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购买商业保险影响因素分析
2018-06-09闾舒文王陵晗徐晓玲马燕舞
闾舒文 王陵晗 徐晓玲 马燕舞
[提要]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经济状况的不断发展,商业保险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发展中国家,为商业保险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遇与挑战。因此,研究年龄、收入、受教育水平等三因素对我国居民购买商业保险的影响,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分析我国居民购买商业保险的意愿变化情况,更有利于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对我国商业保险未来的营销策略、改进方向提出适当性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保险;年龄;收入;受教育水平
基金项目:2017年度中华女子学院北京市大学生创新课题研究项目结项成果(项目编号:110004991354)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4月9日
一、我国商业保险历史沿革
(一)艰难困苦。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走上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之路。但在当时,国家的政策法规、人民意识及社会环境都较落后,没有经验案例作为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而我国的保险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艰难地成长起来的。
1997年中國保险市场全面扩张后,大批人涌入保险行业。此后,代理制的残酷现实便逐渐显现,保险公司的“人海战术”、“员工就是客户”等策略,给行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高素质者纷纷退出,这也给相对于银行业和证券业本就人才积累薄弱的保险业带来了可怕的恶性循环:员工素质低使行业形象越来越差;行业形象差则更招不到高素质人才,于是行业形象更差。到21世纪,我国走进发展新时代,保险业也面临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新局面。风险在于我国的保险市场存在四大不成熟:市场主体不成熟、消费者不成熟、监管机构不成熟以及保险市场不成熟。
(二)互联网盛行前后。在互联网盛行之前,保险业曾以电话销售的形式做过预演。最初在中国实行时很快就进入了蓬勃发展的状态,但到后期,电话销售趋于泛滥,不仅让民众心生厌烦,也使得个人隐私的安全问题暴露出来。
互联网盛行后,逐步实现对保险业的颠覆与重塑,从产品设计到服务,再到营销模式,各个层面都在互联网浪潮的大环境下发生着改变。首先,销售渠道结构不断趋向多元化;其次,嵌入场景的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越来越多的标准化、简单化的保险产品转移至互联网渠道。另外,定价模式也借助互联网渠道不断改进,保费规模得到大幅提升。
(三)中国商业保险的千百面。在国内外,财险与寿险的蛋糕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财险以财产的实际价值为衡量标准,而寿险则取决于人群自身的经济实力等因素,并且财险具有补偿性而寿险具有储蓄性,所以寿险的额度要远远大于财险。
以保险的形式赢得收益的险种为投资型保险,它的保险保障偏低,投资风险部分或者全部由投保人承担。其中,风险最小的、最为保守的是分红型保险,最激进的为投连险,位列中游的是万能险。
二、定性分析
为大致了解我国居民对商业保险的了解状况和认知程度并初步分析影响其购买商业保险决策的因素,我们进行了初轮的问卷调查,共搜集了180份调查问卷,以定性分析为主。
在调查中,关于是否支持家庭购买商业保险的问题,绝大多数人都表示支持,所以在现今条件下,人们还是愿意花钱为自己或家人购买一份保障,而少数人不愿意购买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除了人们自身的原因外,保险产品自身的缺陷也是原因之一。
人们愿意购买保险产品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将保险作为一种有效规避风险的理财方式,与其把钱放在银行让它贬值,不如找一种安全有利的方式去打理,对自身也是一种保障。但是,“人云亦云”也是我国居民购买保险产品的原因之一,说明我国居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为周围的影响而选择购买保险的非理性行为。人们不愿意购买的原因则主要是保险产品的理赔存在很大问题,其次有些人购买了社保就不愿再购买商业保险,最严重的则是保险行业的服务混乱,不能深入人心。
家庭购买商业保险的决策属于家庭金融决策的一部分,会动用到家庭共同财产,所以在此过程中,家庭主要劳动力需要参与决策。我们搜集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居民关于保险的了解程度对家庭购买决策的影响程度,在参与家庭保险购买决策的人群中,对商业保险了解程度为不了解的人群占参与家庭购买商业保险决策的比例将近1/5;对商业保险了解程度为比较了解的人群则将近1/2;对商业保险了解程度为非常了解的人群在1/5左右,说明对商业保险的了解程度越高,则参与家庭购买商业保险的决策的可能性越大。
在参与调查人群中,购买商业保险所付的保费集中在1万元以下、1万元以上的占比不到一半,5万元以上的仅占5%左右。说明虽然商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认可,但依旧没能完全具备成为主流资金分配方式的实力和资格。在人们购买的保险类型中,重大疾病、意外和人寿险占比最高,投资连结保险和财产险还较少。说明人们主要把保险作为一种保障,而普遍不倾向于用保险进行投资理财。所以,如果购买保险的话,人们普遍选择健康和人寿保险。即使愿意选择保险作为一种理财方式,也不会尽可能多地投入。
三、二次调查
购买商业保险属于金融决策行为,而该行为与个人的年龄、收入、受教育情况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会影响到个人的经济支付能力和对价值的判断,进而影响到对产品的效用评价、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估计。
为了更确切地了解这三个因素对我国居民购买商业保险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二次调查,共收集70份问卷,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年龄、收入、受教育水平三个因素对我国居民购买商业保险的影响,探索相关数据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
(一)年龄因素的影响。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20~49岁的人群即青壮年人群占比最高,其中20~29岁以及40~49岁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各占总人数的28.57%,30~39岁的人群占总人数的27.14%。所以,20~29岁、30~39岁以及40~49岁人数相近,高于其他三个年龄段的人群。
