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模因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

2018-06-08苏新明宋二春

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模因网络语言对外汉语教学

苏新明 宋二春

[摘要]运用模因论研究网络语言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点。网络语言的模因具有不同于传统语言的认知和情感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传播受到政治、文化和网络技术的影响。对网络语言的模因研究显示,网络语言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不仅涉及翻译技巧问题,还对整个传统教学环节产生了冲击。要解决相关问题,首先要定位教学中网络语言的地位,其次要开展语法、翻译技巧、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相关应对工作。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网络语言;模因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8)02006205

0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相关协议的确立,互联网作为信息科技的最重要成果和载体开始逐渐从专业技术领域进入到普通人的生活。新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日新月益,移动支付、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网络工具普及[1],网络已经覆盖到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颠覆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并正在创造着新的时代模式。网络语言已经不仅是网民上网时传递信息的符号和用法,其运用日益广泛,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种强势的文化冲击。网络语言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传统的语言教学活动,增加了对外汉语学习的难度,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5]。近年来,利用模因论解析网络语言的研究日益兴起[6,7]。以中国知网的文献调研为例,涉及“网络语言”和“模因”这两个关键词的文献,从2005年起逐年增多,而且博硕学历教育中的相关研究比重也越来越大。语言模因是文化进化的再现因素之一,包括文化的传递和模仿两层基本含义。语言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基本工具,其本身具有模因的多产性、忠实性和长寿性[8]。语言就是模因研究的一个重要构成和来源。网络语言,无论其形式与内容与自然语言的差异有多大,本质仍是自然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变体甚至进化[9,10]。因此,利用模因论讨论网络语言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在对汉语教学中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可操作性。

1网络语言模因及其影响因素

郑远汉认为:网络语言是人们通过网络互相沟通时使用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和惯例[11]。网络语言的一部分或者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与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早期网络语言的主体以及时下网络开发技术上所应用的程序、代码以及人机交互主要指这一部分;另一部分或者性质的网络语言,主要是指人们以网络沟通交际方便和新颖为目的而“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并扩展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部分的网络语言的模因相对局限于技术层次和交际圈,而第二部分网络语言的模因则与社会的各个方面相互影响,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采用模因及其相关内涵研究语言在国外开展不过20年时间,在我国也只有10余年左右的时间。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利用模因论对语言学中的典型问题开展类似的案例分析。汉语不同于其他语言,它绵延于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不曾中断,其运用主要集中于华人社会,是东亚社会结构的重要文化基础。考虑到汉语使用人数多、语言覆盖面积大,其模因解读会相当复杂。尽管如此,研究采用模因论分析汉语语言毕竟给国内学者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向,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模因论运用到相关语言学的研究中。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语言丰富并冲击了传统语言学。相关网络语言的语言学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开展将近30年。可以说,网络语言和模因论几乎同时进入语言和教育学学者们的视野。利用模因论研究网络语言自然成为目前网络语言研究的重要领域。

1.1網络语言模因

网络已经完全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甚至细化到了购买新鲜菜蔬、打车等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网络语言作为网络上使用的联系方式,具有与网络这种特殊交际场合相适应的特点。其中,最典型的特点是时空的相隔及其相应而生的所谓虚拟性。这种虚拟特殊性是网络语言模因的基础。语用学的顺应论在语境因素分析中认为,网络语言特殊的物质环境及其相应而衍生的社交和物理的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构成了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

1) 网络语言模因有不同于传统语言的认知因素。在传统的语言交流中,双方首先根据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并结合对彼此双方的第一印象,总结自身如何看待对方,然后将想法表现给对方。双方语言交流的过程是动态不可逆的,由于记忆和理解的偏差,造成语言交流的不同效果。网络语言与一般语言交流的方式不同,它通过网络,利用计算机、手机等终端设备,借助网络交流平台如QQ、微信等进行相关搜索设置和个人信息设置对交流对象进行筛选,并根据自身生活的经验阅历进行认知,然后再通过网络的筛选功能,完成网络语言模因的同化。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存储和网络的信息检索等功能为网络语言交流的信息辅助交流提供了记忆功能,如计算机内部存储的聊天记录、可确定新生网络语言所含信息的网络检索等。同时,网络语言的新颖性和特定功能也使其容易在网络交流中复制和传播。

2) 网络语言模因有不同于传统语言的情感因素。Chip Heath等人指出,成功的模因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引起情绪变化[12]。网络语言模因的情感因素根源在于人们通过网络交流来获取信息和情感支持。网络使人们从生活的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相对自由地允许人们基于自己的兴趣在网络上选择自己的娱乐、学习和交际,而不是受限于社会结构、家庭等因素。网络交际通过网络社交软件等终端,并不需要面对面交流方式中的肢体语言、心理反馈等社交能力。因此,网络语言模因的情感因素更多依赖于网络语言的操控能力,而不是实体社会下的个人背景。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及大学生群体在网络语言模因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也是网络语言模因相关研究十分关切的一部分,这点不同于传统语言的传承和发展模式。词组搭配新奇有趣、形象可爱诙谐甚至拗口难懂的网语模因,能够迅速吸引注意,顺应青少年求新求异、追求时尚、满足好奇心等各种心理因素。一些青少年由于自控能力相对较弱,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交际等,进而身心发展和教育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干扰。

