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2018-06-06眭琼
眭琼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行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妇产科所接诊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选取160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5月~2017年5月25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160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80例患者。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分娩过程中应用剖宫产方法分娩,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分娩过程中应用顺产方法分娩,2组患者均需要给予康复治疗,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分娩方法以及康复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研究组患者肌力Ⅳ级改善情况显著性更优,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研究组患者子宫脱落、尿失禁、阴道壁膨隆的发生率均显著性更高,对比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均会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造成不同程度损伤,给予患者康复治疗后,顺产分娩患者恢复速度明显较快,可显著改善患者肌力,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1
本组探究中,共计选取160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以及对康复治疗的效果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基础性临床资料
在我院采取自愿参与原则选取16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参与本次探究,就诊时间是2015年5月~2017年5月25日,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组别是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均80例。研究组中患者年龄在25岁至38岁不等且中位年龄是(29.6±4.6)岁;参照组中患者年龄在24岁至37岁不等且中位年龄是(29.8±4.2)岁。本组探究中,盆底筛查160例、盆底肌训练操122例、盆底康复器112例。利用统计学分析办法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对比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组间数据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一般病情变化等,均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1.2 方法
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分娩过程中应用剖宫产方法分娩,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分娩过程中应用顺产方法分娩,2组患者均需要给予康复治疗,给予2组患者盆底肌力测定时需要利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同时需要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干预辅助康复治疗,包括常规健康宣教、环境护理干预、心理疏导以及排尿指导等,在给予患者常规健康宣教期间需要为患者详细讲解盆底知识宣教,显著提升患者对于盆底功能的认知程度,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在给予患者环境护理干预期间需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度高以及满意度高的病室环境,确保病室环境温湿度适宜以及光照良好,确保病室环境干净整洁以及安静舒适,在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时需要首先建立有效沟通和交流,利用针对性心理疏导办法有效缓解患者不安情绪以及焦虑情绪,促使患者配合治疗积极性显著性上升,给予患者排尿指导时需要保证服务态度耐心和细心,通过详细告知患者進行盆底肌肉锻炼的临床意义来促使患者坚持康复治疗,给予患者生物反馈电刺激时需要首先告知患者排空大小便并取位半卧位,将盆底肌肉治疗头-机电型置入患者阴道病从0mA电流逐渐增加至患者感到明显受到收缩为止,若患者自感不适则需要立即停止并给予患者针对性处理治疗,每周治疗次数是2次,每次治疗时间在20分钟至30分钟不等。
1.3 统计学处理
给予本次参与探究的16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所有临床数据深入分析,分析软件是SPSS19.0软件,表示计量资料时利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且行t检验,P<0.05时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表示计数资料时利用率的形式且行检验,P<0.05时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将2组患者经过不同分娩方式和康复治疗后得出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肌力Ⅳ级改善情况显著性更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研究组患者子宫脱落、尿失禁、阴道壁膨隆发的发生率显著性更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参见表1。
3 讨论
女性盆底主要负责支撑子宫、输卵管、卵巢以及肠道、尿道、直肠等盆腔脏器,若患者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尿失禁、尿潴留等),可严重影响患者盆腔脏器各种功能以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据相关性文献报道,妊娠和分娩是诱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需要得到临床重视。
盆底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属于多发病和常见病,致病原因是因为患者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者退化、损伤、出现功能障碍等[2],临床表现不仅包括排尿困难以及下坠腰酸,还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可严重影响患者产后康复速度,导致患者产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据相关性文献报道,剖宫产率逐年剧增[3],究其原因,与剖宫产指征不断放宽以及产妇存在较为强烈的担忧情绪和恐惧情绪等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据相关性文献报道,产妇耻骨尾骨肌肉组织中肛提肌在第二产程中最容易受到损伤[4],自然分娩可对女性盆底功能造成一定损伤并需要在分娩后进行产后盆底功能康复[5],可获得理想治疗效果。
本组探究中,研究组患者肌力Ⅳ级改善情况是30例,显著更佳;研究组患者子宫脱落、尿失禁、阴道壁膨隆发生率是12.50%,显著更高。
综合以上理论得出,不同分娩方式均可能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造成影响,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给予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后,顺产分娩患者恢复速度明显较快,肌力改善情况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张艳,易念华,吴兰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评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3):351-355.
刘鹏,孙红霞.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电刺激对盆底肌康复治疗效果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5):507-510.
王文琼.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1):2905-2906.
史红霞.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1):94-95.
陈美芳,赵仁峰,林海燕等.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J].广西医学,2014(11):1670-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