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基础教育对泗州戏的传承

2019-11-05孙蕊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校本教材

孙蕊

摘要:泗州戏于2006年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政府、高校、专业剧团等为泗州戏传承付诸切实行动,但很多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前景不容乐观。笔者从“可持续传承”的角度谈基础教育对泗州戏传承的必要性,在基础教育传承泗州戏的具体途径中提出:提高基础教育音乐教师泗州戏水平,开发利用泗州戏校本教材,开展泗州戏课外兴趣活动,利用学校媒体宣传泗州戏,泗州戏进校园。

一、泗州戏保护传承的现状

泗州戏,是安徽省淮河流域的传统戏曲,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名“拉魂腔”(另一说: 泗州戏与流传于江苏省徐州一带的柳琴戏以及海州、鲁南的淮海戏是同属于“拉魂腔”的不同流派),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学术界多认为泗州戏发源于苏北海州一带,是由当地的民间曲调“猎户腔”和“太平歌”即兴演唱而来,后传入周边各地,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泗州戏、柳琴戏和淮海戏。泗州戏的唱腔念白既有北戏的慷慨激昂,又有南戏的舒缓温柔;既有极具特点的花腔、花舌,又有平实质朴的民间腔调。

改革开放以来,泗州戏逐渐失去了影响力,无论是演员的培养还是泗州戏的市场都大不如从前,传承保护泗州戏刻不容缓。近年来,各方着实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及实践,对传承泗州戏做出重大贡献。首先,国家专门设立“文化遗产日”,对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设立专项基金,政府经常组织送戏下乡、送戏进校园活动,不断加大泗州戏宣传和资金扶持的力度,传统剧目的复排和后继人才的培养都为泗州戏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地方高校宿州学院于2012年成立了“泗州戏学院”,设立泗州戏表演方向的本科专业,这一举措对发展泗州戏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极为有利,“泗州戏学院”不仅重视学生的戏曲舞台表演能力,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近两年来,确有好的作品在省级获奖,可想而知,这些人才投入泗州戏事业并历经实践之后,将成为泗州戏传承的中坚力量。

以上的举措在泗州戏的传承上成效显著,但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有很多问题影响泗州戏传承,受众越来越窄,作品和表演质量下降的窘况未见好转。首先,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泗州戏的市场变得更加狭窄,专业的泗州戏剧团目前只能依靠政府资金的扶持,已经不能主动融入市场,泗州戏剧团的生存和发展均受到威胁,专业泗州戏剧团自身造血功能缺乏,仅靠外界输血不会持久。其次,地方高校设立泗州戏表演专业的时间较短,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师资主要来自剧团,表演经验丰富,但理论水平及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再次,社会对传统泗州戏的认可度较低,新的剧目不能与时俱进,继而不承、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根深蒂固。另外,泗州戏基础理论研究不足也导致泗州戏传承没有根基,不可长久,不能深入。

二、基础教育对泗州戏传承的必要性

习总书记曾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以此强调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文化相互交融的背景下, “非遗”的传承对民族乃至国家尤为重要,传承形势也更加严峻。泗州戏于2006年被国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足以看出国家对泗州戏的保护传承的重视。泗州戏作为“非遗”,保护即传承,不仅要继承前世,而且要有所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才不至于泯灭、消亡。当前,泗州戏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单靠民间力量难以实现保护这类“非遗”政策的落实,探索有效的保护措施须各方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泗州戏传承的社会环境。

三、基础教育中泗州戏保护传承的途径

1、提升音乐教师泗州戏水平

教师是基础教育中知识传授的关键,泗州戏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艺术,学习泗州戏如果没有教师示范仅仅靠“门外汉”引导是不切实际的。除了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材, 更要有能够胜任泗州戏教学任务的教师。这就需要基础教育的音乐老师不断积累泗州戏相关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的泗州戏表演能力,这并不要求音乐教师成为泗州戏专家,但是音乐教师需要热爱和理解泗州戏文化,而且具备能够传授、讲解好泗州戏的能力。目前,音乐老师的泗州戏水平有限,对泗州戏鲜有研究,对泗州戏这一“非遗”还没有传承意识。因此,文化教育部门要对基础教育的音乐老师进行泗州戏培训,还可以把培训的范围扩展到教研室、团委等工作人员。重“身教”是音乐教师区别于其他文化课教师的特点,却也不能忽视泗州戏专业知识的“言传”。音乐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在泗州戏传承上的重要作用和重大责任,克服困难,努力钻研,为保护传承国家“非遗”——泗州戏做出应有的贡献。

2、开发利用泗州戏校本教材,

国家课程具有统一性和基础性的特点,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更加注重差异性和独特性。当前的教育改革更加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的弥补国家课程之不足。音乐更加注重民族性和地域性,音樂校本课程更应该立足于本区域内流传的音乐元素,有效开发利用,保护传承传统音乐。泗州戏作为地方戏,承载着以皖北淮河流域的文化内涵,应是本区域内首选开发的校本课程。

泗州戏校本教材的开发要立足于学生年龄和接受能力这个实际,遵循规律,循序渐进。首先要让文化工作者特别是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传承泗州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后通过实地调查和对教材的分析调研,结合泗州戏的经典曲目选段和相关戏曲音乐知识,开发出一套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校本教材,杜绝穿靴戴帽、生吞活剥的“拿来主义”,要把泗州戏课程安排得细致而有层次、循序渐进而有成效。

3、利用校园媒体、展板宣传泗州戏,

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思想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是信息社会,校园内的媒体大屏、广播电台,宣传栏、板报、标语等平台传递给学生大量信息,网络公众号、专题讲座等形式更加影响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些影响学生的媒介中投放泗州戏的内容,可以营造保护传承“非遗”—泗州戏的文化氛围,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引导学生对待泗州戏的态度,实现学生思想的发展和进步。另外,这些媒体能承载丰富的泗州戏知识,经常播放泗州戏经典唱段让学生对家乡戏耳熟能详,增加对泗州戏的熟悉程度,逐渐产生感情,成为真正的泗州戏受众。

参考文献:

1、《在音乐课上和课外活动中开展戏曲启蒙教育》戚晶萍 江苏教育 .

2、《从文化本身谈校园文化建设 》 沈悦 学周刊 .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校本教材
教材精读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Tough Nut to Crack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