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时代海南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2018-06-07曹献坤
文|曹献坤
(作者系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省委、省政府教育优先发展的决策部署,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精准施策、定向发力,积极作为、真抓实干,推动海南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举办系列学习研讨班、专题辅导报告会,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启动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典型示范引领三大平台,持续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近百所学校荣获全国、省级文明校园称号,中职学生参加2017年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荣获9个一等奖等。在全国率先开设海洋意识教育地方课程,成为全国第一个把海洋意识教育纳入全省大中小学地方课程的省份。推进素质教育,中小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成效显著:遴选57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定安中学、海口市琼山中学、澄迈县第二中学分别荣获2015年世界中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男子校队组冠军、女子校队组冠军、男子选拨组亚军;以琼中女足为班底的海南女足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笼式足球项目中勇夺冠军等。
党的十九大代表曹献坤(中)走进海南师范大学宣讲十九大精神
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十二五”规划目标全面完成,部分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2.5%,比2012年提高19.7个百分点;小学毛入学率101.73%、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2.83%,义务教育巩固率94.36%,分别比 2012年提高 0.13、3.6、6.4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6%,比2012年提高5.42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9.92%,比2012年提高9.94个百分点。5年来,职业院校共输送了30万名技术技能人才,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7%、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2%,教育事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撑。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19个县(市、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督导评估认定。三沙市永兴学校建成开学,结束了三沙市没有学校的历史。学前教育一手抓扩大学位,一手抓规范办园,2011年起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全省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6所(次),实现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全覆盖,普惠性幼儿园覆盖比例达49.5%。5年来全省新增高中学位27900个,“省一级学校”创建达到23所,全面取消高中生择校,初步形成充满活力、各具特色的普通高中发展新局面。目前,全省“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207所。从2014年起,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免费、划片、就近入学,13.28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新建特殊教育学校5所,全省“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5%,确保了农村残疾儿童和留守儿童不失学。
精准扶贫扎实有效。围绕“全上学、全资助、上好学、促成长”目标,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特惠性扶持政策体系,2013年以来,全省学生资助资金44.62亿元,累计资助学生813.34万人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4.65亿元,受益学生22.55万人次,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全国率先构建了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一对一”或“一对多”成长关爱体系;实现国定贫困县(市)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惠及中小学生13.5万人;在全省39所中职学校开设124个“扶贫励志班”,在读学生4000多人。昌江、白沙等市县做到教育扶贫“户户过关、人人过关”;海口、三亚等市县重视贫困残疾儿童少年就学,开展送教上门,确保“一个都不能少”等。2017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现场会上肯定了我省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琼中作为全国唯一县域典型作了经验交流。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围绕国家战略和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十二大重点产业,持续优化学校布局和专业设置,一批特色学科初步成型。职业教育聚焦海南热带农业、旅游酒店、健康养生、黎锦编织等特色产业,中职学校由原来的86所调整为68所(招生),12所中职学校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所高职院校被评为国家示范性和骨干性高职院校,我省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28个一等奖,职业教育成为海南一张靓丽名片。高等教育突出内涵建设创特色,海南大学成为部省合建高校,作物学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热带农林学院挂牌;海南师范大学省部共建有序推进等。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省级“千导计划”(千名创新创业导师计划)和校级“双百计划”(百名导师辅导支持百个创业团队),海南大学荣获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海口经济学院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三亚学院被评为“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大学生创新成果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点赞。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高于《教师法》规定学历的高一级学历比例分别从2013年的68.45%、83.33%、72.48%、3.34% 提 高 到73.79%、88.25%、78.61%、5.31%,中小学、幼儿园教师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从2013年的42.77%提高到58.18%。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级骨干教师达到1400多人,“双师型”教师比重提高到52%,公办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35%。海南大学罗素兰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成为我省首位获聘的“长江学者”;海南大学法学院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海南华侨中学李洪庆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实施《海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为4.7万名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和30年以上教师颁发荣誉证书,隆重表彰一批“海南省优秀农村教师”“海南省优秀特岗教师”。农村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明显提升,涌现出曾维奋、王金花等一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乡村教师”“师德标兵”等先进典型。
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2014年开始在全省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扩大试点项目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累计招生4.1万人,打通了从中职、高职、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省政府印发文件着力解决“乡村弱”“城镇挤”问题,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序推开,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市县增加到7个。以“全国教育装备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为契机,教育信息化大步跨越,目前,全省中小学校(不含教学点)光纤接入率达97%,校园网拥有率达91%,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比例达94%,累计建成228间同步课堂教室,并实现教学点数字资源以及村级小学以下的学校智能语音教具全覆盖,教育政务信息整合共享专项行动有序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指标由过去在全国倒数的位次跃升中等水平。
教育开放拓展新空间。创新思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迎来国内知名学校和优秀教师进入海南最多的时期:高位嫁接,通过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等方式,全省20个市县已引进或正在洽谈的合作办学项目共计53个,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北京大学附中附小、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华中师大附中、湖南师大附中等知名学校相继来琼办学,把优质教育资源延伸到每一个市县。从2015年开始实施的中小学“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面向全国共引进300人,其中特级教师34人、正高级教师4人,全国劳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75%以上到贫困市县、民族市县、乡镇学校工作,辐射带动当地办学效益明显提升。海南成为全国首批8个签署《“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的省份之一,积极落实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省中的教育职责。主动“引进来”,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16个,海南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2017年秋季正式招生。积极“走出去”,目前在国外新建2所孔子学院,海南大学与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共建汉语教学中心正式运行、在马来西亚合作办学2017年实现招生。打造“留学海南”品牌,目前来琼的国际学生累计3738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网络国际中心前期筹建工作基本完成。教育人文交流日趋密切,我省高校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共406所高校建立友好院校关系,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平台效应日益显现,教育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拓展。
教育保障水平达到新高度。按照我省“多规合一”的总体部署,编制了我省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和各级各类教育专项规划,与全省“多规合一”实现有效对接。初步形成覆盖我省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生均拨款、师资编制配备、教育质量等标准体系。构建起贯穿所有教育阶段的生均财政拨款制度体系,成为全国率先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覆盖的省份之一。2012年-2016年,我省教育经费总投入1278.36亿元,年均增幅8.9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1009.55亿元,年均增长10.78%。2012-2016年用于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的资金累计217.1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的21.51%,其中“全面改薄”实施4年来累计投入45.9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10万平方米,新购置10.5亿元的教学设施设备,完成率均提前达到国家确定的“超七成”要求,学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海南,随着美好新海南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群众对孩子“上好学”“学得好”的期望越来越高,解决海南教育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发展,教育结构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不平衡问题,以及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教育内涵发展、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等不充分问题,将是我们长期面对的工作主题。
未来5年,海南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引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构建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体系,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素质教育,确保2020年中小学毕业生学会安全游泳,让“健康阳光、好学上进、勤劳诚信、文明朴实”成为海南学生的特色印记。发展重点是聚焦“公平、质量、特色”,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学前教育重点是实施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扩大学位、规范管理,到2022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管理规范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7%以上;义务教育重点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通过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大力提升学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逐步实现优质均衡,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差距,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5%等。内在要求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针对制约海南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手段来谋划海南教育发展,用改革的办法来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力求在“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信息化等关键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构建教育对外开放双向合作交流新格局。关键之举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乡村教师提升工程,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