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城”海口:三十而立正风华
2018-06-07刘旭李娟
文|刘旭 李娟
承载着“十万人才下海南”特殊记忆的海口三角池公园,如今已是海口城市更新重点示范项目,正被打造成具有闯海文化历史的特色记忆带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4月的海南已然是春风和煦、枝头添绿。今年这个4月,我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迎来了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
30年来,海口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海南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历史使命,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砥砺奋进中阔步前行,谱写了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省会城市改革开放的恢弘华章。
历史性变革
三十年筚路蓝缕,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岁月如歌,三十年的每一天都在述说着“春天的故事”。30年来,“椰城”海口抓住时代赋予的战略机遇,满荷责任与激情,阔步前进,迎来了发展最快的时期: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边陲小镇,崛起为一座国际化滨江滨海的花园城市,成为矗立在浩瀚南海上璀璨明珠。
30年来,海口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省会经济首位度不断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全省“十二大重点产业”“六类园区”建设,“点线面”结合推动全域旅游,抓好“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程;海口综合保税区和国家高新区成为经济发展主阵地,海口入选2017年“互联网+”数字经济总指数百强城市;热带高效农业迅速发展。2017年,海口地区生产总值占到全省31%;“十二个重点产业”产值占全省35.9%,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占全省77%,医药产业集群总产值占全省98%;金融业全省占比过半,连续五年获“中国会展名城”称号。1988-2017年,海口地区生产总值从17.69亿元增1390.48亿元,增长78.6倍;全口径财政收入从1.94亿元增至388.48亿元,增长200.2倍;固定资产投资从7.1亿元增至1415.5亿元,增长199.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3.25亿元增至726.12亿元,增长54.8倍……先后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30多项荣誉称号。2017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30年来,海口始终高扬改革开放的大旗。“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在全国放开粮食价格、简化审批手续实现公司直接登记制、公路交通无关卡……一项项突破当时思想和体制藩篱的改革措施,使得特区建设伊始的海口热火朝天、气象万千。1988年4月27日,海南特区第一家私营企业丹山实业在海口工商局登记注册。同年6月,海南首家股份金融公司——海南汇通金融在海口成立。党的十八以来,海口坚决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多规合一”加快推进;成立城市旅游支队、城市警察支队,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区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社区网格化改革。坚持以开放促发展,1993年9月12日 17时,一架满载海南人民友谊的波音737客机在曼谷廊曼国际机场降落,我省直达国外首条定期航线正式开通,现在的海口拥有国内外航空航线301条,内外贸海运航线30条,国际友城35个。坚持统筹城乡发展、陆海发展,积极构建“一江两‘岸’、东西双港驱动、南北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格局。2017年7月13日,海口与湛江“牵手”共建琼州海峡经济带;10月2日,海口3架水上飞机徐徐升空,古时横跨崖州流放路上的天堑,浓缩成不到10分钟的海峡飞越之旅。由此折射琼州海峡经济带和“海澄文”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势头,海口要建设成为国际化、开放型,在未来能够辐射带动1500万人口的北部湾中心城市。琼州海峡,曾经的天堑,变为黄金水道、合作舞台。
海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理念,坚持科学规划、合规建设、绿色发展、优化管理、贴心服务。2017年出台《海口市城市更新行动纲要》。坚持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以“最难啃的硬骨头”美舍河为示范,全面推进水体治理,曾经的“臭水河”——美舍河,重现“水清、岸绿、白鹭飞”美景,首次在我国城市内河成功种植红树林,与五源河一道携手进军国家湿地公园“国字号”;扎实推进“净化绿化彩化亮化美化”先行的城市更新,增绿护蓝、透绿见蓝、透光见海,滨海大道、国兴大道等多条道路种上了椰子树、大叶油草、三角梅等富有本地特色的植物;公园绿地犹如一颗颗绿色翡翠镶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滨海大道上灯光夜景透着浓浓的琼岛味道……海口,正全力争创国际湿地城市。
基础建设壮筋骨。1999年5月,曾是全国唯一与城市零距离,让乘客“飞进城市”的大英山机场结束历史使命,取而代之的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跨入年进出千万人次机场行列。港口货物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2003年1月,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贯穿雷州半岛,横跨琼州海峡。从我省第一座大型公路立交桥——南大立交桥1994年8月28日建成通车,到世纪大桥、琼州大桥、海新大桥等相继落成,滨海大道、龙昆路、南海大道、海秀快速路通车,骨架路网结构基本成型。海口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全力缓解交通拥堵,出行环境不断优化。
