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全域科创研究综述

2018-06-06郭田田朱永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文献综述全域

郭田田 朱永乐

摘 要 文章从大学生科创教育出发,将“全域”理念引入大学生科创教育,对“全域”理念的内涵、大学生科创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科创实践发展的相关问题做了相关综述。对大学生科创教育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从不同角度评论大学生科创教育的相关文献研究,并进行了一定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 大学生教育 全域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大学生全域科创概念体系

1.1概念分析

“全域”理念来自于计算机学科,本意是指从整体最优角度讨论算法问题,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概念的发展,逐渐被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人员所重视。李金早(2016)在《全域旅游大有可为》中提出“全域旅游”,针对该概念,历新建(2013)提出“八全”和“四新”的理解,构建了全域旅游的基本框架。

1.2文献分析

本文研究的内容大部分是通过网络检索,笔者输入“全域”、“科创教育”及与其含义相关的中文关键词,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进行全面检索,然后找到其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筛选,最后通过搜索浏览与大学生全域科创相关的专业研究专著和知名网站,共选取了与大学生全域科创相关的文章若干篇。其中“全域”概念相关文献大多刊载在旅游学刊、中国旅游报等旅游相关期刊上,“科创教育”相关文献大多刊载于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及各大学学报等期刊上,运用文献综述法、比较归纳分析法等对资料进行了分类汇总,并对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了综述。

1.3视角分类

关于大学生科创教育的研究大体可粗略地从三个视角去分类。第一个视角是从研究目的来看,研究者都是从大学生科创教育发展角度出发,针对某一高校或者某一地区的大学生科创教育发展提出见解。第二个视角是从研究的学科和理论基础分类,一部分学者从高等教育研究视角出发,从教育学视角分析大学生科创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另一小部分作者从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出发,探讨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科创教育的发展。第三个视角是从分析方法来看,大多数研究都是结合高校科创教育实践,通过定性分析,运用基本概念与实例经验,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从这一方面来看,目前的大学生科创教育研究缺乏说服力强的数据来源与量化评价标准来作为数据分析的基础。

2大学生全域科创实践

2.1全面支持

赵俏姿等(2013)在《中国电力教育》上发表的《依托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创新与实践教学的探讨》中提出,要与专业相关的社会企业进行合作,依托全社会资源,积极推动高校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在培养知识、素质与能力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也有助于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倡导实践教学,提升大学办学效益。在传统的校企合作框架之外,如何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源来支持大学生科创教育也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借鉴美国社区创客空间的经验,李卢一等(2015)研究了美国社区创客教育体系中大学、政府与社区三者的协调运作,对于如何实现三者的互利共赢并实现社会资源与高校资源的最大化应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大学生科创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2.2全面覆盖

现行的大学生科创教育体系往往以“挑战杯”等科研竞赛为切入点,以优秀学生和导师组成的参赛队伍作为核心,具有目标明确、团队精英化等特点。在全域理念下审视现有体系,就对大学生科创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吴江等(2013)提出,应该高校从业人员一起努力,将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奋斗的目标,以科创项目为抓手,扩大科创教育覆盖面,最终實现大学生科创教育的全覆盖。

2.3机制建设

来自厦门大学的谢火木(2015)在《以科创竞赛“八化”带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出,高等院校应该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结合厦门大学实践经验,提出了通过打造“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平台”和“学业竞赛平台”,实施科创竞赛“八化”新模式,以四项基本改革措施为重点,以三大激励机制为保障,进行大学生科研创新培养模式创新的新机制。即在前期大学生科创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全员化、多样化、课程化、基地化、团队化、国际化、常态化、日常化的“八化”新要求,针对国内外重点赛事,发展校园内部科创竞赛,提高教职工科研认知,推动教研互促,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3全域科创发展战略

3.1全域科创顺应国家政策导向

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被称为“四万亿计划”的一揽子计划救市,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随后“创新”这个词越来越多的进入公众视野中。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之后,各地高校积极响应,将大学生科创教育发展逐渐提升到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域科创正是对其中创新与协调理念的融合创造。作为积极响应国家重要战略部署的发展概念,全域科创可能会给我国高等院校科创教育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3.2全域科创发展战略侧重点

目前,将全域理念运用最全面的是旅游行业,全域旅游概念自李金早提出以来,得到了学术界的积极响应和旅游业的积极实践。厉新建等(2016)从市场基础的角度分析了全域旅游的发展逻辑,得出了全域旅游的发展符合广泛的市场基础并依赖于市场内生力的结论,并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四个重点方向。马勇(2016)提出在做全域旅游规划时,要着重关注旅游管理体制等六大焦点。结合全域理念在旅游业的运用,不难发现,全域理念的精髓在于资源的协调利用和整体运营,其重点在于联动经济与渗透结构。

3.3全域科创相关体制建设

谢火木提出“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平台”和“学业竞赛平台”建设,以学科竞赛为核心,推进大学生科研创新创业小组的组建与发展。贾海宁(2005)针对大学学分制下科创教育的机制进行讨论,强调从学校整体人才培养模式入手,促进大学生科创教育发展。全域视角下进行教学体制改革,必然会以大学生学科竞赛为核心,以推动相关科研论坛和项目小组发展为主干,以导师制建设为根基,联动校内外多方面资源,推动大学生科创教育和高素质人才培养。

3.4全域科创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在大学生科创教育研究的众多文献中,学者们对于大学学科竞赛、科研社团与项目小组、导师制等要素在大学生科创教育中的重要性具有趋同的认识,同时,也普遍承认了企业、政府等社会资源在大学生科创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都没有明确提出“全域科创”的概念,但是,在研究内容上已经普遍承认了联动周边资源,构建全域科创教育发展机制的重要性。在促进大学生科创教育研究发展的道路上,全域科创的概念是统筹式的,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的总结与升华,如果这种升华能够从理论反哺到实践,将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文献评述

本文通过对发表在主流期刊上的大学生科创教育研究文献的阅读,对目前的大学生科创教育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整理。目前的研究中,虽然学界理论研究与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有着向全域视角靠拢的趋势,但是,并没有人能够从全域理念出发进行大学生科创教育发展的思考研究。目前大学生科创教育研究大多停留在某些具体案例的延伸中,相对于教学实践是滞后的,在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以研究者的主管感受为准,缺乏标准化的数据支撑,思考缺乏深度。但是这也是因为没有从全域理念出发进行理论分析的,相信随着全域视角在大学生科创教育研究中的运用,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出现更多优秀的关于大学生科创教育的研究文献,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型社会的构建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基金项目:教育部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J200901);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旅游管理专业‘两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2202)。

参考文献

[1] 吴芳,舒钦厚.全域优化的一些实验[J].电讯技术,1982(01).

[2] 历新建.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03).

[3] 厉新建,马蕾,陈丽嘉.全域旅游发展:逻辑与重点[J].旅游学刊,2016(09).

[4] 马勇,王佩佩.全域旅游规划的六大关注焦点[J].中国旅游报,2016(04).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文献综述全域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