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对中学生德育的影响
2018-06-06殷雨山
殷雨山
摘 要 拓展训练是一种现代体验式培训,广泛应用于企业。中学体育的传统教学对于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将企业的拓展训练与中学体育教学相结合,通过认识目标、自信心、成就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5项指标,探讨传统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教学对中学生德育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拓展训练有效地高学生认识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學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
关键词 拓展项目 中学体育教学 德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拓展训练源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为适应二战需要而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训练。拓展通过参与者的亲身体验来实现学习和掌握技能的过程,兼具体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它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它与传统的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相比,少了一些说教和灌输,多了一些运动中的体验和感悟。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课新课程基本理念是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第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抓好中学体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竞争意识。如果将拓展训练应用于中学体育教育,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达到新课程理念的四个目标,以及做好中学体育的教学管理。
1研究目的、方法和对象
1.1研究目的
本文将拓展训练应用于中学体育教学,研究的目在于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对体育的理解,而不仅仅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探讨拓展训练对学生的德育所起到的影响程度。
1.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八年级1个班级40位学生,进行传统体育课与拓展训练体育课的德育比较,传统体育课的内容是热身、100m跑、自由活动,拓展训练项目是纸杯接水和“传染病”(具体的操作环节略)。选用测评指标包括认识目标、认识自身潜能(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成就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5项。通过5分量表对学生6项指标的前后的测评分数进行比较,从而探讨拓展训练的德育影响,其中5分表示“很有帮助”,4分表示“有帮助”,3分表示“一般”,2分表示“帮助较小”,1分表示“没有帮助”。
2结果与分析
2.1拓展训练体育课有效影响中学生自我效能感
由图1可知,中学生对目标的认识、自信心、成就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五大指标都比传统体育课的有明显的提高,这说明,中学生通过拓展项目,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自我效能,为其构建了一种更为健康、有效的心理。在纸杯接水项目,学生通过分组竞争及组内的团队合作,将一杯水用嘴巴传递给下一个同学,这体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当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纸杯的水传到目的地时,这体现了学生对目标的认识,为了这个目标而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最后获得成就感。输了的一组尽管成就感较弱,此时,体育教师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和挫折教育,让学生体验到过程中的趣味性,从而让每位学生都在拓展课程中有所收获。
2.2 拓展训练课对中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影响最大
由图1可知,在5项测评指标中,影响幅度最大的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拓展训练最大的特点就是项目需要团队的合作,没有合作,就不可能完成项目。如:纸杯接水项目中,如果有其中一位学生不参与,中间就会脱节,无法将水继续往下接,如此,目标无法完成。因此,学生通过纸杯接水,明白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目标,而过程中需要相互之间的沟通,传水的同学需要与接水的同学通过肢体语言沟通、口头语言沟通才能将水传递成功。另外,对学生的成就感影响仅次于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影响较小的是自信心和认识目标。这是因为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也能够让学生认识课堂目标,通过单人的项目训练也能够提高个人自信心,但是这种自信心来自个体,并非团体。
图1:传统体育课与拓展训练体育课德育测评影响
2.3 拓展训练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中学生具有从众心理,在行为上具有传染性,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比较枯燥,并且可以发现只要有少部分学生不参与课堂,那么其余学生会产生懒惰心理,不断地传染给周边的同学,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积极性不强。在拓展训练课上,体育教师以一种充满趣味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则会积极参与。如,进行“传染病 ”项目中,由一个同学负责捉其他同学,捉住一个则手拉手一起捉下一个同学,直至将最后一个同学捉住,在这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体能,也让每位学位参与了活动。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堂上渗透拓展训练项目,在完成体能训练任务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认识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方法。
3体育教师开展拓展训练课的原则
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需要讲究以下几个原则,才能有效实现有效的课堂目标。
3.1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体育教师在设计拓展训练课时,需要考虑项目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以健康第一为首要理念,一些过于消耗体能的项目,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项目,或只能是少部分学生能完成的项目,则不应纳入体育课堂中。
3.2可评价原则
拓展训练项目的设计应该是可评价的,这种评价包括教师从体能、参与度、团队合作、沟通等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互评,互相评价队友在拓展训练中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而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
3.3创新性原则
目前,在社会上已经设计了许多拓展训练项目,很多都是在企业和学生中已经运用过,一些太陈旧的项目不适合当前学生的求新心理。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用创新的思想在原有拓展项目的基础上改良,或者设计一些新的拓展项目,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巍峰,魏延.拓展训练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及影响[J].科技信息,2007(17):175.
[2] 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区域初中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