城市管理精细化。海口像“绣花”一样精细化管理城市,全力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夙愿成真。如今,行走在海口洁净的背街小巷,路边绿化带疏密有致,车辆停放标线规范有序,电缆电线挥别“蜘蛛网”。充分发挥“12345+网格”平台的“指挥棒”“绣花针”“连心桥”作用,日均接话量从2017年初的70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4300多个(最高峰值1.04万个),群众满意率从2017年初的48%提高到95%,荣获全国“先锋奖”和“骏马奖”。“椰城市民云”APP上线运行,推进公共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民生幸福底色亮。1991年7月,全市第一个地面取水厂米铺水厂正式送水;同年10月,海口第一个解困房小区安海新村正式接纳村民……30年来,海口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书写好民生答卷——孩子们上了更好的学校,北大附中附小、北师大附中附小等一批知名学校落地合作办学,引进一批“好校长好教师”;百姓健康有更好的守护,海口骨科与糖尿病医院,所有市属公立医疗机构实施“先看病、后付费”。群众文化生活更丰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一批文艺精品走向全国、传播海外;群众生活更加方便,改造小街小巷数千条,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农贸市场全面升级改造,实施“菜篮子”工程,推出“一元菜”和“基本菜”,成为海口民生新名片;提高群众安全感,“平安海口”建设深入推进,人民安居乐业。
爱心筑就文明城。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行义举、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26万人。普通市民薛小兰六年如一日免费为环卫工人送茶水;回族青年马牙古拜创业负债20万元仍拾金不昧。特别是今年春节期间,受自1951年有气象纪录以来琼州海峡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雾天气影响,大量人流、车辆滞留海口,引发全国关注。海口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在这次“抗雾保运”中经受住了大考,“车堵心不堵”,彰显了一座城市的底蕴和温情。
历史性启示
三十而立,三十而思。海口作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省会,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面向未来,走过30年非凡历程的海口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改革不停步。改革是特区与生俱来的基因。“没有一点闯的精神,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毋庸讳言,海口发展的步伐迈得还不够大,思想仍然不够解放,缺少舍我其谁的雄心壮志。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只会坐失良机。唯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自我批评、自我反思,强化特区意识、发扬特区精神、擦亮特区品牌,才能更好地激发特区发展动力、活力和魅力。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把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不负嘱托、不负期待、不负使命。
开放先一步。开放是特区发展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开放方面先走一步”的谆谆寄语,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有活力的开放。要把海口放在时代坐标上,以全国、全球的视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开放倒逼改革,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泛珠合作、北部湾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琼州海峡经济带建设,探索开放型经济新路径,让新时代的海口更好地行走在中国对外开放前沿。
创新是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千方百计在创新能力、创新体系、创新机制方面拉长“短板”,让创新链与政策链、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等加速对接和深度融合。要尊重人才、尊重企业、尊重创新,培育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战略产品,扶持一批“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企业,培育形成更多的发展新动能,切实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向创新要发展优势,向创新要发展空间,走出一条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的海口新时代发展之路。
生态必坚守。“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强调,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我们要时刻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海南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始终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改革发展,闯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让“绿”和“蓝”成为新动力源,引来“金”和“银”,让生态文明成为海口在未来竞争中的制高点。
文化是灵魂。海口开埠于宋末元初(1279年前后),2007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省1/3的文物遗产集中在海口,有骑楼老街、五公祠、琼台福地遗址、珠崖郡治遗址,有万年火山群、700年的海底村庄和我国连片面积最大、保育最好、资源最丰富的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以及琼剧、八音器乐、军坡节、椰雕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美舍河,既是海口的“母亲河”,也是海口文脉的延续象征。一座城市离开了文化,将失去记忆。如何更好地留住城市文化之根,仍然是海口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考方向。
民生方为本。“人民幸福”始终是经济特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建设美好新海口的根本目的。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市人民共同参与发展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居民就业更加充分、出行更加便捷、生产生活环境更加安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人民群众获得满满、幸福满满、安全满满。
流淌不息的南渡江,见证着海口的沧桑巨变。回望来时路,眺望新征程,我们坚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赢得未来的制胜一招。闻时代潮音而动,伴椰城风云共舞。海口先贤丘濬曾在《花鸟春香》中写道:“碧玉波心一岛微,春来花卉竞芳菲。”又一次的春暖花开,将成就新的璀璨。海口,风华正茂,将不忘初心、放飞梦想,新时代再启新征程!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