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情感引读法的妙用
2018-06-06胡彩霞
胡彩霞
摘 要 语文课的许多阅读材料,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物、动物、植物、人物等美好的形象。我们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美的因素,让学生从中感受美,欣赏美,最终自己创造出美来,这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之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无疑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主要途径之一。可是,有的教材美的因素蕴涵很深,该用怎样的方式读呢?实践告诉我,运用情感引读法可让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提高阅读质量,能达到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染的效果。同时也促发了学生的想象,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关键词 语文 情感引读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引读,是教师利用课文原有的词句或添加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接读(在小学语文教学园地上耕耘了四十七年的上海市特级教师左友仁曾对“引读”做了精辟的论述,马上得到了许多同仁的肯定)。情感引读,要求教师要用充沛的感情,富有感情的有声语言,把学生引入美的意境中。从而使作者、教者、学者三者的感情同步,真正达到语言文字可以进行美的熏陶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要使学生感动,首先要教师感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要时可运用情感引读法,突破语言文字熏陶感染的难之所在,那是因为:
首先,有的教材所描述的内容跳跃性较大,比如古诗。教学时,要让学生 真正理解诗人的意思,领会其意境,教师要祢补诗句之间的“空白”处,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如教学《旱发白帝城》,教师把握诗中轻松、喜悦的感情进行引读。
师:李白在被放逐异乡途中遇到大赦,归心似箭。
生: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重新获得自由,诗人是多么的兴奋,千里也是一日可返啊。
生:千里江陵一日还。
师:顾不得两岸的山光水色了。
生:两岸猿声啼不住。
师:长江水流啊,又急又欢,就好似我回家的心。
生:轻舟已过万重山。
以上的教学过程。不仅架通了句与句之间的“涧沟”,也填补了情与景间的“空白”,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从而使教学活动变得顺畅而生动。
其二,有的教材距离学生现实较远,学生虽然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如课前查找的资料,教师的讲解和辅之以媒体创设的情境等等来帮助理解,但朱作仁先生说过,理解是基础,朗读才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不仅限于理解,而应“扣读导悟,以读见悟”。如第四册中《我的爸爸》一文结尾处写到“他一边弹琴,一边用低沉的声音教我们唱《国际歌》”。教学时,如何引导二年级的孩子领会“爸爸”低沉的感情呢?教师若作过多的对当时背景的补白,不满十岁的孩子听了也还是懵懵然,不可能完全体会。此时,教师可对这句话前面的原文进行情感引读,学生的内心体验会逐渐鲜明。师(脸色凝重,声音低沉):这不是撒谎吗?地主和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农民和工人,许多孩子都吃不上饭……老师形神兼备的感情引读代替了空洞的说教,使孩子把思想内容感悟于心,并以声传情,把爸爸愤恨反动统治者和憎恶黑暗社会的沉重心情表达了出来。学生跟着用低沉的语调读:他一边……一边用低沉的声音教我们唱《国际歌》。
其三,有的作品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浅近,然而精湛的语言比比皆是。要把这些无声的语言化为有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要使学生的朗读绘声绘色,还需要教师的“引读”。如教学第五册的《翠鸟》一课,于永正老师就进行了如下处理。生: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老师插话进行情感引读:“疾飞”读得好,让人听了感到翠鸟飞得很迅速。)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师引读:“轻轻”再读轻些慢些,让人直觉翠鸟动作利索、身体轻盈)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师引读:这时静极了,连呼吸都要屏住)……通过这种方式的插话情感引读,动作敏捷、耐心守侯的翠鸟栩栩如生,跃然视线内,也准确地将作者及自己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出来。
其四,有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些文章的感情亦如是。因此,曾有专家就这类文章提出了“模糊教学法”。教师除了范读,还需要“牵引”着孩子去体味,去感受其中的美妙。这里的“牵引”就是情感引读。如教学叶老的《瀑布》“……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写出了风来时瀑布被吹散,水花四溅,纷纷扬扬地飘洒的情景。这种意境很美,可是很难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觉来。这时,教师情感引读“时时来一阵风”,学生接读“把它吹得如烟……”。审美教育水到渠成。
其五,情感体验往往是閱读教学成功的关键。创新思维的过程往往是情感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富于情感的引读,使孩子们能把握好阅读中的情感成因与变化,而并不等于框定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情感引读可以升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情感体验,激发起想象的火花,使情感体验成为发展创新能力的风帆。
可以说阅读是阅读主体一种个性化行为,但文章感情的基调还是该把握准的。以上教学体验告诉我们,教师的情感引读不但把朗读的技巧教给孩子;还有助于学生领会作品的意义,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意境,感受语言的优美;也有利于形成师生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富有感情的读,相得益彰,在受到教材美 的熏陶的同时,师生感情也达到了一定层次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于永正.翠鸟[DB/OL].http://www.diyifanwen.com/jiaoan/jiaoxueshilu/ 225351076122535159925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