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探索

2018-06-06吴少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明习惯小学生

吴少锋

摘 要 小学品德和文明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对他们自身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在漫长过程中养成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习惯以及自我教育。

关键词 小学生 文明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文明行为习惯可以拥有强大的魅力,同时也会左右人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显得十分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个人健康生长十分重要,在德育中也是重要手段。要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要学会自我管理之外,一定要接受教师指引。现在对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进行探索。

1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内容和重要性

1.1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内涵

行为习惯主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同时和个人受到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拥有强烈的潜在意识,它所表现出现的是人们习惯的全部。第一,拥有主动性,是自动反应倾向和行为方法。第二,具有后天性,它是在很长时间之内形成的,与自己后天学习紧密相关。第三,它具有情绪性的,行为也包括情感和思维以及自动动作。第四,它具有双重性,在满足一种需求时可以起到十分积极或者是消极的作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行为习惯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在研究中发现小学生的文明习惯都是在重复练习以及正常生活的影响中形成的,同时对他们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因此一定要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这样保证可以产生正确的导向行为。小学生文明习惯在学术上的定义为,在小学生的正常生活中,在长时间重复后,主动或者被动将意识形成自动同时稳定的有着正确导向的行为方式。

1.2小学生文明习惯培养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国家现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些不仅是整个价值观上的取向同时也是公民个人的取向。 因此学校一定要让这些价值观的思想在年青一代心中播下种子,特别是小学生这个基础阶段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因此一定要在基础阶段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2使用正确的方式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要让学生明白培养文明行为习惯的作用。在《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断整合之后主要拆解为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行为准则,以及在学校中的行为准则这几个主题。任何良好的行为习惯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坚持,习惯的养成一定是在自觉主动基础上坚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可以养成的。在教育过程中坚决避免急功近利,做好正确适当的引导,使用环境影响的方式,逐步推进。

2.1从理论上提高认识

可以通过小学生行为规范,使用思想品德课教导学生哪些属于不文明习惯和行为,在家里、学校、社会上如何做到行为得体,举止规范。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学习行为规范,让学生将自己的行为和规范相互对比,提出改正不良习惯的方式。使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规范,让学生可以将知识内化,形成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2.2校园文化,逐渐熏陶

校园环境除了有熏陶情感之外还可以在心理起到制约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形成良好人格这些都有重大作用。可以在教学楼上写上校训,在各个墙面上都悬挂上行为规范,或者名人名言,这样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也可以通过美化环境的方式展开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获得熏陶,让文明行为习惯逐步得到练习和巩固。同时每个学期可以公布校园之星,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有榜样可以学习,同时他们和这些学生朝夕生活在一起,自己的行为习惯也会受到影响,学生之间的沟通往往更加深入。学校要积极引领舆论导向,在国旗下演讲,校园广播、宣传栏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处在正确的舆论导向中,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明习惯的重要意义,明确培养好习惯的方向。

2.3展开各种活动,提升习惯

每个人都从属于社会,和社会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在养成习惯时不能只处在学校圈子内,学生以后都是要走进社会,成为社会的成员。因此积极引导学生投入为社会服务和在社会中实践,这样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也可以提升学生抵御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不会出现在学校行为举止十分规范但是在社会中却走样的现象。社会实践本身就是教育学生向社会的延伸,在实践时让学生学会如何关心他人、如何和自己的环境相互协调,关心整个社会。在实践之后让学生讲出自己的困惑,从正面引导学生看待这些问题。让学生分辨出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要改正的,自己要抵制哪些发扬哪些。在组织好社会活动之后可以通过征文比赛,让学生讲出自己对各种行为习惯的看法,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己辨认,同时他们自己的习惯逐渐得到内化。

3做好监督制度

在长期的探索和研究中发现,养成良好习惯是通过实践不断内化的过程。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创新,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互联系,同时要对新养成的习惯进行巩固。

我们在引导小学生时一定要认识到,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自己的意志也不够坚定,这是他们自己年龄阶段的共性。一定不能出现,因为学生没有长期坚持便放弃某些学生的观念,或者出现学生没有知行合一便放任自流。一定要认识到低年级的学生在道德习惯上养成较难,但是同时他们的可塑性强,也要积极引导。学校在这个过程中便要履行自己引导监督的作用,监督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补充和提高,因此现在论述如何全方位督促学生。

3.1自我监督,互相督促

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学生在习惯养成中的作用,在学校成立督导队,协助学校管理。督导队的成员要让行为习惯好的高年级学生担任,他们自身便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同时由于他們要管理其他学生,全校师生也会对这些同学起到督导作用,这样便形成双向监督。在督促时可以进行良化,要让这些行为规范变为十分明显的指标,这样可以更加利于监督。给学生发放行为监督表,这样除了监督还可以让学生简单的进行自我判断,进行自我监督。

3.2家长和学校共同监督

在学校组织家长群,使用学校开放日、家访等各种形式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同时也利用这些活动培养家长和学生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方式还可以让家长理解学校举行这些活动的意义,让家庭和学校达成共识,不会出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矛盾和分离的问题。同时在交流过程中要向家长提出明确的要求,例如不能在学生面前有不文明行为。同时要求家长积极和学校就学生问题进行沟通,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家长多鼓励自己的孩子,明确学校的各种教育方式以及评价指标。这样可以让家长在认同学校教育方式基础上监督学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3积极鼓励,充分彰显正能量

养成好習惯的过程就是和坏习惯作斗争的过程,因此一定要积极引导,并适时对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习惯进行“惩罚”。学校在引导和奖励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树立典型,让这些表现好的学生成为学校国旗班和纪律督导队的成员。对日常表现进步的学生要让教师积极鼓励,可以在班级范围内进行评选活动,评出一周之内行为规范最文明和良好的学生,以及表象有进步的学生,这样通过这些正能量的传播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自豪感,这种荣誉感会持续帮助他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同时对于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要予以教育,因为不文明的行为习惯一定会触犯其他同学,因此一定要对这些不良的习惯进行处理。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触动,每个人的进步都是从自己内心开始的,任何外在的教育和处罚都是以触动自己改变为基础。

4小结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自身的行为习惯决定了以后社会的习惯是否文明。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才可以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积极进行创新教育,这样一定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起文明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述斌,张君.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4(11):20-20.

[2] 姜鹏,穆瑞娟.小学生网络文明习惯的养成和研究[J]. 新课程·上旬,2016(12):109-109.

[3] 曾维兰.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J].祖国:教育版,2013(10):181-181.

猜你喜欢

文明习惯小学生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