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标题语言模因计量研究
——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为例

2018-06-07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模因人民日报新闻标题

杨 城

(辽宁大学文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6)

我国语言模因论的研究始于2003年,至今只有15年的研究历史。在融媒时代的大背景下,语言模因论也更多地向媒体语言应用发展。广义的媒体语言学包括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四大方面的语言研究。其中新闻类语料在上述四项涵盖范围最广,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以新闻标题为对象所做的语言研究也方兴未艾。截至目前,在中国知网以“新闻标题模因”为主题进行检索,能够检索到中国语言文字类的45篇文献,这些文献主要利用模因论,从网络新闻标题互文性、新闻标题强势模因、模因对新闻标题的作用和理论综述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所有的相关论文中,笔者还检索到秦晶于2013年发表的《论作为强势模因的政治用语在主流媒体上的传播与功能——以〈人民日报〉为例》,这是一例对《人民日报》进行语言模因的专题研究,是一次在融媒时代下,对社会语言学和媒体语言学交集的专报进行语言模因研究的成功探索。

一、《人民日报》语料的研究价值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意义。人民网《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功能是目前《人民日报》线上最权威的网媒数据来源,与《人民日报》纸媒一致。以此为数据来源,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所有搜集的语料翔实、可靠,从而保证了课题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人民日报》是我国的第一大报,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其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作为党的“喉舌”,一直以权威、严谨著称,这些都保证了语料的规范和受众的广泛性,从而使课题的研究结果也更具有普遍接受性。而《人民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一直以来都积极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部署等,及时传播国内外各个领域的信息,对于课题后续研究强势政治模因提供了方便。最后,《人民日报》是我国对外宣传,联系海内外的重要窗口,其语言使用变化表现对海内外的汉语规范及使用都具有重大示范意义,因此也成为社会语言学和媒体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二)时间跨度及确立原因。将搜索时间限定在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全年,一方面是因为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1](P7)而2017年又是十八大收官和十九大开局的关键一年,因此2017年作为党媒的《人民日报》新闻标题的研究价值非同一般,2017年,我国社会语言生活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值得探索。同时,2017年是《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大力开展和全面落实的一年,规划指出应“建设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新媒体、公共服务领域、公共场所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监测体系以及社会语言生活引导和服务体系”[2](P16),因此,对2017年该项工作的研究也是积极响应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具体做法。另一方面,将语料限定在一整年的365条新闻标题,可以将问题具体化,更精确地考察小范围的语言模因历时和共时变化结果。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价值。搜索的语料内容是头版头条的新闻标题。《新闻学小辞典》中对“头版头条”的解释是:“报纸第一版的头条消息,通常刊登在横排报纸的左上角或上半版,直排报纸在右上角或上半版上,是当天报纸最重要的报道。”[3](P74)《头条新闻论》中明确认为头条是:“受众头一个想看(听)的,媒体头一个重要的,在报纸一版或者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或在新闻网首页的诸多新闻中个,排在头一条的或排头一个突出的新闻。”[4](P3)头版头条是新闻的“第一窗口”,有着鲜明的新闻性和导向性,对国家、受众、媒体、记者都有强烈的旗帜作用,因此头版头条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探索,建立相对完善的理论研究。而头版头条的标题更是重中之重,“标题”是“报刊上新闻、评论或文章的题目,一般指新闻的题目”[5](P601)。新闻标题对整个新闻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帮助读者迅速了解新闻主要内容,标题起得好可以有力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所以近年来,网络出现很多“标题党”,有的精工细琢,利用巧妙的标题吸引读者;而有的则利用三俗心理,博人眼球。这也衍生出新闻标题规范化的问题。总之,头版头条的标题因其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而决定了对其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势在必行。

二、标题语言模因的类型、来源及制图分析

(一)标题语言模因的类型。根据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一文,语言模因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重复。重复指的是通过直接套用或者同义异词的方式。直接套用即直接引用引文、台词、口号、话语、名句等等。如,李宁运动品牌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就经常被直接引用到各类作文中。而同义异词即相同的信息内容用不同的形式传递。如,对北京又可称之为首都、京城,甚至调侃为“帝都”“霾都”等。经过笔者统计,2017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重复类型的语言模因共计106处。例如,

