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盆腔炎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分析
2018-06-06赵霞
赵霞
【摘 要】目的:探讨自拟盆腔炎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服用左氧氟沙星和奥硝唑治疗,研究组采用自拟盆腔炎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液黏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优于对照组(72.73%),研究组治疗后患者血液黏度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拟盆腔炎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拟盆腔炎汤;保留灌肠;慢性盆腔炎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01
慢性盆腔炎( CPID) 是一种妇科多发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该病容易引发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堵塞,严重者可导致不孕,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以往临床上常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随着细菌耐药性增强,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研究表明[1]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本文通过实例对比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2 ~ 48岁,平均( 33.45 ±3.57)岁,病程1~8年,平均( 4.32±1.41)年;研究组:年龄23 ~ 49岁,平均( 33.96 ± 3.65)岁,病程1~7年,平均( 4.21±1.37)年。所有患者年龄、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方案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慢性盆腔炎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妇科学》第7版(張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制定。
1.3 纳入标准 年龄18~55 岁;符合西医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湿热瘀结证者。
1.4 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用自拟盆腔炎汤和保留灌肠联合治疗。方剂组成:苍术10g、黄柏10g、川牛膝30g、薏苡仁30g、赤芍30g、桃仁10g、丹参20g、当归20g、元胡10g、黄芪30g、白术10g、鸡血藤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土茯苓30g煎服,1剂/d,1个疗程为14d ,治疗2个疗程。同时取汤药50mL灌肠,灌肠保留时间1h以上,1次/d,1个疗程为14d ,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生产企业:上海健坤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51106),0.2g /次,2次/d;口服奥硝唑片(生产企业: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51025),0.5g /次,2次/d。一个疗程10d,治疗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1)治愈:下腹及腰骶疼痛消失,妇科及理化检查结果正常;(2)显效:下腹及腰骶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妇科及理化检查结果正常;(3)有效:下腹及腰骶疼痛症状有所改善,妇科及理化检查结果好转;(4)无效:下腹及腰骶疼痛症状未减轻,妇科及理化检查结果无明显好转。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血液黏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低切黏度。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液黏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黏度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液黏度比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见表2。
3 讨论
中医学将慢性盆腔炎归属于“热入血室”“带下病”“癥瘕”“不孕”等范畴,临床上以湿瘀互结型较为多见[2],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经期、产后胞宫胞脉空虚,或余浊未尽,癖积胞中,或房室不节,劳伤过度,或体质虚弱,调摄失宜,以致湿热之邪或寒湿日久化热,乘虚入侵,与气血互结,蕴积胞脉、胞络,湿热癖阻任带经脉。虚为其本,湿热为其标,瘀为其变,以女性下腹部慢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湿热瘀结是本病的病机关键,治疗上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3]。
自拟盆腔炎汤方中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理气行滞,加用赤芍、桃仁、丹参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败酱草、蒲公英、土茯苓清热解毒、消痈排脓;黄芪、当归、鸡血藤补气补血活血止痛;元胡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加入白术健脾燥湿以杜绝生湿之源。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本为扶正,标为理气化瘀,同时施治瘀血、气滞、湿热,抓住本病的主导病机,达成活血不伤正、化湿清热、祛瘀止痛的目的。另外保留灌肠作为一种局部用药疗法,使药物能直接通过直肠黏膜吸收,可直达病灶,迅速、有效地作用于相邻的盆腔组织器官及病变组织部位,使增厚、增粗的粘连组织消退,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4]。
有研究[5]表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血液呈浓、粘、凝、滞状态,炎症可以致瘀,炎症是瘀证的表现形式之一,血液流变性异常可导致血液循环和微循环的障碍,引起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失调。用中药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有资料[6]显示,活血化瘀药物在临床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况,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加快炎症吸收与转化。
综上所述,自拟盆腔炎汤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效果优于西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张永婷.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3):1967-1968.
梁智东,冯惠珍,苏大年,等.五草汤加大蒜浸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115 例[J].中医杂志,2014,55(5):432-433.
黄缨.刘云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6):20-21
张红.探究中药保留灌肠加微波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2):47+60.
赵俊娟、裴颖.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Chin J Hemorh,2001.11(2):128-129
钟旋.针灸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Meta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4):50-53.