居民对于商业保险的需求以及购买力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其实,各年龄阶段的人身保险消费行为特征就是从投保人的身份来进行讨论的。婴幼儿和少年兒童不具备保费支付的能力,但他们却作为重点的被保险人而“消费”了大量的人身保险产品。青年人则因为自身较低的支付水平和较低的风险意识而很少购买保险;而成年人则随着自身支付能力的不断提高,在家庭中承担更多责任,并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对商业保险的购买也不断提升;老年人则会因为自身年老多病,支付水平不断降低的缘故而选择减少自己在商业保险方面的消费,但是随着现今社会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带来的影响,老年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趋势也开始不断加剧。所以,居民在不同年龄阶段所面临的社会状况的变化、疾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的差异、风险意识的变化以及保费支付能力的变化等决定了其保险的需求程度也有所不同。
(二)受教育水平的影响。由表1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人群中,硕士学历的人购买商业保险大多会选择较高的保费。而从购买商业保险的保费离散程度来看,学历在本科层面的标准差达到10,462.875,学历为硕士的标准差则为10,172.408,高于其他学历的标准差。因此,学历为本科和硕士的人群购买商业保险的保费比较分散;而其他学历的人群在购买商业保险的保费则相对较为集中。(表1)
对保费和受教育水平之间进行方差分析发现P=0.131>0.05,所以二者关系并不显著。事实上,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购买者对商业保险认知的深浅以及购买者对资产的把控和分配能力。受教育水平越高,在购买商业保险时会更理性、更独立自主,但是保费的高低依旧取决于购买者及其所在家庭的经济实力,并不由受教育水平影响。
(三)平均月收入的影响。由图1的散点图可以看出,购买商业保险保费与我国居民的平均月收入之间存在近似为正的线性相关关系。(图1、表2)
从我国居民购买商业保险所付的保费与平均月收入的相关分析表可以看出,相关系数为0.471,且在0.01级别(双尾)下,相关性显著,表明购买商业保险保费与平均月收入之间存在低度线性相关关系。P值为0,说明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购买商业保险保费与平均月收入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以我国居民的平均月收入为自变量,所购买保险的保费为因变量,构建以下线性回归模型。(表3)
通过数据处理得到R2为0.222,代表回归方程对购买商业保费的解释程度为22%,数值较小,说明方程拟合度较低;由方差检验又可知,居民的平均月收入对其购买保险的保费存在显著性影响。最后,由表3可知回归方程中的常量为5558.99,回归系数β为0.310,所以方程为:
购买商业保险保费=0.310×平均月收入+5558.99
四、商业保险自身不足及相关建议
(一)自身不足。我国居民对商业保险购买力度的变迁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年龄、收入及受教育水平,还取决于其自身的固有缺点以及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爆发的新问题。
由于我国商业保险相比于西方起步较晚,因此还未建立市场退市机制,就形成政府对保险公司的隐性担保,保险公司就会以越大越安全的投机理念,盲目增资扩建,违规经营。同时,在保险监管体系下,保险行业协会发展较晚,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另外,监管机构对一些较为普遍的违规行为没有进行严格的处罚和移交。因此,监管力度的缺失就是商业保险自身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建议
1、加强监管。当前我国保险监管机构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保证我国保险业稳定地发展。要在以个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二是重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三是重塑保险监管,做到敢于监管、严于监管、精于监管;四是加强监管协调,形成监管合力。
2、加强宣传和教育。现在我国居民对于商业保险依然没有一个系统的认知,所以很难在是否购买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即使有人愿意购买也会因为缺乏来自专业人士的建议而草率地分配资金。另外,有研究显示居民具备的金融知识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居民购买商业保险的可能性,金融知识对其参与商业保险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政府应该在居民生活中大力倡导风险意识并普及保险知识,鼓励我国居民积极主动地学习金融相关知识。我国居民要主动接受保险知识,以便将来能合理地购买保险。而保险公司方面,则应该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做好客观正面的宣传工作,做到深入客户内心,为自身赢得更好的口碑。
(三)前景。2014年8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放在经济社会工作整体布局中统筹考虑,开创了保险业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面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战略机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行业不断进步,国家看到了其利国利民的优点,并愿意给予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美好的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只要社会各方面能够根据自身不足,积极改进各项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商业保险一定会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它也必然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主要参考文献:
[1]傅一铮,苏梽芳.中国城乡家庭购买商业保险的影响因素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2]郑贤玲,许玲珊,陈文密,冯炜.广州城镇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4).
[3]庞楷.中国城镇居民人身保险消费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4]杨海山.我国商业保险监管制度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7.
[5]黄靖雯.浅析我国居民商业保险意识的影响因素[J].现代商业,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