(1)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期待(2017.1.3)。“历史的选择”是党史研究专家薛庆超的作品名,《人民日报》直接套用书名为新闻标题。

(2)改革,快马加鞭未下鞍(2017.2.3)。“快马加鞭未下鞍”出自毛泽东主席的一首《十六字令》,《人民日报》直接套用为新闻标题。

(3)上海打通监管执法最后一公里(2017.3.21)。“最后一公里”原本是通信行业的术语,《人民日报》直接套用为新闻标题。

(4)山东给农民稳稳的幸福(2017.4.11)。“稳稳的幸福”出自歌手陈奕迅《稳稳的幸福》的歌名和歌词,《人民日报》直接套用为新闻标题。

2.类推。类推指的是通过同音类推和同构类推的方式。同音类推即模仿已有的发音形成新模因变体。如“跑步前进”——“跑部钱进”。同构类推即模仿已有的形式结构形成新的模因变体。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昨天诚可贵,明天价更高”。经过笔者统计,2017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类推类型的语言模因共计85处。例如,

(1)春节返乡记(2017.2.2)。“…记”的结构取自文体,如《小石潭记》《三毛流浪记》等,《人民日报》化用为新闻标题。

(2)晋江之路(2017.3.4)。“…之路”的结构取自政论片《复兴之路》,《人民日报》化用为新闻标题。

(3)给60万群众稳稳的家(2017.6.15)。“稳稳的…”的结构取自歌手陈奕迅《稳稳的幸福》的歌名和歌词,《人民日报》化用为新闻标题。

(4)听,大国外交新时代的铿锵足音(2017.11.16)。“听,…”的结构取自歌手张惠妹《听海》的歌词“听,海哭的声音”,《人民日报》化用为新闻标题。

(二)标题语言模因的来源。

1.借用古旧语词。利用文言语词,内涵丰富,生动传神,有时可以成为神来之笔。例如,

(1)神州清明春意浓(2017.4.2)。将中华大地用文言“神州”表述,就更增添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鲜明态度。

(2)深情暖燕赵 重托催奋进(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了总书记的嘱托)(2017.9.4)。将河北省用古称“燕赵”表述,表明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增加标题的文化内涵。

2.借用媒体语言。媒体语言包括广义的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涵盖范围最为广泛,这代表着语言在融媒时代的互相影响的趋势。例如,

(1)阜平创富(新春走基层·我们脱贫了)(2017.1.21)。“新春走基层”是中宣部自2011年开始举行的一项网络媒体采访活动,此处套用为标题。

(2)撸起袖子加油干(代表委员议国是)(2017.3.3)。“撸起袖子加油干”是习近平主席2017年电视直播新年贺词中的一句话,此处套用为标题。

3.政治语言强势模因。《人民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有着不同于都市报、学术报等其他报刊的特点,那就是政治语言的大规模使用。因此政治语言强势模因成为研究《人民日报》语言模因无法逾越的一个来源。政治语言强势模因是政治用语形成的语言模因,即党和政府在各类工作报告和文件中使用的政治用语,经过反复高频使用而成为具备高产能力的政治语言强势模因。例如,

(1)永葆政治本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2017.1.6)。“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后迅速成为政治语言强势模因,活跃在各个领域。

(2)纠正“四风”不能止步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2017.12.12)。“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党为落实“八项规定”而提出的响亮口号,提出后广为传播,成为政治语言强势模因。

(三)标题语言模因的制图分析。第一,将标题使用语言模因和未使用语言模因的频次进行统计如下表。

图1 2017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语言模因使用情况统计表

据图分析,在2017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使用语言模因占比52.33%,超出了一半。而未使用语言模因标题大部分是召开会议、接见访华领导人等标题。“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新闻记者、采稿工作者等有意“中标”《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那么标题势必要使用到语言模因。换句话说,《人民日报》相关编辑、审稿工作者偏好使用语言模因的新闻。

第二,按照月份的顺序,将两种模因类型的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如下图。

图2 2017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语言模因类型频次表

据图分析,综合所有月份,利用重复的手段生成的语言模因明显比利用类推手段生成的语言模因占优势,但同时应注意到重复使用的政治语言强势模因对数据结果的影响。重复手段在2月、5月、10月表现突出,而类推手段在6月、7月、8月表现突出,这与当时的政治事件、历史条件有很大关系,也凸显了党媒的特点。这说明,如新闻记者有意“中标”《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可利用重复和类推的手段在各自的优势月份用力。另外,个别标题同时采用两种手段,导致频次表与模因使用的标题数量有所差别。

