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研读教材,巧用副版绘本

2018-06-07廖红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8年4期
关键词:运用策略道德与法治

廖红

【摘 要】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首次出现主教材和副教材相结合的编排样态,副版绘本是低年段副教材的呈现形式。运用好副版绘本是课堂教学增量的切入点,可以从“链接儿童生活,激起成长自发;走进儿童生活,涵养成长自觉;拓展儿童视野,积淀成长自信”这三个策略入手,培养儿童形成自主构建的能力,为儿童过上有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做好服务。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副版绘本;运用策略

绘本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圖文结合、以图为主的叙事文本。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低年段(一至二年级)采用了绘本式教材设计的思路。教材首次出现了主教材和副教材相结合的编排样式。副版绘本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副教材的呈现形式,是以绘本故事的形式出现在教材页面底部三分之一处,独立连续排列,类似连环画。一年级教材中有副版绘本的课文约占80%,承担着补充和拓展教学内容的功能。

副版绘本以讲述式叙事为主,根据内容可分为故事叙事和道理叙事,也可以根据叙事的开放程度分为完整式叙事和开放式叙事。它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也各不相同,有些贯穿整篇课文,有些则出现在开篇或课后,甚至一篇课文出现两个副版绘本。教师在解读新教材时,要读懂编者的设计意图,充分挖掘副版绘本的应有价值,使“小绘本”发挥“大作用”。

一、链接儿童生活,激起成长自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思维的。”生硬的说教,学生难以接受,德育收效甚微。统编教材基于儿童的特点,改变以往文字加知识教学的排列模式,通过富有童趣的绘本故事,力求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适应时代潮流。图文兼备、以图为叙事主体的绘本,可以起到降低低段学生阅读理解学习材料的难度的作用。

(一)用绘本开篇,自然地走向学习主题

听故事或看故事是儿童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副版绘本以讲述式叙事为主,即通过绘画的方式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浅显的道理。它以儿童生活中会遇到的事件为原型,以拟人化形象为主人公进行编排,能让儿童产生共鸣。因此,将副版绘本作为导入环节的学材,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起学习期待,走进学习主题。

【案例1】《小鹿和猴子》(第四单元第16课《大家一起来》)

副版绘本《小鹿和猴子》可以作为导入部分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阅读绘本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小鹿和猴子在遇到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时,为什么都吃到了自己想吃的美味?学生在交流碰撞中得出“有些事情光靠个人努力是办不到的,需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课文的关键词“合作”。

上述案例中的副版绘本采用的是故事叙事的形式,将它作为导入环节的材料,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教学主题,为主教材的学习铺路搭桥,营造了学习期待。

(二)以故事引路,巧妙地链接儿童生活

叙事故事作为副版绘本常见的叙事方式,它讲述的故事是基于儿童的生活,有些内容以副版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引路,自然而又巧妙地链接儿童的生活,让儿童与文本中的儿童进行对话,引起认知上的冲突,继而通过寻找自己身上的问题,引发儿童探究、思考,从而推进主教材的教学,可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作用。

【案例2】《小马虎添麻烦》(第一单元第4课《不做“小马虎”》)

《小马虎添麻烦》是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主题下的第4课的副教材,是一个情景式绘本。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先阅读《小马虎添麻烦》,然后展开讨论:说说小马虎给哪些人添了麻烦,对小马虎有什么想说的话。

“小马虎的问题”是很多儿童共性的问题。学生从小马虎身上既找到自己的问题,又能激起解决问题的学习期待,为课文重点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小马虎会有大麻烦”的道理,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下一课时“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走进儿童生活,涵养成长自觉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编者努力为儿童营造宽松、有趣的对话氛围,站在不同的视角,开发设计不同叙事方式。学生在与绘本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多元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与实践,重新建构对生活的认识。

(一)对话副版绘本,目标达成水到渠成

副版绘本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针对这样的教材资源,我们不仅可以把它作为引子导入学习内容,还可以挖掘其内在的深刻含义,贯穿于整个课堂学习的过程,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绘本中的人物进行多元对话,将道德认知无痕地融入儿童的学习中,促进学生成长。

【案例3】《小鹿和猴子》(第四单元第16课《大家一起来》)

在执教第一课时时,副版绘本《小鹿和猴子》是作为导入环节的资源,引出“合作”并初步让学生理解合作的意义。在第二课时教学时,教师可再次利用这个副版绘本,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猴子和小鹿是如何合作的?学生通过与绘本的对话,寻找合作的策略:小鹿的腿长,可以帮助猴子涉水过河,到达对岸的桃林;猴子会爬树,可以帮助小鹿摘下更高位置的桃子。他们探讨后得出:取长补短是合作的一种方式,合作的结果是双赢的。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在阅读故事时,往往会不自觉地进入故事情境,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这种在故事情境中的间接体验是儿童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再次与绘本对话,深度挖掘副版绘本的价值,引发学生积极探究合作方法,突破“学会合作”这一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在与副版绘本的多元对话中,逐渐明晰道德取向,走向成长自觉。

