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好低年级科学教学的六条建议

2018-06-07喻伯军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植物习惯

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按照要求,从2017年9月开始,全国各地的新一年级恢复单独开设科学课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少一线教师存在着困惑。浙江省在省小学科学教研员、省特级教师喻伯军老师的引领下,对这一问题作了探索,并形成了部分可供参考的策略和建议。本刊特辟专题,以供大家学习讨论。

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正式拉开了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的序幕。2017年9月,全国各地的新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科学课程。《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蓬勃开展。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一年级的科学课程实施呈现了可喜局面。不但学生喜欢,而且许多家长也十分支持,社会反响良好。许多科学教师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一年级学生最受欢迎的老师。曾经在一位科学教师的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段短视频,视频中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大声说:“我长大了要当科学老师!因为科学很有趣,我对科学很有研究兴趣。”可见一年级的科学课的受欢迎程度。

当然,在一年级的科学课堂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课堂管理难度大等,甚至因为学生太活跃了,根本管不住。那么低年级的科学课,怎样才能实施得更好呢?

一、把握课程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一年级的科学教学,要以培养兴趣、能力和习惯为主,不要把重点放在科学知识的讲解上。如果把教学重点放在讲授知识上,教师会发现一节课的内容非常简单,有时候甚至一节课用5分钟就可以搞定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是要让学生喜欢上科学,喜欢上科学教师,喜欢上自己的学校……我们可以从学生喜欢科学课程出发,让学生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好奇心和求知欲,是超越学科的。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要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可以指向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指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指向问题解决和实践创新。

在实施一年级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的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用外在的刺激,激发兴趣;二是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三是用具有一定困难、一定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去克服、去完成,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持续的兴趣。一个人的兴趣和他的学习持久度,有很大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三个方法都要用,如此效果会更好。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因为良好的习惯能讓学生终身受益。曾经面向一批小学校长和初中校长做过一次调查:让他们凭直觉写出三个关键词,描述理想的小学毕业生有什么特点。统计结果表明,良好的学习习惯排名第一。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连续21天的重复。这就说明科学教师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与班主任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有很多,罗列一下超过20个。一年级的科学学习习惯,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始培养呢?我们可以从培养倾听、发言、记录和有序的习惯开始。如何培养倾听的习惯?只要让学生做到“小眼睛看老师”,明白这就是倾听即可,然后每节课都要训练。关于发言,主要培养面向全体发言的习惯。关于记录的习惯,只要做到每节课都使用活动手册,每节课都记录就行了。关于有序的习惯,包括器材的有序安放等,要从细小的地方逐步落实。如学生下课起立后,应先把凳子放好,然后拿着自己的物品,排队有序出实验室再回教室。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用好表扬的手段。怎么表扬也有讲究,有些教师经常这样进行表扬:你真聪明!棒棒棒,你真棒!这种比较空、比较虚的表扬方式无助于习惯培养。培养习惯的表扬方式要指向具体的行为和习惯,让学生感觉到哪些行为和习惯是好的,是可以模仿的,这样的表扬就具有引导性。

二、制定合适、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

许多科学教师原来是教中高段的,执教一年级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拔高要求。此时,科学教师能否合理把握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合适的教学目标,指的是要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具体到可操作、可落实、可评价的程度。

以教科版一年级《观察一棵植物》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设定。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一棵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能指认根、茎、叶。“能指认”就是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可操作、可落实、可评价”的程度,只有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才会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科学探究目标: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一棵植物,能用眼、鼻、手观察一棵植物。为什么不写用感官观察,而写用眼、鼻、手观察?因为在这节课中,没用到耳朵和舌头这两种感官去观察叶子,所以只写眼、鼻、手观察,这样的教学目标更容易把握和落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能爱护植物。爱护植物,不是口头说说就行的,最好让学生落实到具体行为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环节,落实爱护植物的目标。如教师故意问学生:用手观察植物的时候,应该怎样观察?小朋友回答:要轻轻摸,不要一把抓,不能把叶子折断。学生这样的回答,就是爱护植物的具体表现。当学生需要观察植物根的时候,因为学生看不到根,老师故意问:我把它的根拔起来给你们看,行不行?小朋友马上说:不行!这样植物会死掉的。然后教师出示一张根系的照片,对学生说:这是老师在种植之前拍摄的。这样的教学,解决了无法直接看到,又不能拔起来观察的矛盾。只有把思想落实到行动上,目标才容易落实。