1.2网络语言模因的影响因素

基于李铁锤博士的观点,对于网络语言模因的影响因素应从政治、社会文化现象和网络技术两个角度考虑[13]。

1) 社会政治的影响。对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网络都是其控制舆论导向、阐明意识形态、宣扬国家主权意识的重要战场。我国是当今世界中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并不断成功践行和发展着共产主义理论。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迥异于西方各国,社会文明进程又完全不同于西方社会。当今,西方一些国家基于意识形态和大国沙文主义,党同伐异,亡我之心昭然若揭,并在境外公开筹措、资助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反华派别甚至是恐怖势力。网络世界作为一个相对容易攻击的领域,成为其攻击的重点,是一条双方殊死搏杀的隐蔽战线,网络语言模因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左右。一些反党、反华的言论、词语是不允许在我国的互联网中传播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种制约与反制约的较量,会使一些网络语言在政治挤压下变异,一些词汇原来没有的含义也在这种情况下被引申出新的含义。

2) 社会文化的影响。网络语言运用的主体以青少年为主,网络新生之初的主体是70后,网络流行发展时期为80后,到今天的90后、00后等等[14]。青少年自身特点在网络上的具体化,影响了网络语言模因。青春期在人发展的过程中属于意识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人的社会关系会从童年青少年那种依赖从属关系向成年阶段的独立自主方向进行一次重建。对于父母、师长、朋友这些社会结构中最主要的关系,青少年的人际重建过程将在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社会中被大大地加速和异构。因此,社会文化在网络语言模因的影响上更体现出一种趋奇性、创新性和盲动性。但是,以成年为主的高知群体(他们是最早构建网络社会的一批人)对于这个过程的干预,也使整个网络语言模因呈现一种盲目跃进与理性回归的双向发展趋势。

3) 网络技术的影响。首先,从技术层次上讲,传统语言模因的很多重要影响因素在网络上都已经无法适用,而网络交流所采用的输入输出手段,比如,即时文字通讯、视频、音频、图片等,都直接或间接从技术层级上影响着网络语言的模因。当前,网络语言中最为广泛的谐音字和传统语言模因中无法形成的错别字,多数都是由于即时文字通讯时,由于输入法而产生,采用拼音输入法,“知识”会被故意或者输入法默认打成“姿势”等等。其次,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商业运作作为推手,是网络语言模因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一些大的网络运营商,会有意无意地推动一些适合自身平台的网络语言,并大力推介,作为自身的特色。这也是网络语言模因的一个重要组成,即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人工干预网络语言。腾讯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网络和手机游戏以及网络社区等玩家的专用称谓和类似行话性质的专有名词,都是网络技术影响网络语言模因的具体体现。

2网络语言对汉语教学的挑战及应对思路

按照模因学说的观点,前述对网络语言从语言、文化、社会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对网络语言模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外汉语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其理论背景既有语言学,也有心理学内容,从内容上较之母语语言文化教学而言,理论性的成分相对较少,更偏重于实际生活应用,这也意味着对外汉语教学的时效性更强,教学内容的变动更多。网络语言正是日常交际用语中更新最为迅速、影响最为广泛的组成,本部分将在网络语言的模因研究成果上分析网络语言对汉语教学的挑战和应对,从宏观上研判网络语言对汉语教学的理论发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及至后续的教学方法等方面造成的冲击和发展举措。

2.1网络语言对汉语教学的挑战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对外汉语教学呈现“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法。中国国家汉办的统计数字表明,非中国国籍而在学习汉语的人数目前已接近4 000万[15],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留学国[16]。汉语是旅华留学生的主要教学语言和生活语言,对外汉语教学不可避免地要直面网络语言模因的冲击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网络语言采用外国语言的翻译(本文均以英语为例)问题。网络语言进行翻译时应使译文在指称意义和联想意义上都尽可能与网络语言接近,以准确表达出网络语言的内涵。指称意义是语言符号所蕴含的基本内容,是其他意义的基础。汉语网络语言翻译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再现其指称意义。词语的联想意义最能反映出文化差异,特别是汉语作为世界语言中为数不多的象形文字体系,其字符意象的复杂多样掺杂于文化差异之间,大幅度增加了词语联想意义在翻译关联工作上的难度。网络语言在翻译时可以相对容易地实现指称意义的一致,但是联想意义很难一致,因此,网络语言如果简单地采取直译、意译、拼缀等方法,而各种新词和新生含义层出不穷,势必会给语言理解带来极大干扰。如果不能够准确表达语言的释义,必然对汉语教学工作产生极大影响[17]。

