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川剧的传播发展
2018-06-08田玉琪
田玉琪
【摘 要】川剧是我国四大地方剧种之一,是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作为一种古老的戏曲艺术,在其传播发展的过程之中,不断地与各种传播媒介相融合。文章基于此,在展现川剧发展中不同传播媒介实践的同时,探寻当今社会“新媒体”语境下其艺术传播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川剧;传播媒介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4-0006-02
近年来,尤其是从2010年,“新媒体语境”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也越来越多。要想了解什么是“新媒体语境”,那就先要了解“新媒体”这个词。美国杂志《连线》曾为此作了一个定义“新媒体就是,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这是从传播学的层面为新媒体作出了释义。那在技术层面,新媒体其实就是依托于新兴技术的产生发展之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它包括网络、数字电视电影、数字杂志报纸、触摸媒体等,与传统意义上的媒體相比而言,被媒体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而“语境”这个词源于希腊文“contextre”,意为“交织在一起”。由此,“新媒体语境”应该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语境”而言的一种宽泛的概念,它以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为特征,通过数字的技术支持,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介的局限,文化与知识的传播方式自然有了新的可能。而将传统文化与新兴技术相结合,以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为依托,使传统文化呈现出比以往更为与时俱进的状态,是传统文化紧跟时代潮流、继续发扬光大的力量源泉。川剧作为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该与新媒体“联姻”。那如何充分利用各类传统媒介,再结合新媒体的优势,以其两种传播模式共同致力于川剧的传承发展,正是当下急需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一、川剧传播媒介的发展之路
戏曲与传统媒介的结合形式由来已久,1905年公开放映的中国第一部电影就是一部戏曲电影。所以中国电影自诞生之日便与戏曲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1957年,首部川剧电影《杜十娘》诞生,影片以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由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廖静秋出演,这也是其最后一部作品。当时身患癌症的廖静秋拖着病体艰难地完成了拍摄任务,影片完成不久,廖老师就与世长辞,巴金还为此写了纪念《廖静秋同志》的散文。
自《杜十娘》之后,像《四姑娘》《白蛇传》等越来越多的川剧作品开始被搬上电影银幕。2011年《槐花几时开》上映,引起了大家对川剧电影的关注。该片以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为基础,为观众打造了在新社会下,在农村建设的坎坷过程中,落后乡村发家致富的蓝图。电影《槐花几时开》在制作时,严格控制了唱词、声腔、剧本和表演这几个方面,制作组尽可能地保留了川剧本身的意蕴。2016年上映的影片《夜孔雀》,青年演员余少群饰演一名川剧学校学生,为此他专门学习了川剧“跷功”身段、指法,与黎明在电影中演出川剧《孔雀胆》。为川剧带来了一大批青少年观众。而在2017年,有两部川剧电影《金子》和《笑里藏刀》拍摄完成。根据相关报道,《笑里藏刀》这部影片所涉及的川剧达十余部,而且其标题“藏刀”,就是来自于川剧的折子戏《打红台》。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关系也都与川剧密不可分。川剧作为整部影片的线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除电影外,电视剧也是川剧的另一主要传播形式。戏曲电视剧可以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从起兴到发展,跨越了非同一般的历程。川剧与电视最初的结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川剧电视剧,而是将川剧的传统剧目故事经过简单的改编后以电视剧的形式播出。但经过多年不断地探索与打磨,川剧电视剧的样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创作者开始注意最大限度地保持川剧的原貌,有了飞跃式的进步。1987年的《界树下的奇案》和1989年的《乔老爷奇遇》就分别荣获第三届戏曲电视奖“三等奖”和第四届戏曲电视奖“三等奖”,为川剧从戏台走上银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在近几年,川剧电视剧也层出不穷,《王熙凤》《白蛇传》《凌汤圆》《欲海狂潮》《中国公主杜兰朵》等不断呈现在电视屏幕上,川剧有了更为广阔的展示空间。
二、“新媒体语境”下川剧的传播变革
在社会不断发展、媒体不断更新的背景下,传统媒介也开始找寻顺应时代潮流的变革。而川剧的传播,在不断挖掘传统媒体传播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为其传播打开了新的门窗。新媒体与互联网一样,它以实时互动、共享传播的特色为大众所认可,具有极强的创新形态。人们在线上,可以随时随地交流互动;通过新媒体,人们既可以自由选择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能进行学习,又可以随心所欲地观看参与各类文艺活动。这就非常方便地为各类信息提供了多方位、多视域的传播方式。这些之前的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新兴功能,使新媒体迅速成长为当今社会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在川剧的发展中,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必然所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具有足够灵活的思维意识,利用新兴媒体的优势,搭建起现代化、科技化与传统戏曲艺术之间的桥梁,尤其是在网站、微信,以及游戏和动漫等形式的充分运用上。