三、把握探究式学习的指导程度

关于低年级的科学探究目标要求,《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师指导下。我们要明确低年级的科学探究是需要教师指导的,指导的方法是多样的,即使是准备材料,准备什么样的材料,怎样呈现材料,也是一种指导。

探究能力针对“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八个要素进行培养。我们要把握好探究活动中各要素的要求,设置符合学生水平的探究任务,切不可超越低年级的水平来教学。当然,只要我们恰当地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一年级的学生也能够进行较长时间的探究学习,从而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

四、把握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一年级学生在认知和心理上有这样的特点:经验性强,概括性弱;有意注意时间短;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处在自我中心的心理阶段,不会合作,需要创设合作性的任务来培养自身的合作能力;有自己的前概念,但经常词不达意,找不到准确的词语来描述;情绪控制能力弱。

我们要理解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我曾经总结了低年级教学的两个字,一个是“哄”,一个是“骗”,意思就是要讲究策略和技巧。有一次,一个学生拿了一只大蚂蚁(兵蚁)来问我。我一看学生的神态,就装作不知道。结果,学生很得意地说:老师,你也不知道啊,这就是专门打仗的兵蚁啊!从此,他不断地去研究蚂蚁,乐此不疲。有一位教师上《观察叶》这课时,许多学生都自己做自己的事,无法集中注意力。他灵机一动,拿出一张很大的芭蕉叶子,带领学生一起做“说叶子”的游戏。老师说“我的叶子很大”,学生回答说“我的叶子很小”,老师说“我的叶子表面很光滑”,学生说“我的叶子表面……”教师把观察和描述叶子的活动巧妙地镶嵌在游戏中,学生非常专注地参与,语言灵动,思维活跃,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可以经常听低年级语文、数学课,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还要向班主任学习一些管理技巧,借鉴他们的管理方法。如“1-2-3,停下来,3-2-1,坐坐好,小眼睛,看老师”等口令,对课堂管理就很有效。同时还可以适当借鉴幼儿园教师的组织方法,如把活动区域和交流区域分开,以保证学生在交流时能集中注意力,不被材料所干扰。

五、用好活动手册

活动手册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活动手册可作为培养学生记录习惯的重要手段,可作为评价学生过程性学习的主要载体,也可作为促进学生细致观察、真实记录,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的路径。

使用活动手册的建议是:每节课都要用。一年级学生的写字能力弱,建议用简单的示意图来记录。这里的画示意图不是美术课中的画画,而是用示意图的形式记录,重点是记录。如果把活动手册用好的话,一两年之后,学生可以把活动手册变成自己的科学书,这也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成果。

六、用好网络资源,助力课堂教学

当今网络传输发达方便,网上资源丰富,教师要用好网络资源,助力自己的课堂教学。关于低年级课堂教学,浙江教研网上《天天公开课》栏目(网址:http://vopen.zjer.cn/openclass/getOpenClassDetail.jspx?classId=459),專门上传了低年级科学公开课,可供教师观摩学习。

一年级的教学资源,还包括工具箱、教师电子资源包等,这些也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在小学科学教学网上,也有很多免费资源,可供教师下载使用。如在小学科学教学网首页,找到下载中心的课件资源即可,也可以打开论坛的一年级资源栏目进行下载(网址: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2046.aspx)。

一年级的科学教学是个新的课题,广大教师正在进行探索和实践,相信不久就会有很多的实践经验呈现,为更好地开展低段的科学教学提供参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310012)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植物习惯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