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传统手法对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研究

2018-06-06赵孟炎翟培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6期

赵孟炎 翟培琛

摘 要 脑瘫儿童在我国特殊人群中占了相当一部分比重,因此找到一些能够改善这类人群的某些功能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期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并且使用实验法分析了我国传统手法治疗对一名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通过两个月的治疗后发现,传统手法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采用国内最常见的手法治疗,这与实验室中所采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有所不同,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市场上更多采用的是徒手的治疗方法,对目前痉挛型脑瘫患儿具有普遍适用性。因此通过此文我们可以看出国内传统手法治疗效果以及不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传统手法治疗 痉挛型 脑瘫儿童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所伤或者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以分为5类,包括:(1)不随意运动型;(2)痉挛型;(3)肌张力低下型;(4)共济失调型;(5)混合型。其中痉挛型脑瘫患儿在脑瘫患儿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发病原因主要以窒息和出生时儿童体重较低有关。

国外物理治疗的发展经历了一段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采用较多的有以下几种方法:(1)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T)。(2)加强脑瘫儿童薄弱肌肉群的练习。(3)为脑瘫儿童进行负重干预。而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因此对于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康复体系并不完善,目前主要的康复手段是物理治疗。虽然国内物理治疗包括许多治疗方法,但许多康复机构比不具备相关的从业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康复工作中大多采用按摩、关节活动度矫正技术、被动活动、肌力训练等操作手法。总体来讲,国外在对脑瘫儿童进行物理治疗的方法上确实有所创新,但是在研究方案还是有所欠缺,以至于在某些训练的研究上没有太确切的结果。要实现最有效的物理干预,还需国内外学者共同努力。

1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1名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2个月的康复手法治疗,并记录期间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变化得出,国内传统手法治疗对痉挛性脑瘫患儿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根据自身的工作经历,运用当前国内市场上最常见的手法治疗,从而得出结论,这与实验室中所采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有所不同,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市场上更多采用的是徒手的物理治疗方法,对目前痉挛型脑瘫患儿具有普遍适用性。因此通过此文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物理治疗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文以1名11岁男性脑瘫患儿为实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实驗器械:PT室一间、梯背倚一个、重2kg的小沙袋两个、刺猬球一个、ashworth评估量表。

3康复方案的设计

每次康复训练的实施首先对患儿进行关节活动和按摩,且这两项可交替进行,然后再进行运动训练。本次康复治疗的时间是为期2个月,每天1h,每周5天(节假日除外)。

4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记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包括关节活动度测量表和徒手肌力评价记录表。两个评估记录表主要针对的是患者四肢能力的评估,其中关节活动度测量表分为6个大项,23个小项,测量方式是以被动测量为主。肌力评估测量表分为6个大项,24个小项,每项内容均按5个等级评分:0,没有肌肉的收缩,0分;T微弱,有肌肉的收缩,但没有关节的活动,1分;P差,有关节的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2分;F尚可,有关节的活动,且可抵抗重力,3分;G较好,有关节的活动,且可抵抗阻力和重力,4分;N正常,有关节的活动,且能够抵抗最大的阻力和重力,5分。

实验记录结果表明,肩关节实验前后并无明显差异,都在正常范围内;肘关节实验前后有轻微变化,其中屈肘活动度增大,其他肘能力也有变化;腕关节能力变化明显;髋关节在整个实验中变化最为明显,各项活动能力都有明显变化;膝关节变化不明显;踝关节在背屈能力上有明显变化。通过实验,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增加明显,尤其是髋关节肌力变化更加突出。此外其他下肢肌张力较高部位能力也有明显变化。而上肢肌肉力量并无明显变化。

5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被试两个月的治疗,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国内传统手法治疗对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某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痉挛型脑瘫是由于机体锥体束受损所造成的,这就严重影响了他们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当外界刺激这些受损部位时,患者的各项活动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异常姿势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由于被试有过一定的治疗经历,所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会主动的配合治疗师完成训练任务,学生家长也能主动配合治疗师实施训练。因此,对脑瘫患儿的干预应做到“早”“规”“恒”三个字,一旦患儿被确诊为脑瘫,就应该及时进行物理治疗,并且治疗师要运用适当的训练方法,由被动到主动,由简单到复杂过渡,给患儿一个良好的训练方式,使患儿受到的损伤降到最低。

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实施一定的关节活动,可以改善患儿的异常姿势,因此关节活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患儿要承受很大的痛苦,不愿意配合训练,如果因此不坚持给他们做关节活动,那么患儿的关节活动能力就会降低,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们要鼓励患儿接受关节松动的治疗,从而提高他们关节的活动能力。

行为医学认为,个体研究的核心是激励理论。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的潜力,同时激励理论又强调领导者的影响力。影响力是指一个人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所以医务人员首先在患儿及其家属心目中树立权威形象,全面掌握脑瘫患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型进展的现状,对家属提出的问题能详细回答,并介绍随访的典型病例,解除疑问,取得他们的信任,使患者和家属都积极主动地配合,完成治疗方案,达到治疗目的。

患儿长期的不良姿势,会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如臀大肌无力,股三头肌紧张,髂腰肌紧张变短,使双髋关节屈曲,双下肢后伸困难,髋关节内收、外展困难,腘伸肌腱痉挛,股四头肌无力,内收肌痉挛,膝关节屈曲、伸直困难,胫前肌无力,站立行走平衡能力差,身体不能保持稳定,跟腱挛缩,踝关节跖屈,背屈困难,腹肌无力。如果患儿长期用双上肢维持身体平衡,就会限制他们双上肢的伸展,造成肩关节内收、内旋及肱二头肌紧张。以上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就会与不正确的运动模式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影响患儿的运动功能。因此治疗师在帮助这些患儿纠正不良姿势时,要引导儿童主动参与训练,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额外方法与技巧,以便提高儿童的兴趣,让儿童积极配合训练,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6研究结论

(1)传统康复治疗的核心是纠正异常姿势,改善患者受损部位的功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要对患儿采取针对性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

(2)目前国内手法治疗的治疗效果短期内不能显现,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要坚持不断地进行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3)痉挛性脑瘫康復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婴幼儿时期的脑生长发育快、代偿性和可塑性强,是学习的最佳时期。

7建议

(1)实验期间的康复方案大多以徒手操作为主,这对治疗师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治疗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治疗方法,从而使患儿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同时要有创新精神,能够运用不同的治疗手段达到治疗的目的。

(2)本实验属于个案研究,对实验对象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对不同的患儿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要针对性治疗,使患儿得到更好的治疗。

(3)针对痉挛性脑瘫儿童的治疗要求我们“早发现、早治疗”。同时他们的治疗也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使患儿得到更全面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闻一鸣,黄晨晖.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OL].当代体育科技,2015(21).

[2] 温继鹏,刘容.国外脑瘫儿童物理治疗动态简介[J/OL].当代体育科技,2016(01).

[3] 郭春香.应用物理疗法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8(10):1009+1035.

[4] 江沁,刘鹏,王楚怀,陈少贞,丁建新,黄东锋.功能性肌力训练在痉挛型脑瘫儿童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10):896-898+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