(二)探究副版绘本,解决难点顺理成章

编者编写教材的目的不仅在于体现学生的生活,更是为了引导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转向自主的“构建”,从而获得实践智慧。副版绘本往往出现在主教材的教学难点的下方,这就是编者为了更好地突破学习难点而有意设计的。因此,教师只有读懂编者的设计意图,巧妙利用副版绘本,才能突破学习难点。

【案例4】《我和小蜻蜓》(第二单元第7课《可爱的动物》)

《可爱的动物》这一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与动物相处的好办法。其教学难点是:怎样做才是真正喜欢动物的行为。为此,编写者在主教材下方提供了副版绘本《我和小蜻蜓》,以破解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副版绘本《我和小蜻蜓》,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我”采用了哪些方法去表达对“小蜻蜓”的喜爱?如果你是小蜻蜓会喜欢“我”的做法吗?怎样的行为才是真喜欢?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学生逐渐明白:给动物以自由,才是真正爱护动物、喜欢动物。

教材中的副版绘本都是以正面形象呈现的,是儿童道德学习的范本。副版绘本《我和小蜻蜓》以问题推进阅读,以换位思考体验小蜻蜓失去自由后的痛苦和危险,以教材中的榜样——“我”来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摒弃自己自私的道德行为,完成道德情感的自主构建。这种道德学习的方式不是说教,也不是教师把主观意愿强加给儿童,而是借助副版绘本,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三、拓展儿童视野,积淀成长自信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主编、德育专家鲁洁教授指出,教学要开通课堂走向课外生活的导行渠道。《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从生活出发,还必须回到生活中去的特性。教育应该是课堂引领,课外延伸,巩固强化,从而养成习惯的过程。课堂教学虽结束,但学生会从课堂上衍生出很多问题。因此,“绘本故事”就是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延续探究的一种非常好的载体。

(一)延展副版绘本,开启儿童成长通道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知识形成的过程,应在探究中深入理解新的知识。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中的一些副版绘本是道理叙事,看似与主教材学习没有多少关联,其实是课堂学习的延展,开启了儿童成长通道。这样的教材资源并不要求教师详细讲授,其目的在于激起儿童自主拓展阅读的兴趣,开阔儿童的视野,引发儿童深层次的思考。

【案例5】《风的朋友》(第二单元第5课《风儿轻轻吹》)

《风儿轻轻吹》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我和大自然”主题下的第一篇课文。副版教材《风的朋友》是有关科普知识的绘本,通过风儿的自述,以优美的、富有情趣的小诗,描绘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可是,主教材明明在学习有关风儿的一些基本常识,为何副版教材要涉及云、雨、雾、雪、雷等自然现象呢?

《风儿轻轻吹》一课的编写目的是: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与自然有共在感,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動。副版绘本《风的朋友》的编写意图,不是让教师分析云、雨等自然现象,传递科普知识,而是提供了一个拓展资源,让儿童知道风与这些自然现象是紧密相连的,由点及面地形成科学知识体系,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乐于探究自然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风的朋友》推动学生深层次地学习主教材,引发他们对自然界中的其他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促使儿童在课后自主开展科普书籍的阅读,培养儿童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由此可见,适度延展副版绘本可以让课堂教学有更大的张力,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二)续编副版绘本,内化儿童成长体验

副版绘本根据叙事的开放程度可以分为完整式叙事和开放式叙事。开放式叙事,是指故事没有完整地呈现,这是教材编写者有意留白。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这些留白的副版绘本可以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表达提供帮助。

【案例6】《大自然的语言》(第二单元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

《大自然的语言》是贯穿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的副版绘本。这个绘本通过6幅图片揭示了一些自然现象所蕴含的科学知识,意在告诉学生:大自然在带给人类物质馈赠和精神馈赠之外,还给了人类智慧的启迪。副版教材以小主持人提问的“我听到大自然说……”引发学生思考,并为学生提供了留白的页面。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续编绘本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新发现,体验属于自己的成功喜悦。

主教材《大自然的礼物》,是从大自然给予人类各种物质馈赠和精神馈赠的角度,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副教材《大自然的语言》,则是从大自然能给人类提供很多信息的角度,启迪智慧,从而产生感恩之情。教师引导学生在副版绘本的基础上进行绘本创作,不仅让他们了解到大自然有丰富多彩的语言,而且充分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

低年级学生喜欢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续编绘本让每个学生从自己的视角,用极具个性化的涂鸦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学生用线条和色彩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创作成一幅幅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的作品集结成册,做成班级自编绘本,让儿童分享学习成果。这样的道德学习从书本到同伴间,层层递进,推动学生亲近大自然、感恩自然的情感升华。

绘本故事作为副教材,第一次以单独板块的形式出现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中,成为教材的重要载体。广大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教材的编排意图,更好地理解副版绘本所表达的内涵价值,创造性地对其进行“二度开发”和利用。这样,儿童才能通过学习图文兼美、内涵深刻的副版绘本,形成自主构建的能力,过上有道德与法治的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雷劲.在“对话”中过更好的道德与法治新生活[J].中小学德育,2017(8).

[3]张悦,张新颜.以“我”为主,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J].中小学德育,2017(8).

(浙江省杭州市德胜小学 310000)

猜你喜欢

运用策略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合作学习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