第三,将语言模因的三种来源方式的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如下图。

图3 2017年《人们日报》头版头条语言模因来源频次表

据图分析,首先,借用媒体语言形成的语言模因取得压倒性优势,这主要是由于新闻标题与社会媒体语言联系最紧密,时时刻刻收到社会语言的影响,因此反映在标题语言模因的来源上,来源于新时代媒体语言的模因占据绝大部分。其次,政治语言强势模因的突出,是由于《人民日报》党媒的特点,多为宣传党政思想理论的新闻标题更容易受到青睐。最后,借用古旧语词的模因较少,体现了《人民日报》与时俱进的行文特点,如果投稿人想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标题的灵感,需要下一番努力和功夫,收到的效果性价比较差。另外,个别标题同时拥有多个来源,导致频次表与模因使用的标题数量有所差别。

第四,将政治语言强势模因使用频次前十位进行统计如下图。

图4 2017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政治语言强势模因前十位统计表

据图分析,政治语言强势模因中,“习近平”“发展”“党”占据了前三位。说明《人民日报》作为党媒,时刻关注国家领导人动向,关注国家发展动态,关注党的建设,是合格的、优秀的党的机关报。另外,前十位的政治语言强势模因也鲜明地表现出《人民日报》刊稿的偏好,较多关注党政、经济等全面发展建设,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砥砺奋进。因此,投稿人可以多从热门政治事件入手进行新闻标题制作。

三、结语

(一)对新闻修辞运用的新探索。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界进行了有关修辞学的大讨论,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汉语修辞出现“式微”之态,学科发展后劲不足,影响不大,至今仍未走出低谷。要繁荣汉语修辞学,就必须加强修辞学理论建设,开放大门,壮大队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探索新的修辞。模因相当大的程度符合修辞的基本特征,而又存在与现有修辞相区别的特点。因此应积极吸收模因作为新的修辞之一。新闻标题运用语言模因,首先可以提升受众新鲜感,引人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和思考。其次,语言模因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受众接受度高且方便记忆传播。最后,新闻标题应当传达应有的信息,语言模因的运用可以言简意赅地传递新闻信息,符合语言的经济性。

(二)为新闻制作提供新思路。头版头条在新闻中地位不言而喻,新闻工作者如何能制作出优秀的头版头条新闻标题是个一直存在的问题。对《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语言模因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运用语言模因,考虑新闻热点和传播度较高的语言模因结合审稿人的审阅偏好,以及对《人民日报》各个时期语言模因类型和来源的分布,融媒时代党媒的巨大作用,重点制作出相对应的新闻标题,从而提高新闻的“中标率”。这不仅仅是为“中标”《人民日报》提供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为投稿其他的报刊提供的借鉴思路。

(三)有利于融媒时代的标题规范化。近年来,我国已经进入融媒时代。融媒时代的重要模式就是“打通”,各个媒体平台间的信息传递越来越快,这势必是一个泥沙俱下的过程。而在融媒时代,如何能吸人眼球,赚到更多的关注度是摆在每一个媒体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令广大读者气愤的“标题党”。利用三俗心理,创作低端博人眼球的新闻标题,例如“快看,不转不是中国人”“这六件事常做得癌”“那夜,我羞红了脸”……类似的标题不胜枚举,而最让人不胜其烦的是新闻标题的夸张程度与新闻内容的价值度完全不对等,纯粹是为了赚取流量的低端甚至低俗内容。这就衍生出新闻标题规范化的问题。新闻标题语言模因的探究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个很明确的方向,可以登得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自然是高质量、受众广的优秀、规范的新闻标题。把《人民日报》新闻标题制作方法,即运用语言模因,推广开来,势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在新闻标题规范化的道路上和正确规范运用国家规范语言文字的征程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学理论,2017.

[2]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J].中国民族教育,2016.

[3]复旦大学.新闻学小辞典[M].广西日报编辑部,1976.

[4]陈一新.头条新闻论[M].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5]《新闻工作手册》编委会、部.新闻工作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模因人民日报新闻标题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