二是网络语言对传统对外汉语教学的干扰。由于网络向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渗透,给传统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解释和界定这部分网络语言模因中比传统语言还要更大的容错性和多义性扩散,需要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们进一步加强科研攻关。比如,网络语言中特别是汉字被谐音、异化顶替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些传统成语的正义异读和字面替代所创造的网络语言,已经达到了喧宾夺主甚至鸠巢鹊占的严重程度。

2.2适应网络语言的汉语教学的发展策略

首先,对网络语言进行定位,并按照相应的教学标准对其甄别。网络作为语言交际的重要平台,网络语言的流行程度与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密切相关。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语言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组成之一。但是由于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不稳定性,构词上往往很不规范,不利于汉语学习者正确掌握汉語的语法。要想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要按照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相关教学大纲,对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加以甄别,对符合教学内容的且含义积极正面的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这对汉语学习者迅速融入到汉语语境和实际生活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其次,加強网络语言在语法和翻译上的研究。网络语言已经成为时下国人日常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连国家党政机关的重要报纸都会恰当地引用一些网络语言。尽管在汉语教学中相关教学内容可以滞后于网络语言为代表的社会流行语,可以将其定位于教学的引申和补充,但是对其开展相关的研究必须加强。而且网络语言的灵活性,对汉语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前几年流行的“给力”,现在基本已经可以成为正式用语,从字面上可以翻译成forceful,但实际上往往具有fantastic和cool的含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入,中式英语也不断拓展英语的词汇,给力也有gelivable这样的英语表达。如何综合语言学和社会学的发展成果,对网络语言开展相应的研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急迫的环节。

再次,丰富教学模式,提高网络语言在教学中的使用效率,提高汉语教学效果。网络语言产生于互联网环境,而互联网同时也是汉语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利用互联网工具既能丰富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又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互联网既是教学工具和载体,又是教学的语境和目的,而网络语言则是将这两方面协调统一起来的最有力的保障。像时下方兴未艾的网络课堂,利用微信、QQ开展网络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受制于时间和空间,互联网能够使汉语教学完全融入生活,随时随地地开展教学,必然会极大地推动汉语教学的效果。在这种特定的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沟通方式。经过教学甄别和设计,网络语言在互联网教学的大量使用,将促使汉语教学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3结束语

1) 该研究以网络语言的模因研究为切入点,提炼分析了网络语言模因不同于传统语言的认知和情感因素两大特征,揭示了该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紧迫性。既为网络语言冲击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可为青少年的语言和心理学等教育问题提供借鉴。

2) 从模因角度分析了汉语网络语言的影响因素,主要以进化和发展的模因观点分析了政治、文化和技术三个层面对网络语言的作用机制。政治层面的影响主要是国家和意识形态的较量在网络语言上的体现;文化层面的影响则是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文化方面对网络语言的影响;技术层面的影响主要考察的是网络技术作为网络语言载体时的硬件结构特征在网络语言上的作用。

3) 网络语言对汉语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使用受教对象语言的翻译以及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在容错和多义性上的更大挑战,并提出了教学标准建设、开展教学和翻译研究以及利用网络丰富教学模式等相关应对建议。

参考文献

[1]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390(12):1122.

[2] 张幼东.汉语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399(18):118120.

[3] 尹伊.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语言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12):123.

[4] 吴燕燕.对外汉语教学中对网络语的应用处理[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5] 付世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网络语言教学[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 2015.

[6] 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6,38(2):108114.

[7]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4(6):54 64.

[8] 陈金薇.语言模因的惯性[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7):5354.

[9] 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变体的应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2):132139.

[10] 傅轶飞.英汉网语构词异同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2):9194.

[11] 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02106.

[12] Heath C,Bell C,Sternberg E.Emotional selection in memes:the case of urban legend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1,81(6):10281041.

[13] 李铁锤.网络热词传播现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14] 杨维.传播社会学视域下我国网络流行语产生动因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2.

[15] 王宇珍.论语言生态观对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J].文学教育,2015(1):5253.

[16] 李霄鹏.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J].世界教育信息,2016,388(4):7879.

[17] 杨丽.论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及文化因素[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3.

Meme research of netspeak and its effects 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Su Xinming,Song Erchun

(Department of Foundation, Army Armored Forces Academy, Beijing 10072,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meme research on netspeak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e meme of the netspeak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language in the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factors,because its generation,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 are influenced by the politics,culture and network technology.It is further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netspeak 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not only has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translation,but also has the impact on the whole teaching link.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the status of netspeak in teaching needs to be determined at first,then the researches in grammar and translation,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teaching skills should be noticed.

Keyword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meme;netspeak

猜你喜欢

模因网络语言对外汉语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新闻标题与模因传播
英语教学中模因复制现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