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不改护军旗 忠贞坚韧守正义
2018-06-08黄文奇
黄文奇
【摘 要】十九大献礼剧目——泗州戏《哥哥莫要过河来》根据李国斌同名小说改编,取材发生在安徽大别山的真实历史事件,将90年前那段革命历史再次拉回人们的视野。该剧通过“送旗”这一中心事件,讲述了战争背景下关于革命爱情和同志友谊的故事,展现了战时背景下的人性百态,传递了忠诚担当、坚韧不拔的正能量。
【关键词】十九大献礼;泗州戏;《哥哥莫要过河来》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4-0043-01
日前,十九大献礼剧目——泗州戏《哥哥莫要过河来》在安徽大剧院首演,该剧通过“送旗”这一中心事件,讲述了战争背景下关于革命爱情和同志友谊的故事,传递了忠诚担当、坚韧不拔的正能量。
1932年秋,国民党反动派集结30万兵力,围剿中共鄂豫皖红色根据地,红25军伤亡惨重。鄂豫皖省委为挽救革命,鼓舞民众,决定重新整编红25军进行战略反攻。在这样的背景下,故事开场就笼罩着一抹苍凉的色彩。剧情很简单,驻扎在清水镇的小分队四人组要在三日内将军旗插上紫云架,无奈敌众我寡,危难之际犟娃子的未婚妻鲍紫蕊接下红军战士未完成的使命,将军旗插上了紫云架。单单将其当作一个战争故事来看并不足以让人感动,而当作一个爱情故事也未免过于浅薄。导演将二者完美融合,不仅重现了革命爱情和同志友谊,更着重剖析人性,展现了战时背景下的人性百态。
鲍紫蕊和犟娃子之间的爱情是贯穿全剧的一条线索。虽然开场就是二人的分别戏,但从茫茫人海中鲍紫蕊的狂奔和二人见面时的那种真情流露,我们不难看出二人的结合是有感情基础的。鲍紫蕊出生大户人家,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受其开明父亲的影响,她有着果敢的性格。正是这样的性格才使得她敢在两年前红军进驻清水镇时与犟娃子私订婚约,甚至在向父亲索要通行证失败的情况下跳窗出逃,企图与犟娃子私奔。但是,人终究是要走向成熟的,可以说,紫蕊从“哥哥莫要过河离去”到“哥哥莫要过河回来”的变化中,完成了从鲁莽任性到成熟担当的蜕变。
当发现自己一时任性偷换军旗犯下大错后,鲍紫蕊开始了她的自我救赎。她抛鞋占卦祈求吉祥、偷离小镇以报险情、跪拜双亲祈求表哥,她想尽了一切可行或不可行的办法,以期弥补自己的过失。大错铸成,她一袭嫁衣伴着凄厉的唢呐声走进牢房准备以殉情谢罪。鲜红的嫁衣和阴森的牢房产生的巨大视觉冲击,是鲍紫蕊痛苦迷茫、自责悔恨的内心写照。牢房里的一番对话使紫蕊进一步觉醒,她深刻体会到需要自己守护的远不止犟娃子一个人,于是作出“天大的欠债紫蕊还”的承诺。或许最初鲍紫蕊想成为红军宣传员只是因为一时兴起,但最后鲍紫蕊将军旗插上紫云架是真正的大义担当。
鲍紫蕊的身影消失在漫天飞舞的杜鹃花瓣中,我们不知道她的结局是不是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纵身跳崖以死殉情,但就剧目的主题来看这已经不重要了。神奇的是,大幕落下,观众竟无法对这个致使小分队全军覆没甚至影响革命进程的姑娘产生恨意,大家都惊叹其经历和凄美的爱情。
小分队送旗是全剧的另一条线索。导演对小分队的设计可谓用心良苦,一方面小分队有着很明确的分工,团队中有总指挥,有卫生员,有向导,这样的设计为完成送旗任务提供了可行性;另一方面,每个队员又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犟娃子执着坚毅、山猴子活泼开朗、八斗沉默冷静、燕玲善良温柔,不仅使得整个送旗过程颇具看头,精彩不断,更打破了传统红色题材中正面人物的脸谱化定式。这样性格化的设计无疑增加了情节的真实性,使得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小分队的送旗任务以失败告终,战士们一个接着一个倒下,为作品增添了悲剧色彩,但无形中凸显了战争年代革命先烈追求理想不畏牺牲的精神,塑造了革命先烈的伟岸形象。
对于反面角色的塑造,导演也力求性格化。在一些传统的剧目中,反面角色从一出场就自带“恶人”属性,而束采祥作为该剧唯一的“反面角色”,观众并不能简单将其定义为“坏人”或“恶人”。首先他是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自然人,年少轻狂、意气风发,有着对姑父姑母的敬爱和对表妹的疼爱,更有他自己的信仰与追求;同时他又是一名军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所以面对军令和亲情,束采祥即便是万般无奈,也要坚决执行命令。从这个角度来窥探当年那些可怕的战争,太多像剧中人物一样的普通群众和战士无辜饱受战争之苦。
在舞美设计方面,导演结合该剧无场次的结构安排,采用了开放式的空间结构,呈现了更为自由广阔的舞台叙事时空。同时为规避硬片实景,将悬挂幕纱布与天幕融合,实现了观感上的纵深感。配合灯光变化、布景迁换、音乐转场的搭配处理,给观众以“重在写意,美在意境”的视听享受。
除此以外,导演对“突转”与“发现”手法的运用、多媒体和转台的操控也是该剧的亮点。开场那首极具地方色彩的《送郎歌》宣告了其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革命题材作品。“秋风凉,树叶黄,我送哥哥上山岗,千言万语数不尽,亲人呀,你何时才能再回乡。”這是鲍紫蕊的心声,更是战时无数民众的内心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