以接受。效度是指测度指标能测量到我们真正想要测量的概念之程度,可以采用内容效度来测量指标的有效性,公式为CV=B-A/2A/2,CV为内容效度,A为参加评判的专家人数,B为A位专家中认为测度指标能很好测量到我们真正想要测量概念的人数,即B 2.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分析 为了较为细致地描绘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情况,本文将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分析,一是相对城镇居民而言,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如何?二是农村通货膨胀承受力具体体现如何?考虑到国家统计局将居民收入分为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四类,我们将选择农村居民、城镇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比较以及农村居民分项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比较两个维度,来考察近20来年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情况。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6—2015)。 (1)农村居民、城镇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比较 图2 农村居民、城镇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走势对比图(1995—2014年) 由表1和图2可知: 第一,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总体上要弱于城镇居民。1995—2014年间,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均值1.0771,小于城镇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均值1.0811,而且城镇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的标准差(0.0248)更小,说明在城镇、农村通货膨胀波动大致相近的背景下,城镇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表现更为稳定,且城镇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总体上要强于农村居民,或者说通货膨胀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冲击要大于对城镇居民的影响。 第二,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已经接近容忍的临界状态。从纵向时序看,1995—2014年,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和城镇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的年度数据均大于1,这意味着,近二十多年来,尽管物价上涨带来了人们的抱怨和心理压力,但实际上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对通货膨胀都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两个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仅是微略高于1这个临界值,说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皆已经濒临通货膨胀承受程度的临界状态。 第三,近年来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有所增强。从年度数据上看,1995—2014年的20年中,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大于城镇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的情况只有8次,且多数发生在2010年以后,表明在2009年及以前,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总体上要弱于城镇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但2010年以来,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有所增强,并略高于城镇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 (2)农村居民分项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分析 表2和图3显示: 第一,农村居民分项收入都具有一定的通货膨胀承受力。1995—2014年,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财产性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经营性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和工资性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的均值全部大于1,意味着近二十年,农村居民分项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均相对较强,每一项分类收入总体来说都能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 第二,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受通货膨胀冲击最大。农村居民四项收入的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均值中,转移性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最大,其次是工资性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接下来是财产性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最小的是经营性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这说明,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最强的是转移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其次才是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或者说分项收入中,通货膨胀冲击最大的是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 第三,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通货膨胀承受力表现最为稳定。从纵向数据看,1995—2014年间,通货膨胀对分项收入的影响超出农村居民承受力的情况为5次(即系数小于1),其中转移性收入2次,财产性收入2次,经营性收入1次,只有工资性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每年均大于1,而且工资性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的标准差(0.0317)最小,加之2005年以来,工资性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系数几乎持续保持在1.1以上,足以表明工资性收入的通货膨胀承受力表现最为稳定,抗通货膨胀性最强。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货膨胀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的测度指标并以1995-2014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对通货膨胀都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已接近临界点,并且通货膨胀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冲击要大于对城镇居民的影响;另外,农村居民的分项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通货膨胀承受力表现最为稳定,转移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最强,而经营性收入的通货膨胀承受力最弱,是农村居民分项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中的“短板”。因此,未来宜采用“稳重点”和“补短板”相结合的策略,着力于强化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提高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以提升农村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 首先,适当鼓励农民外出就业,促进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拓宽居民劳动收入”渠道。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主要指通过就业而得到的劳动报酬和福利,受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外出就业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越来越大贺珍瑞:《促农增收的新思考:基于农民就业的视角》,《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第52—55页。。到了2013年,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首度超过了经营性收入,而来自国家统计局《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的数据也显示,农民工月均收入3275元,比上年增加203元,增长6.6%;外出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3572元,比上年增加213元,增长6.3%;本地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2985元,比上年增加204元,增长7.3%。鉴于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不仅通货膨胀承受力强,而且通货膨胀承受力最为稳定,仍具有较大的涨幅空间,政府应该致力于,一是继续鼓励农民外出就业、创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在农民工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政策方面做出系统化改进,消除农民进城的就业歧视,让他们在就业中获得稳定增长的工资性收入;二是要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尤其是促进中小城镇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实现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三是要加大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入,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核心价值体现,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未来还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入,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技能提升和其他再就业政策与物质支持黄明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本结构诠释》,《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第37—45頁。,包括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投入、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和支持农业合作社等组织进行农民人才培育等,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的技能改善,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为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强能力、奠基础。
其次,通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策略,促进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是分项收入通货膨胀承受力中的“短板”,但经营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的“贡献”较大,2015年农村居民收入的近40%来自经营性收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1.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为4600.3元(40.28%)、4503.6元(39.43%)、251.5元(2.2%)和2066.3元(18.09%)。,显然应该努力增加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避免达到通货膨胀承受力的临界值,或者出现超出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的现象。一是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在当前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既定图景下,经营性收入依然是农村居民的主业收入,但是,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倚赖农村传统产业经营(如种地卖粮)增加收入的空间非常有限。可以向我国台湾等地学习经验,成立新型农会等方式实现农村产业规模化经营,以规模经济来增加经营性收入;尤其是要优化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并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实现“互联网+农产品”的多元发展;还应该大力开发乡村生态、文化资源和发展乡村旅游,推出特色文化体验、民宿等配套社会服务业发展,促进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增长。二是要培育或扶持一些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农村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实践表明,在一些农业经济效益好、农民收入水平高、农村社区充满活力的地方,大多存在竞争力强、辐射效应明显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不仅带来了一方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能够保护农产品价格和促进农产品期货贸易,降低农业风险和减小农民经营性收入的波动振幅。未来,我国应该将坚持这个方向性的战略重点,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培育或扶持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龍头企业。三是要致力于打造一个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防止农民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失。可以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创新流通发展的模式,努力搭建多层次、立体式的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形成“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稳定合作模式;同时,考虑到目前我国自消费农产品物流占比偏高,而且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损耗较为严重,宜加强现代农产品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既要尽力开发可行的保鲜技术,以改善农产品运输与存储过程中保鲜技术落后的局面,也要稳定农产品市场的正常秩序,逐步建成完善统一开放的现代农产品市场。
Measurement of Rural ResidentsInflation Affordability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LUO Wen-jian,ZHANG Xiao-chen
Abstract:
Economic growth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inflation,therefore,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sider the residentsinflation affordability when taking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By constructing a measurement index of residentsinflation affordability and using empirical data from 1995 to 2014,it was found that both rural residents and urban residents have a certain ability to withstand inflation,but they are close to the critical point of affordability.And the impact of inflation on rural resident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urban residents.Among the rural residentsmultiple revenues,the inflationary affordability of wage income is the most stable,the rural residentstransfer income and wage income became the strongest,and the inflationary affordability of business income is the weakes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ural residentsinflation affordability,we should adopt the strategy of “steady focus” and “making up for shortcomings”,and properly encourage farmers to go out for employ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pid growth of rural residentswage income,and adopt the strategy of adjusting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promote the steady growth of rural residentsbusiness income.
Key words:rural residents;inflation affordability;multiple revenues
【责任编辑 吴应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