在全民信息时代,因信息量广、题材丰富、互动性和时效性强,以及其共享性等特点,网站迅速代替传统媒介,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川剧也应该及时抓住这个时机,目前戏曲网站、中国戏曲网和爱戏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但中国地方戏曲繁多,川剧在其中所占比例屈指可数,直到2005年中国川剧网以及2009年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网站的建立,使川剧的传播传承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为了进一步了解川剧网的传播价值,笔者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有效份数96份。
由此可见,川剧网的传播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例如扩大版面、及时更替信息、上传更多的微视频以及举办川剧活动,等等,以更好地满足各大网民的需求。
2017年8月6号,騰讯本年度第二季度财报公布,从这份财报可以看出,腾讯和微信的联合活跃注册账户已经到达9.63亿,比之去年同期增长19.5%。自2012年8月17日微信公众号开放,微信已经成为势不可当的超等软件。基于其账户群,微信与戏曲的融合,俨然是必不可少的举措。当前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已有川剧相关的公众号56个,但经过实名认证的只有19家。具有代表性的分别为重庆市永川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四川巨馨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重庆市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成都市川剧院等。但这些公众号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视频量少、更新慢,不能引起受众长久的兴趣。
网络游戏和动漫作为新兴艺术,有着极强的时代信息,广受青少年群体的欢迎。将戏曲这种传统的文化同游戏和动漫结合起来,创造新的艺术产品来讲述戏曲故事,将为戏曲在青少年群体的传承传播打开契机。2015年1月24日,改编自网游《剑网3》的广东粤剧《决战天策府》上演,首次实现了游戏与粤剧的跨界融合。成功吸引了大量“游戏粉”的注意力,并参与实时互动转发。以此为契机,川剧也开始了与网游的“联姻”。2012年,出现了一款名为《变脸》的川剧游戏且风靡网络,2016年的《拳皇14》新出现的女性角色“美杏”,也是川剧演员,戏中还可以看到她的很多变脸招式。
在动漫方面,国内制作的《天仙配》《打铜锣》《墙头记》《孟姜女》等更是广受好评。川剧在与动漫融合的尝试上,更是历史悠久。1959年,由川剧改编的影片《一只鞋》上映,这是第一部川剧动漫作品。而最近的《请医》《秋江》等作品,又一次将川剧动漫带入了观众的视线。不仅如此,各大院校也对川剧动漫的研发创作提供了平台,如重庆大学图书馆2014年和2016年先后实施了《中国经典戏曲动漫——川剧篇》和《中国经典戏曲动漫——重庆篇》,广受师生欢迎。
除以上之外,川剧与其他新兴艺术的融合方式也正在被开发。2018年成都春晚,著名“梅花奖”得主王玉梅和歌手赵祺一起,为观众呈现了一曲不同风格的《成都》,实现了川剧与流行音乐的首次跨界型式,浓厚的川剧唱腔、秀丽的川剧扮相与撩人的流行音乐旋律充分结合在一起,十分出彩。
三、结语
“文化作为一个系统,他的形成不是一种力量的塑造,而是各种不同的力量最终‘妥协、交易和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表达的意识形态不再是狭隘的,往往也不再以所谓传统的、本真的视觉样式加以彰显,而是蕴含在多元、开放和包容的样式之中。”而新媒体运用发展,更加为文化的多元、开放与包容提供了条件。川剧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必须紧握机遇,借新媒体的东风,重新激发川剧艺术的蓬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杜建华.川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2]杜建华.寻找新的文化坐标[C].四川戏剧,1998(04).
[3]高山湖.新时期戏曲的多样性传播思考—以川剧为例[J].戏剧之家,2017(14).
[4]于欣.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川剧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4(5).
[5]蒋玉石.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营销策略研究—以川剧传承和保护为例[J].四川戏剧,2012(1).
[6]李映月.新媒体时代下戏曲艺术的传播与推广—以川剧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5(5).
[7]高山湖.“互联网+”时代川剧的当代传播及其他[J].四川戏剧,2017(5).
[8]王军.川剧动漫改编问题探究[J].四川戏剧,2011(1).
[9]陈春孺.“互联网+”环境下川剧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J].四川戏剧,2017(5).
[10]程曼丽.什么是“新媒体语境”[J].新闻与写作,2013(8).
[11](美)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M].王海龙,张家瑄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